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出生于公元1047年,北宋興化軍仙遊縣慈孝裡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東宅村)人。熙甯三年(公元1070年),蔡京和弟弟蔡卞同時考中進士。
提起北宋末年的權臣蔡京,世人對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從北宋末年太學生将蔡京列為危害國家的“六賊”之首開始,蔡京的奸臣定位已經成型,始終沒有改變。《水浒傳》中,蔡京的反面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宋史》更是将蔡京直接列入《奸臣傳》,說他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打擊政敵不擇手段;說他惑亂人主、結黨營私,緻使官風敗壞、民不聊生;北宋雖然沒有直接斷送在他手裡,但他卻是北宋滅亡的千古罪人。總而言之,他是曆史上少有的巨奸。但他同時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與當時的蘇東坡、米芾和黃庭堅處于一個水準線,隻是蔡京頂着一頂“奸臣”的帽子,書法成就也因他的奸臣形象而被除名。

蔡京為人之奸詐、為官之貪腐、為相之誤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蔡京以奉議郎的身份出使遼國,後來被拜為中書舍人。初入仕途時,蔡京支援變法,再加上其弟蔡卞為王安石的女婿,是以得到王安石的賞識,甚至被認為是日後宰相人選之一。但是,當司馬光廢止新法時,蔡京又積極追随司馬光。蔡京人格的兩面性和政治上的兩面作風,可見一斑。
宋徽宗繼位後,在宰相曾布的打壓下,蔡京被排擠出京,處于政治上的低谷期。他由于結交被寵幸的内侍童貫,很快傳回京城,開始先後四度為相的宦海沉浮。
蔡京有意識迎合宋徽宗的喜好,進一步放大其玩物喪志的心性。蔡京當政後,提倡“豐亨豫大”,極力鼓動宋徽宗大肆揮霍,力主修《大晟樂》《宣和畫譜》。蔡京還大興花石綱之役。宋徽宗喜歡石頭,蔡京就安排心腹到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東南一帶搜刮奇花異石;用大船組隊編成“花石綱”運到東京,一路上運到運河狹窄處就不斷開挖運河、拆除民房,耗費國家稅收,給沿岸居民帶來沉重負擔,造成民怨沸騰。
蔡京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大小官員都要向他行賄。蔡京生日時,全國各地官府還要“貢獻”大宗禮物,稱“生辰綱”。蔡京直接把國庫當成自家的小金庫,随意取用公款。各地官府層層加碼盤剝,給百姓造成深重災難。這一場景,在小說《水浒傳》中有生動的描寫。當時流傳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因為宋徽宗的寵幸,蔡京位高權重,政治地位跟權力的提高,絕對的權利導緻絕對的腐敗,蔡京貪婪無度,他鏟除異已,他甚至對自己的弟弟蔡卞、兒子蔡攸也毫不心慈手軟。改鹽法和茶法等一系列經濟改革搞得商人紛紛破産,民不聊生,百姓困苦不堪,天怒人怨。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各地群眾紛紛起來反抗,其中以南方的方臘起義規模最大。方臘起義是北宋末年最嚴重的一次群眾反抗政府的活動,直接動搖了北宋的統治,造成了北宋在其後的對外戰争中迅速失敗,進而亡國。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因金軍南下,宋徽宗禅位給宋欽宗,國家形勢日益緊急窘迫,蔡京為保全自己将全家都遷至江南,逃避戰亂。國難當頭,朝野官民紛紛揭露蔡京、童貫等人的罪行,要求對其進行懲處。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太學生陳東向朝廷上書,将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等人稱為“六賊”,認為他們禍患國家,應當誅殺,并且“傳首四方,以謝天下”。面臨衆情激憤的場景,宋欽宗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将蔡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蔡京在赴儋州貶所時,攜帶大量金錢,但是他招緻老百姓反感,在路上用錢也買不到東西,最終,80歲的蔡京餓死于潭州(今湖南長沙)崇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