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漲價潮”來襲,衆多車企悄然行動

新能源汽車“漲價潮”來襲,衆多車企悄然行動

漲價潮來襲,新勢力悄然行動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釋出了《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車補貼将在2021年的基礎上退坡30%。同時指出,12月31日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也就是說,在2022年補貼退坡後,滿足“300公裡≤續航裡程<400公裡”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将減少3900元;滿足“續航裡程≥400公裡”且售價不超過30萬元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将減少5400元;插電混動(含增程式)乘用車補貼則将減少2040元。而且要求以上兩種新能源車型單車售價在30萬元以下。

消息一出,行業就有預測認為新能源汽車或将漲價。而率先發起漲價的是特斯拉和新勢力車企。

在2021年年底,特斯拉率先宣布了漲價的消息,目前其國産Model 3和Model Y的後輪驅動版車型售價分别為26.57萬元和30.18萬元,分别上漲了1萬元和2.1萬元。而Model Y由于超過了30萬元的補貼标準線,不享受國家補貼。

1月11日,小鵬正式公布了全系車型調整後的售價。小鵬P7上漲4300—5900元,最新補貼後售價為22.42—40.99萬元;小鵬P5由原先的15.79萬-22.39萬漲到16.27萬—22.93萬,全系上漲4800—5400元;小鵬G3i由14.98萬-18.78萬漲到15.46萬—19.32萬,全系上漲4800—5400元。

而哪吒U 和哪吒V多款車型補貼後廠家指導價也被上調。其中哪吒U部分車型上調3000—5000元,哪吒V部分車型上調2000元。哪吒V Pro 長續航智趣版和長續航智享版均上調了2000元。

理想汽車因為理想ONE的售價超30萬元,不享受補貼,也沒有提價。但其官方APP顯示,2月1日起将取消首任車主三電和增程系統終生質保的權益,調整為8年或12萬公裡。

去年12月,蔚來汽車釋出了保價公告,稱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購買ES8、ES6及EC6三款SUV車型,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提車的使用者,可以按照2021年國家新能源車補貼标準進行購車,價格差額由蔚來承擔。不過,1月1日起購買的消費者不再享有上述優惠。

此外,從1月1日開始,廣汽埃安也調整了售價,2022款廣汽埃安AION S Plus,補貼後售價區間為15.38萬元—17.98萬元,和2021年相比,價格提高了7000元至14000元;2022款AION Y的售價上調了5000元至9000元不等;AION LX則上漲了4000元。

《華夏時報》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依然有一些沒有漲價的新能源汽車,長城歐拉和比亞迪的銷售人員都表示沒有接到漲價的通知,依然維持原價,而且歐拉的部分車型還有優惠。

整體向好,價格将穩中有降

其實,新能源汽車的漲價也在預料之中,除了補貼的退坡,價格上漲的背後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晶片的短缺和動力電池成本的提升。一些锂電頭部企業紛紛提價,因為锂電原材料價格在2021年大幅增長,力電池正極材料、電解液等價格都在持續走高。

業内的觀點認為,短時間内,退坡會造成車型價格的向上浮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向,但長期來看,新能源車已經成為一種剛需,總體影響不大。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補貼退坡30%會對新能源車增長速度帶來一定影響,車企面臨後補貼時代的挑戰,必然在價格上進行調整。不過價格提升是短期現象,車企要想保持競争力,價格下降是長期趨勢。”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資料顯示,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 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自主品牌中,比亞迪2021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59.37萬輛,同比大增231.6%。造車新勢力中,小鵬、蔚來、理想三家傳遞量均超過9萬輛。哪吒、威馬和零跑分别累計傳遞6.97萬、4.42萬和4.31萬輛。

從資料完全可以看出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而随着市場快速成長和補貼逐漸退坡,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正由政策主導轉向市場主導,競争将日趨激烈。

1月11日,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釋出報告稱,2022年補貼規模從原來預期的200萬輛補貼規模上限沒有鎖定,将實作貫穿2022年全年的補貼。同時上調了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預期,乘聯會表示,原來預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80萬輛,目前應調整到550萬輛以上,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5%左右。

中汽協指出:“伴随供給端晶片供應不足、 原材料價格高位運作等問題在新的一年逐漸改善,預計2022年汽車市場将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态勢,全年産銷表現好于2021年。

安信證券也表示,從中長期來看,目前電動化已成為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的共識,供給端與需求端的共振已推動行業進入自發增長階段,補貼退出後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依然樂觀。2022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有望延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