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乾隆有着濃厚的嫡子情節,一心想要将皇位傳給嫡子,但是孝賢皇後所生的永琏與永琮兩位嫡子接連夭折。後來,繼後那拉氏也生了一名嫡子,他就是十二阿哥永璂,永璂便成了乾隆唯一成人的嫡子,不過,乾隆這位嫡子的命運卻着實有點凄慘……

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繼後那拉氏在翊坤宮誕下十二阿哥永璂,當時乾隆非常高興,聽到消息立刻趕到皇後寝宮探望,不久乾隆便寫下一首詩慶祝皇子的降生:
“視朝已備儀,弄璋重協慶。天恩時雨旸,慈壽甯溫清。迩來稱順适,欣承惟益敬。湖上景愈佳,山水含明淨。柳浪更荷風,雲飛而川泳。味道茂體物,惜陰勵勤政。”
永璂之母那拉氏是乾隆原潛邸的側福晉,她在孝賢皇後去世後繼立為皇後,成為一國之母。那拉氏之前雖不太得寵,但自從成為皇後,便得到了乾隆的青睐,先後誕下三個兒女,永璂便是那拉氏所生的第一個兒女。而且,當時乾隆已經沒了在世的嫡子,應該說,不出意外的話,永璂是很有可能繼承皇位的。
然而,自從乾隆二十年後,乾隆便将注意力轉移到了令妃身上,令妃受到專寵,先後生下六個兒女,并于乾隆二十四年被封為貴妃,成為繼後那拉氏的最大威脅。在這段時期,乾隆與那拉氏之間的夫妻情感也發生了悄無聲息的變化,原本你侬我侬的愛意逐漸消散殆盡,就等着一顆稻草來将其壓垮。
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繼後那拉氏做出驚天之舉,私自将頭發剪掉,觸犯了滿洲國忌,這令乾隆十分光火,先是派額驸福隆安将那拉氏提前送回宮中,随即将其打入冷宮,僅過了一年,繼後那拉氏便凄慘地死在了冷宮。(注:冷宮位置可能是翊坤宮的後殿)
關于繼後那拉氏剪發原因,正史是沒有記載的,野史傳聞稱乾隆要冊封某人為妃(皇貴妃),或許皇後是受到打擊,才做出無奈之舉。其實,這隻是一種猜測而已,皇後根本沒權幹涉皇帝冊封妃嫔,是以,這種可能性并不大。
筆者認為繼後那拉氏剪發可能與儲君有很大關系。
乾隆繼位後,繼續采用了父親雍正所創立的秘密立儲制度,之前曾将二阿哥永琏秘立為皇儲,可是永琏早逝,七阿哥永琮降生後,乾隆也有立儲之意,可是還未成行,永琮便匆匆夭折。雖然當時乾隆還未再次秘密立儲,但從一些蛛絲馬迹來看,儲位已經離十二阿哥永璂漸行漸遠了。
在乾隆三十年南巡之前,乾隆便給十二阿哥永璂標明了嫡福晉,對方是蒙古阿巴噶右旗紮薩克郡王索諾木喇布坦之女博爾濟吉特氏。雖然博爾濟吉特氏一直與皇室聯姻,但自從康熙朝後,很少有博爾濟吉特氏女子被選入後宮,更别說被冊立為後了,乾隆這次指婚,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宣判永璂失去了皇位繼承的資格。
一向敏感,且對政治頗為熟悉的那拉氏不可能嗅不出其中的味道,由此才會做出驚人之舉。當然,這也隻是一種猜測而已,不管怎樣,繼後那拉氏成為乾隆後宮最失意的女人,從頂峰跌入到深淵。
與那拉氏一起跌落的其實還有她的兒子十二阿哥永璂。
如果說,在乾隆三十年南巡之前,永璂還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那麼,那拉氏失寵後,這種可能性便成了零。此後,永璂便從皇後嫡子變成了滿洲罪婦之子,身份一落千丈。
乾隆三十五年,因那拉氏之死而被推遲了四年的永璂婚禮還是如期上演了,想必,博爾濟吉特氏的心情是非常複雜的,但皇帝指婚,哪有不從的道理,就這樣,博爾濟吉特氏将與永璂生死與共。
永璂成婚時已經二十歲了,雖是大好年華之際,但他的身體卻在長期的精神壓抑中越發虛弱,父親的冷落、妻子的無奈,再加上全宮上下的橫母冷對,這一切将永璂給壓垮了,乾隆四十一年,剛剛25歲的永璂病逝,乾隆下令以宗室公例治喪,将其葬在了朱華山的園寝中,園寝規制很低。
可憐的永璂,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沒有獲得一個像樣的爵位,這便是皇家的無情,八年後,她的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也離開了人世,死後與永璂合葬于園寝。
《乾隆五十年皇十五子(即嘉慶帝)過十二兄園寝有感》
遠别人天已十年,夜台終古鎖寒煙。一生心血憑誰付,手澤長留在斷篇。風雨書窗憶舊情,還思聽雨續三生。弟兄十七蕭疏甚,忍見長天雁陣橫。(予弟兄十七人,今存五人矣!)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清皇室四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