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免賦”,是明末農民大起義時提出的口号,也是“闖王”李自成的一項政治綱領。這項政策,極大地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渴望,也是起義軍初期深得百姓擁護,迅速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然而,李自成打進北京城,逼死崇祯皇帝後,開始大肆搜刮财富、貪圖享樂,卻不知團結達官貴族,穩固天下,最終吳三桂帶領清兵入關,将李自成一舉擊敗。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洪秀全提出的革命綱領。主要包括土地屬于百姓,根據家中人口數量配置設定土地等内容。這個綱領展現了農民對土地的強烈願望,大受百姓擁護,極大推進了天平天國運動的發展。天平天國運動之是以失敗,原因在于定都天京後,上司者逐漸脫離群衆,驕奢淫逸,争權奪利,内鬥不止,以緻起義軍戰鬥力大幅下降,最終被曾國藩的湘軍剿滅。
“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戰争時期我黨實行的土地制度。它從根本上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決了廣大農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順應了民心,進而加速了國民黨政權的覆滅。毛澤東曾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是動員廣大農民群衆參加革命戰争的一個重要杠杆。淮海戰役期間,幾百萬民工支援前線。陳毅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衆用小車推出來的。”
“土改”還瓦解了大批國軍的意志,促進收編國軍。國軍前線的士兵,很多都收到親人們的來信,說家裡分了田地,讓自己趕快回家幹活,不要再為國軍賣命了。國軍士兵得知自己家分了地,都像中獎似的高興,哪裡還有心思給國軍賣命呢?大批國軍将士棄暗投明,加入到解放軍的隊伍。
正是因為“土改”,滿足了廣大農民的根本訴求,我們才得以動員群衆、依靠群衆,最終獲得解放戰争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