乾隆朝中期最具代表性的寵妃是令妃,令妃于乾隆四十年,以皇貴妃的身份病逝于紫禁城,在随後的二十多年裡,乾隆比較寵愛的妃子主要有兩位,一位是出自名門的順妃鈕祜祿氏,另一位是來自内務府的包衣女子惇妃。然而,這兩名女子的結局都不太好,順妃不知為何被乾隆降級,緊接着死于宮中,惇妃雖幸運生下幼女,卻是晚年凄慘。

惇妃汪氏是遼甯沈陽人氏,父親四格是内務府包衣人,曾任員外郎兼佐領,後升任都統。雖然汪氏屬于内務府包衣奴才,但由于父祖擔任高官,是以,從家世來看,還是很不錯的。清朝時期,有許多像汪氏這樣的包衣世家,比如說康熙朝曹氏、李氏,乾隆朝高氏、索綽羅氏等。
乾隆二十八年年初,17歲的汪氏以内務府正白旗秀女身份參加了宮選并順利脫穎而出,乾隆見汪氏聰明伶俐,便将其派到崇慶皇太後(孝聖憲皇後)身邊學習規矩。令人沒想到的是,正是這次經曆,成為汪氏得幸天子寵愛的關鍵。
學習規矩結束後,汪氏被封為永常在,當時,乾隆後宮最得寵的莫過于令妃了,在令妃面前,汪氏就像一個不谙世事的少女,她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最重要的便是獲得天子的寵愛。
乾隆三十年年初,乾隆第四次南巡,永常在汪氏是伴駕妃嫔之一。
注:汪氏在早期被重視,可能有崇慶皇太後的緣故,比如說這次南巡,汪氏成為伴駕妃嫔,極有可能便是出自太後之意。
在這次南巡途中,汪氏見到了繼後那拉氏的隕落,但從後來的劇情發展來看,汪氏顯然沒有吸取教訓。
乾隆三十六年對汪氏來講是極其幸運的一年,這一年,她被乾隆連升兩級,成為惇嫔,這也預示着汪氏開始在乾隆後宮崛起。三年後,汪氏竟然被查出懷上了龍胎,當時乾隆已經65歲了,能夠再添皇子貴女,豈不是一大樂事。于是,乾隆一道谕旨,加封汪氏為惇妃。
第二年,汪氏便在翊坤宮生下了一位小公主,她就是乾隆最小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據說,此女長相貌似乾隆,深得乾隆喜愛,由此,汪氏之寵可以說是達到了極盛,一時之間,成為全宮女人羨慕的焦點。
此時,感受到天子恩寵的汪氏也有點志得意滿,竟親手打死了身邊一名宮女,乾隆對此十分重視,經過一番調查,最終也隻是将汪氏降為惇嫔,并将和孝公主抱離汪氏身邊。然而,公主年幼離不開母親,沒過多久,公主便回到了母親汪氏身邊,汪氏也又回到了惇妃位上。
然而,乾隆後期至嘉慶初年,惇妃汪氏卻遭遇兩次重大打擊。
首先是嘉慶元年十一月,不知什麼原因,汪氏竟然忘記給乾隆請安,這讓乾隆十分不悅,于是便将汪氏當年的賞賜給取消了。
其次是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故去後,親政的嘉慶立刻懲辦了惇妃的親家公和珅(注:固倫和孝公主尚和珅之子豐紳殷德),這也預示着,汪氏母子從天子恩寵的巅峰中跌下,從此,便成了大清後宮的失意人。
嘉慶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晚年受盡宮人冷眼的汪氏,病逝于後宮,享年61歲,這位曾經在大清後宮風光無限的女人最終還是以悲劇的方式謝幕,讓人不得不感歎世事無常,與盛衰之道呀!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大清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