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紀的時候,世界上曾經出現過一個龐大帝國,其領土幾乎囊括了整塊歐亞大陸。這個龐大的帝國就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
而蒙古帝國之是以可以占領這麼廣闊的領土,原因就在于蒙古軍隊的強悍戰鬥力。蒙古騎兵猶如旋風一般,席卷了整塊歐亞大陸,其強大的戰鬥力,讓當時的世界臣服在蒙古帝國的腳下。那麼骁勇善戰的蒙古騎兵出征時,其部隊的規模有多壯觀呢?

一、叱咤風雲的蒙古騎兵
在中世紀的歐洲,有一個詞是用來形容蒙古軍隊的,那就是“旋風”。這支部隊在成吉思汗的手中,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一支部隊。但是這支部隊并不是以量取勝,規模并不是很大。
人們通常想到遊牧民族的部隊,都會刻闆地認為是一群毫無組織紀律的烏合之衆,但是成吉思汗上司下的蒙古騎兵并不一樣。這支部隊極具紀律性,并且在戰鬥中,人數通常要比敵方少。
按照成吉思汗給蒙古軍隊塑造的組織體系來分析,一支标準的蒙古騎兵,通常是由三個縱隊組成,而每個縱隊的人數大概有10000人左右。
這個縱隊下面還有好幾個等級的組織機關。成吉思汗正是靠這麼一個嚴密的組織體系,讓蒙古軍隊發揮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并且每個蒙古騎兵在出征時,并非是單騎出征,通常會額外攜帶幾隻馬匹,而且還會有大量的母馬随行,這又是為什麼呢?
二、極其“耗馬”的戰鬥
據史料記載,一支蒙古軍隊出征時,總兵力從未超過25萬,而這時這25萬人進行了長途奔襲之後,還能攻城拔寨,這是由于蒙古軍隊特殊的配置決定的。蒙古軍隊的機動性舉動無雙,但是這樣強大的機動性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對于馬匹的損耗特别大。
一支蒙古軍隊雖然在出征時,真正投入作戰過程的士兵人數不會很多,一般都不會超過25萬人。每個士兵會額外攜帶四五匹戰馬,這就意味着,25萬士兵,會攜帶将近100萬匹馬。
而且蒙古軍隊在戰鬥過程中,涉及到了迂回、穿插等高難度的戰術,對于馬匹的狀态要求特别高,在作戰時,一定要是全盛狀态的馬匹才能充分發揮出蒙古軍隊的戰力。
那時候蒙古軍隊的戰馬主要是相對矮小的蒙古馬,耐力極強,但是面對蒙古軍隊的長距離奔襲,即使是蒙古馬也受不了。
為了保證軍隊的行軍速度,還有戰鬥實力,每個蒙古士兵除了自身騎乘的馬匹外,還會額外攜帶四五匹備用馬。這四五匹備用馬的作用就是在蒙古士兵長途奔襲途中,可以随時進行替換。而且一旦在作戰途中,馬匹被敵人砍傷,蒙古士兵也可以随時換馬,不至于被大部隊落下。
三、拖家帶口的蒙古軍隊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而遊牧民族的特點就是居無定所,随時都要進行舉家搬遷。是以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士兵出征時,通常會将家眷都帶上,這些人加起來也有将近四五十萬人左右。可以說,蒙古軍隊在出征時是“拖家帶口”,全員上陣。是以,蒙古軍隊的規模很大,并且蒙古軍隊不會專門設定後勤。
一方面是每個蒙古士兵在進行長途奔襲時,所攜帶的戰馬大部分都是母馬,士兵可以依靠母馬的馬奶充饑,這種做法降低了對糧草保障的要求;另一方面,蒙古軍隊出征時,士兵的家眷也會随行,這些家眷就充當了後勤。
這些随行的家眷并非完全沒有戰鬥力,在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落之後,蒙古族就由一個遊牧民族,開始向“戰鬥民族”轉化。發動對外戰争,進行肆意的掠奪,已經成為了蒙古族生存的基礎,放牧反倒成為了次要的。
在這種背景下,所有蒙古族人一生下來就是為戰争所服務。據史料記載,蒙古族三四歲的小孩就已經開始接受軍事訓練,同時這些小孩也組成了專門的作戰部隊,這些小孩就是作為蒙古軍隊中的後備兵源。并且每名婦女都要負責搭建帳篷、收卸鞍馬、辎重等工作。這些家眷還會趕着牛羊跟在後面,這些牛羊既可以提供奶制品,也可以宰殺之後作為軍糧。
是以在每個士兵出征時,所攜帶的家眷同時也是這支部隊的後備力量。以蒙古軍隊對花剌子模國作戰為例子,在此次作戰中,蒙古就是不分男女老少,全員參與。
士兵在攻城略地,部落族人就地放牧生活,以此來保障部隊的後勤以及生活,并且在戰鬥途中也在不斷地繁衍生息。這樣一支蒙古軍隊不僅僅适合長途奔襲,而且在戰鬥力方面還具有強大的持續性。
四、無堅不摧的攻城器械
蒙古部落最開始的時候,隻是一盤散沙,各部落不斷地進行内戰。但是自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之後,這個民族就發揮出了強大的戰鬥力。
但是蒙古族之前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雖然擁有着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在制造技術上面與中原王朝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發動對外戰争的時候,成吉思汗就發現,在草原上無往不勝的蒙古騎兵,遇到中原王朝城市的高大城牆毫無辦法,是以成吉思汗就從中原學習到了攻城機械的制造技術。這些攻城器械,原本是中原王朝用來抵禦蒙古騎兵攻城略地的,而在蒙古軍隊的利用下,就成了無堅不摧的攻城利器。
成吉思汗時代,蒙古軍隊在出征時,會攜帶雲梯、射石機、彈弩甚至是火藥、火箭等“熱武器”。很多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就地取材,砍伐當地的樹木來制造這些攻城器械。
而正是這些制造技術複雜的攻城器械,讓中世紀的歐洲各國極為震撼,在這些攻城器械的幫助下,蒙古軍隊輕而易舉的攻破了歐洲各國的高大城牆。
這樣一支具有長途奔襲能力和重火力的軍隊,對于那個時代來說,是一個近乎無敵的存在。而且蒙古軍隊還保持着很高的創新能力,經常會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攻城器械進行改造,讓其更加适應實際戰場。
就是依靠這麼一支軍隊,成吉思汗所向披靡,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相繼滅了遼國、花刺子模國、金國、西夏,并且對歐洲吹響了戰鬥的号角。
文/樂宇
參考資料:《“蒙古旋風”的馬上後勤》,張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