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皇帝的陵墓要在皇帝生前就被建造好,這樣一來,即使皇帝突然駕崩,他也可以立即在陰間執政,繼續為王朝的興盛而工作。

是以,皇陵的建造必須要和皇帝生前工作的環境一樣奢華,漏風滲水這樣的低級錯誤更是不能觸犯。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清朝嘉慶皇帝卻十分倒黴,某一天批閱奏折時,他發現自己的陵墓昌陵竟慘遭滲水,并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

嘉慶讀到這一消息時,心中的怒火在燃燒,他的心中也升起疑惑,為什麼其他皇帝的陵墓完好無損,偏偏自己的陵墓多次受損呢?

帶着疑惑,嘉慶派人徹查此事,卻沒想到是以查出一樁震驚朝野的大案,這樁大案具體是什麼呢?會牽扯到誰呢?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長壽皇帝的兒子

嘉慶帝永琰是乾隆帝弘曆的兒子,乾隆38年時,弘曆年事已高,他心想要立一皇子為太子,以繼承自己創造的盛世,仔細斟酌後,弘曆決定立15子永琰為皇儲。

不過弘曆沒想到自己将會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一生執政61年,立永琰為皇儲時,他的執政生涯才過一半,而弘曆既然已經有傳位之意,便要把這個兒子打造成有強大靠山和背景的皇帝。

立儲第二年時,弘曆着手為永琰安排親事,一番考察後,他決定把内務府總管和爾經額的女兒喜塔臘氏許配給兒子,喜塔臘氏為滿洲正白旗後裔,一家人不僅是清朝忠臣,還是名門後代,讓喜塔臘氏作為兒子的嫡妻是門當戶對的親事。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此時的永琰年僅13歲,喜塔臘氏也隻比永琰大幾十天,不過兩人的感情從小時開始培養,夫妻二人的感情積累地非常深厚,他們的生活一直十分和睦。

乾隆60年,永琰終于得以被立為太子,此時的他已經30多歲,妻子因為為他誕下幾個孩子而氣血虧損,身體越來越虛弱。

第二年,永琰繼承帝位,封号為嘉慶,但朝政仍被乾隆控制,弘曆正努力地為嘉慶清除舊黨,為嘉慶未來的統治掃清障礙。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永琰卻不這樣想,因為在他受冊封的那天,天降異象,此時空中出現日蝕,這一自然現象在古時被當作不祥之兆,朝野上下頓時震動,群臣都以為上天有意讓乾隆帝繼續執政,并不接受新皇帝的來臨。

禍事接踵而來

令永琰更加欲哭無淚的是,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妻子喜塔臘氏就因體虛而早早離世,乾隆此時已經瀕臨死亡,聽不得“死”字,當他聽到皇後死時,心中更多的是不滿。

在弘曆的授意下,喜塔臘氏的葬禮并不像其他皇室成員一樣盛大,而是一切從簡,永琰在妻子生前時對她十分寵愛,此時妻子的葬禮還不如民間富貴人家,他的心中自然有氣,卻不能表露出來。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喜塔臘氏的葬禮還沒過百天,弘曆就又迫不及待地給永琰安排新的皇後,這人便是鈕祜祿氏。

弘曆做這一切的原因很簡單,他越到年老,對生就愈加渴望,對權力的控制更加緊密,他的性格也愈加古怪,隻有永琰默默承受着父親的所作所為。

對妻子喪事隻能從簡,永琰内心感到十分愧疚,他隻能把自己的好轉移到妻子的弟弟身上,他想通過對大舅子的好,彌補對妻子的虧欠,但他對大舅子無限的寵愛,最終換來的卻是大舅子給他的驚吓。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愛屋及烏的後果

永琰即位4年後,乾隆終于駕崩,永琰接手的不僅是前朝的“康乾盛世”,還是父親留下的一堆複雜的關系網。

作為前朝巨貪,和珅在乾隆年間不斷斂财,家中的财産富可敵國,但弘曆臨死前都沒有整治和珅。

弘曆死後,永琰立即以整肅朝綱的名義除掉和珅,對他身邊的黨羽和親信進行清洗,并擺出一副明君的架子,要求朝堂上下廣開言路,為賢臣開路,廣泛接納匡時救世的政策。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不過永琰的政策十分具有局限,他雖然有心改變朝堂的腐敗懶政之風,但他卻無力改變現狀,并且他自己都沒能遵守清明政治。

永琰雖然對亡妻有特别的思念與愧疚,但他仍在即位後大力擴充後宮,并且他還濫用妻子的哥哥盛住。

盛住原本是一個纨绔子弟,不過嘉慶帝愛屋及烏,親政3天後就任命盛住為工部侍郎,這一職位權力很大,使盛住在心裡以為自己是靠實力登上這一職位的,他不免心高氣傲起來。

嘉慶5年,有大臣揭發皇宮國庫的金銀器具和珠寶等少了很多,經過追查,原來是盛住以權謀私,他私自倒賣國庫珍奇,得來的錢全部被揣在他的錢包裡。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永琰得知真相後感到十分憤怒,一氣之下将盛住免職,不過他仍顧及着亡妻之情,便派盛住前往皇陵修築自己的昌陵。

但盛住在皇陵仍是一副混混的樣子,他仗着自己是皇親國戚,在修建時屢生事端,不僅延誤修建工期,甚至還不遵守祭祀的禮儀,私自在禁地取材。

這一行為是古代人最為忌諱的事情,墳墓是每個人最後的歸宿,如果不抱着敬畏之心修建陵墓,那麼死後也會不得安甯。

嘉慶帝被盛住的無禮行為徹底惹怒,他本想判處盛住死刑,但他又想到自己的亡妻,盛住作為妻子生前為數不多的親人之一,如果自己處死他,難保他在陰間向妻子告自己的狀,于是嘉慶隻能忍耐怒火,将盛住發配到新疆。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嘉慶十年,盛住在流放途中病死,永琰念及舊情,對盛住和他的家人給予告慰,永琰本想與前皇後的情誼就此斷開,卻不想幾年後盛住還能再氣他一次。

3年後的一天,嘉慶帝批閱奏折時,發現一封舉報盛住的奏折,奏折上描述的是他的昌陵不斷滲水,陵寝内多處損壞,需要大修才能恢複。

當初承建昌陵的人正是自己親自委派的盛住,嘉慶帝得知消息後怒火中燒,不得不再派人前往修複,前後大修兩次,花費巨額白銀後,昌陵才得以修好。

陵墓多處滲水,嘉慶皇帝起了疑心,進而追查出一樁貪腐案

在此期間,嘉慶帝命人徹查盛住修建皇陵時期的作為,果然發現盛住在修建時期大肆A錢建築款項,永琰徹底對盛住産生失望,他再也不顧舊情,立即下令将盛住一家滿門抄斬,并把與盛住勾結的黨羽一一清除。

面對妻子死後的親人,永琰一次次地善待他們,并對他們寬宏大量,最終換來的卻是對方的背叛與愚弄,換作任何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屈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