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古代曆史不同,信仰基督教的歐洲王國,采用的為一夫一妻制,是以不存在嫡長子繼承制,但是王位大多也是年齡最大、血統最為純正的兒子繼承(私生子除外)。
在中世紀的歐洲,皇室為了争奪遺産和王位,大打出手的例子同樣屢見不鮮,而接下來要說的這一位,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皇帝了,他的皇位不用搶,曾祖父竟然代替他熬走了所有能夠繼承皇位的親戚,這讓自己能夠白撿皇位。

這就是法國波旁王朝的第四位國王,路易十五。很多對歐洲曆史不太了解的人,都會誤認為,那位在法國大革命中被砍頭的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的兒子,實際上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的孫子而已,至于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四的關系,就扯的更遠了,他是路易十四的曾孫。
這一切,自然要歸功于路易十四悠久的生命。曆史上的路易十四,号稱是“太陽王”,象征着他如同太陽一般旺盛的生命力和長久不衰的統治,1640年出生的他,在三歲的時候就從病逝的路易三世手上,此時中國還處在明朝崇祯期間,然而等到晚年他在1715年離開人世,此時康熙皇帝的執政,也已經步入晚年。而路易十四也以在位72年110天的記錄,超過了乾隆的60年以及如今英國女王的68年,保持着世界曆史上在位最久主權國家君主的記錄。
而路易在執政期間,對于法國的影響同樣可以說是無比深遠,在路易還小的時候,由她的母親安娜和法國宰相馬紮然進行執政,一直等到21歲,路易才獲得了親政的機會,他廢除了宰相制度,并且開始在法國建立起了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讓整個法國都處于他的掌控當中,在對外,路易則代表着法蘭西和波旁家族的利益,先後對外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戰争:和西班牙進行的西屬尼德蘭争奪戰,和荷蘭争奪陸地以及海上霸權的戰争,以及大同盟戰争。
三次戰役之後,法國确立了歐洲霸主的地位,并且成為了無人能擋的存在,然而路易到了晚年,卻始終為繼承人的問題而煩心不已。他和王後瑪麗娅特蕾莎有着三男三女,然而除了王太子路易長大成人之外,剩下的竟然全部早夭。此外,他還有16個經過承認的養子女。
至于路易的孫子們,除去次孫菲利普被封為西班牙國王之外,而路易皇太孫和查理貝利公爵,竟然都早于路易十四去世,萬般無奈之下,路易隻好将甄選繼承人的眼光推到了第三代的身上,此人就是路易皇太子的兒子,路易十五。是以路易十五也獲得了一個頭銜,“寵兒路易”(le Bien-Aimé'')
路易十四的晚年,因為多年戰争和大修建築耗空國力,這位老國王也深深知道這一點,為此臨終前的他将5歲的孫子叫到病床前,對他說了著名的一句話:“我的孩子,你将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國王。不要像我一樣沉迷于建築和戰争。你要與你的鄰居和平相處。給上帝你應該給的。要擅納良言。努力讓人民免遭痛苦,這是我沒能做到的。”
但是因為運氣而獲得皇位的路易,從小在太平和享受中長大,卻不能體會到曾祖父的苦心,他生活糜爛,成為了法國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之一,法國國力進一步衰弱,民間沖突加劇,這也就為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