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在國外,胎記有個很好聽的名稱——上帝的吻痕。
很多孩子出生時,大大小小都會帶一點兒胎記。有的胎記可能過幾年就慢慢消失了,有的卻會伴随孩子一生,成為他獨特的印記。
那胎記,到底是怎麼來的?它又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
布谷媽懷布妞那會,就很擔心肚裡的孩子有胎記。如果生在隐蔽處還好,若生得太明顯,那妥妥地影響顔值呀。
我做産檢時,就詢問過産科醫生,醫生告訴我說:“胎記是先天性發育異常導緻的,分為色素型胎記和血管型胎記。”
不過,關于胎記的知識比較多,醫生一時也無法跟我講得太全面。

但為了寶寶的顔值,以免他出生以後有自卑心理。布谷媽本着“求學好問”的心态,查找了很多有關胎記的資料。總算把胎記相關的知識給弄明白了。咱們一起來了解下~
一:胎記的分類
關于胎記,寶媽們其實無需太過焦慮。因為據統計,80%的新生兒,出生時都帶有胎記,并且大部分是無害的。
常見的胎記有4種顔色:
褐色胎記
褐色胎記,就像咖啡中加入牛奶的樣子,是以它又叫“咖啡牛奶斑”。布妞腿上就有幾處這樣的胎記。
我問醫生這種胎記影響大不大,他回答我說:
“咖啡牛奶斑一般不用擔心,它會随着孩子長大而慢慢消失。但如果這種胎記有6處以上,并且直徑大于1.5cm,就需要檢查一下。”
青色胎記
青色胎記比較常見,它有點像淤青。難怪很多老一輩開玩笑說,這是孩子出生時被踢了一腳,是以留下了這個印記。
這種顔色的胎記,又叫“蒙古斑”。
蒙古斑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也不會有病變。一般來說,它會在孩子1-2歲時自動消失。如果沒有消退,那等到6-10歲左右,也會自行消退。
這類胎記比較安全,家長們無需擔心。
黑色胎記
黑色胎記屬于色素沉澱的一種,它的呈現方式一般是痣。大部分人身上都有那麼幾顆痣,它分布的範圍比較随機,沒有固定的位置。
隻要痣不是特别大,或者沒有引起其它不适感,我們一般不需要理會。
紅色胎記
關于這個紅色胎記,不管是書籍還是媽媽網孕育app,都提得比較多。媽媽們不能大意。紅色胎記又分為3類:
●“天使之吻”
既然是天使的吻痕,那這類胎記是無礙的。它的樣子,就像是我們親一口寶寶後留下的淡紅色痕迹。
這種“吻痕”,會在寶寶出生幾個月後或者1歲左右慢慢消失,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
●“草莓痣”
草莓痣也是紅色的,與“天使之吻”不同的是,它會在寶寶皮膚表面有一些凸起的小疙瘩。看上去,就像草莓一樣。
“草莓痣”屬于血管型胎記,一般會在寶寶5歲前萎縮消失。但如果它長在眼睛、鼻子周圍,影響寶寶視力發育或者呼吸,就需要及時看醫生采取措施了。
●酒紅色胎記
紅色胎記裡邊,家長們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這個酒紅色的胎記。
《懷孕聖經》一書指出:酒紅色胎記一般長在寶寶面部或頸脖處,由血管異常引起,不會自行消失。
這類胎記剛開始是粉紅色,後來就會長成酒紅色或者紫色。不僅如此,它還會向四周慢慢擴散。
我們面對這類胎記,不可掉以輕心,要及時詢問醫生,并做出相應的措施。
二:如何避免寶寶長胎記?
《西爾斯懷孕百科》中提到:胎記既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孕期生活的影響。
我咨詢産科醫生時,他提醒我說:孕媽若不想孩子長胎記,那在孕期生活中,就要避免以下幾件事:
●避免腹部受到碰撞
我想孕媽在整個孕期,最緊張的,就是腹部了。小小的胎兒蜷在媽媽肚子裡,若磕着碰着了,可不是開玩笑的事。
而且,如果孕媽腹部受到碰撞,而磕碰處正好是孩子的毛細血管,那會增加長胎記的幾率。
●進嘴的食物要把好關
相信大部分孕媽在孕期都會“忌口”,生冷刺激的、調味多的、重口味的,能不吃就盡量少吃。這些食物有可能引起色素沉澱,進而導緻寶寶長胎記。
●不使用含金屬成分多的護膚品
懷孕後,孕媽就盡量使用孕婦專用的護膚品。因為有些護膚品中的重金屬,會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進而影響到胎兒。
職場孕媽最關心的,莫過于能不能化妝了。醫生的建議是:能不化就不化,實在沒辦法化個淡妝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孕媽一定不要塗口紅!口紅會經由嘴吃進肚裡,直接影響胎兒發育。
好啦,關于寶寶胎記,布谷媽就跟大家聊到這,希望大家都懷一個沒胎記的高顔值寶寶~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