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蒯通遊說的這番話,沒有讓韓信動心,進而注定了兩個人的悲劇

就在劉邦和項羽的争奪到了最後時期的時候,局面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那就是韓信的崛起。支援韓信前進的動力,不僅是當初在劉邦眼前的承諾,更是他本人自身的野心。我們從韓信剛開始埋葬母親地方的標明也可以看出,這個男人雖然早年十分落魄,但是卻是一個胸中有大志,有着強烈欲望的人。然而他的欲望卻隻停在了獲得封王這一步上,這讓他創下了足以讓人驚訝的功績,也為他最後的結局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蒯通遊說的這番話,沒有讓韓信動心,進而注定了兩個人的悲劇

當初項羽也想拉攏韓信,曾經派人去勸說他。然而韓信從仁義的角度出發,認為項羽不足依憑,拒絕了使者的要求。而當時看到韓信還有前進的空間的,還有跟在他身邊的蒯通。是蒯通出主意讓韓信無視郦食其的生死,繼續進攻齊地。也是他勸說韓信自謀封齊王,掌握更高的權力的。而今蒯通又要對韓信進行遊說,讓他自立為王,與他們二人一起三分天下。那蒯通這樣勸說的理由,要從他縱橫家的出身說起。縱橫家所幹的事情,那就是出謀劃策,通過賣計策來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最著名的縱橫家,要屬蘇秦。而後世莫不以它作為自己行事的榜樣。

蒯通遊說的這番話,沒有讓韓信動心,進而注定了兩個人的悲劇

而蒯通不僅是縱橫家,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陰陽家。不要小看了陰陽家的作用,在那個封建迷信的時代,他們的相人之術在很多關鍵的時候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在亂世的時候。就是劉邦的出生不也是有很多色彩嗎?而範增當初為了勸說項羽殺掉劉邦,也曾編造了一個龍生七彩的陰陽說。可惜的是,他的計劃卻被項伯打亂,進而宣告失敗了。為了勸說韓信,蒯通也拿出了陰陽家的那一套,他就對韓信說,看将軍你的面相,位置不過是能夠封侯而已,而且您這個位子也不會安定。然而看你的背,那就富貴不可言說了。

蒯通遊說的這番話,沒有讓韓信動心,進而注定了兩個人的悲劇

蒯通這話當然是一語雙關。他這裡所說的背不僅是指韓信的後背,而且也有勸韓信背棄劉邦的意思。讓韓信背叛劉邦之後,那就可以實作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标。然而韓信表現得異常冷靜,并不聽信他的這一套鬼話,蒯通隻好拿出武涉遊說韓信的一番說辭,這就是告訴韓信,當老天爺給你的時候你再不要,那肯定會受到禍害的。而韓信則告訴他,漢王待我有手足那樣的情意,我不是那種為了利益而背棄義氣的人。

蒯通遊說的這番話,沒有讓韓信動心,進而注定了兩個人的悲劇

蒯通這時候舉了兩個例子來試圖勸說韓信,一個是張耳和陳馀這對生死兄弟,剛開始的時候,确實是以義為重,最後還不是互相殘殺。另一個就是文仲對勾踐的例子,文仲對勾踐何其真誠,最後卻落得身死。項羽多疑,他也不會重用你。如今劉邦也把你視作危險之物,肯定會除掉你。如今你韓信夾在中間,無論投靠哪一方都不可取,最好的辦法還是自立為王。韓信被他說的實在是沒法子了,隻好勸他回去休息,自己會好好考慮。然而韓信這隻不過是敷衍的說法,在他心中,從來就沒有認同過武涉或是蒯通的意見。

蒯通遊說的這番話,沒有讓韓信動心,進而注定了兩個人的悲劇

從表面上看,韓信是覺得自己功勞太大,覺得劉邦不能把自己怎麼樣,然而從深層來說,那就是韓信此生追求的最終目标,隻不過就是封王而已。如今他的目的達到了,那他也失去了前進的原動力。是以在蒯通後來幾次又勸說的時候,韓信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線,那就是當齊王可以,若是要背叛劉邦的話,絕無可能。韓信的這番話,讓蒯通看到了他的末路,也注定了韓信自己一生的悲劇,蒯通隻好告辭而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