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秦始皇是曆史上叱咤風雲的人物,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關于他功與過的争論從未停止,可以說在他的身上有着鮮明的兩面性與對抗性。

他可以是難得一遇的英雄,也可以是殘暴昏庸的惡人,但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了解他,都不得不承認他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偉大成就。

秦始皇早年間登基後便有了滅六國、實作一統天下的霸業的偉大理想,一開始他便遵循“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在平定内部混亂後,将目光放在了諸侯六國,或設計離間,或聯姻示好,或“遠交近攻”,一舉吞并了六國,締造了史無前例的統一霸業。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但這都不是他最終的目标,随即便進行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币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文明的程序,種種成就中值得稱贊的是他為中國取了個霸氣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秦始皇為中國取名為“中華”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做出了很多開創性的事件。他不僅滅六國完成一統天下,同時也進行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币的措施,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與此同時他還組織大量的人完成了長城的修建,以此來抵禦敵人的突襲。在某些方面來說,他可以說是功成名就,具有較強的治國方略。如今,仍然有很多很多人稱自己為“中華兒女”,而“中華”二字的由來與秦始皇就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據說在三皇五帝時期,“中”顧名思義就是中心,說的就是大陸的中心,也就是當時位于大陸中心的中原河洛地區。

但對于“華”的解釋是華指的是華胥,根據《列子·黃帝》裡的記載,華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親,和炎帝、黃帝有一定的關系,而“華”的另外一層意思是代表人類的起源與最初發展的起點,“中”則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

秦始皇在登上皇位完成大一統時,也為了自己的封号絞盡腦汁,仔細研究各類史書典籍,最終便取了“皇帝”這一稱号。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取此名字的意思是功過三皇五帝,并在其中各取一字作為自己的封号,由于他是曆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的君王,也被稱為“始皇帝”。

從曆史的發展程序和對後世的影響來看,他的曆史成就是偉大的,在執政期間發現了“中華”二字的奧妙,并将其合并成為了一個詞。

從那之後,中華一詞就被沿襲、傳承下來,如今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中國人都自豪地稱自己為“中華兒女”,可見其影響之大,曆經2000多年,仍能夠完整地儲存下來。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對中華二字來源的讨論

除了秦始皇取名“中華”的說法外,還有另外一種對這兩個字來曆的研究,據說在寶雞的天台山,山裡有一個奇峰叫做天柱峰,再峰上有個能夠随着光影變幻而形成各種不同景色的蓮花頂,這個蓮花頂還有另外一個奇特的名字“三味生奇花”。

據說這個蓮花頂大有來頭,和炎帝有着很深的關系,傳說是天帝天下部落首領下了指令,說能夠在一夜之間造就成天梯,并且讓大海長出石鍊,這人便是人間的王,掌管天下大事,統領天下人。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後來隻有炎帝完成了這一指令,而他也理所應當地成為天下的帝王,有着無上的權力和榮耀,而當時炎帝創造的就是在這寶雞天台山裡的天柱峰和蓮花頂。

但是,炎帝神農氏最終在嘗百草時誤吃毒草,不幸身亡,後人為了紀念炎帝,便将這蓮花頂取自諧音稱為“中華”。

炎帝與黃帝是華夏始祖,而炎帝作為華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中華也就成了中國的代指。但這種有關“中華”來源的傳說,更多帶有了神話色彩,并沒有具體的史料來佐證,也就失去了真實性,如此對比後,秦始皇取名“中華”二字的可信性更強一些。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中華文明在近代中國的延伸意義

近代有一位人物叫梁啟超,而對于他來說,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文體的改革,在一定意義上推動了中國曆史文明的程序,對近現代的中國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他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中華民族”這個概念。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梁啟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開創性地使用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一詞。

他寫道“于民族之變遷,社會之情狀,政治之異同得失......乃能言之詳盡焉”,又進一步說“著最近世史者,往往專叙其民族争競變遷,政策之煩擾錯雜”。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其後,他又再次開創性地提出“中國民族”這一概念,将中國民族的曆史分成了三個時代,分别為上、中、近世史,其中反複運用“中國民族”這一提法,而後又在“中國民族”這一基礎上反複打磨、修改,最後提出轟動全國的“中華民族”概念。

他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大談特談中華二字,但是這一時期他的著作中對于中華的界定還尚不明确,有時候“中華”特指的是漢族,有時候又指的是中國所有的民族。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在後來進一步的思考與查證後,他明确了中國人民的組成具有複雜性、多樣性的特點,也認識到了中國民族的多元性和混雜性,進一步将“中華民族”一詞彙進行了進一步的創造,如今的“中華民族”指的是中國境内所有的民族。

從古至今,中華的意義都有所改變,因為時代的原因中華一詞也被賦予了别樣的含義,有時稱全部的民族為中華,有時則是為了和周邊少數民族進行區分才創造性的使用這一詞彙,在魏晉南北朝時的中華則是這種含義。

秦始皇為中國取了個霸氣名字,曆經2000多年,從未更名并沿用至今

目前,随着曆史的演進與時代的推動下,曆史上的少數民族也都成為了中華概念的範圍之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