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在古代封建王朝,總是起于治而亡于亂,似乎是恒定不變的規律。在元朝末期,天下動亂紛紛,任何人都擺脫不掉時代背景下的悲慘命運,隻是或多或少而已。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當時有一個年僅八歲的孩子,他是戰争的受害者,他的家被兵荒馬亂的時代所摧毀,他唯一能夠依靠的母親也在逃難過程中因病去世,他成為了一個流浪兒。和衆多孤兒一樣,他無家可歸,沒有親人仰仗,隻能蓬頭垢面地沿路乞讨。

一天,瘦弱的男孩見到他的救星—朱元璋。當時的朱元璋也僅僅隻有25歲,他參加到了郭子興的紅巾軍中,并且幸運地成為了郭家的女婿。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此時的朱元璋還沒有孩子,他深知戰争和饑荒會奪走這些無依無靠孩子的性命,因為他見過太多太多的屍體,是以,朱元璋決定将這個可憐的孩子收養在自己身邊,作為自己的養子。

朱元璋也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看到這些流浪兒很容易喚起朱元璋的共鳴感。朱元璋當年曾經在淮西附近流浪乞讨,忍過的饑餓、受到的白眼、挨過的棍棒都讓他記憶猶新。

朱元璋曾經有一個小名,叫朱重八,但是這個可憐的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朱元璋就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朱文英。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朱元璋對待這個養子非常好,可以說是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來養的。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他曾經回憶起朱文英,朱元璋這樣說"朕憐其孤且幼,特撫育如兒,夜卧同榻,數番鼾睡于朕懷。"

由此可見朱元璋是把朱文英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來養育的,感情投入非常深。

朱文英在朱元璋的養育下漸漸長大,因為朱元璋一直處于戎馬生涯當中,是以朱文英也受到熏陶培養,成為朱元璋帳下一名大将。朱文英在18歲的時候就跟随大軍征戰,并且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立下很多戰功。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時間來到洪武初年,朱文英因表現突出,加上朱元璋對他的感情,是以朱文英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當時朱文英的職務是大都督府佥事,朱文英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在重要軍事部門擔任職務,是非常少見的。

朱元璋并不是隻有朱文英這一個養子,而是有多個養子,比如說李文忠等人。朱元璋的這些養子在幫助他建立明朝的過程中都立下汗馬功勞,養子們深受朱元璋恩澤,在戰場上都是勇猛殺敵,可以說是在朱元璋對抗元朝和其他軍隊的重要幫手。

血緣關系始終是被人更加看重,況且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将來他的繼承人就是明朝的皇帝。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天下大定,朱元璋此時已經有很多的兒子女兒,朱元璋必然是要将皇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的,朱元璋對待養子們的态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有"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的态勢,其實這也是情理之中,可以了解的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召見朱文英,在談話間,朱元璋問朱文英"你到底是誰的兒子?"朱文英一聽,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撲通一聲跪在朱元璋面前,回答朱元璋說自己早就已經忘記了親生父母的名字和長相,自己是陛下的孩子,從小沐浴聖恩長大。

朱元璋不停地重複問朱文英,朱文英一邊磕頭一邊重複自己是陛下的孩子。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朱元璋看着不停磕頭的朱文英,心中非常感動,畢竟是自己細心照顧的第一個孩子。但是朱元璋認為朱文英始終還是自己的養子,沒有血緣關系,一定要給他另外的姓才行。

朱元璋從剛才朱文英說的那句話中,選出來一個"沐"字作為朱文英的姓,從此朱文英就被朱元璋改名為沐英。

"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殺驢過河拆橋"這樣的事在平定天下建立王朝之後經常見到,這也是走上統治位的皇帝心中忌憚,害怕影響自己的千秋萬世大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

朱元璋稱帝後殺功臣,他隻說一句話,卻變封疆大吏,保明朝數百年

在王朝建立過程中的能臣名将往往會取得巨大的權力和地位,當然這些也都是他們用自己的血汗拼出來的,按道理來說是應得的報酬,但是在王權面前,沒有道理可言,很多的開國功臣都會遭到打壓甚至趕盡殺絕。

相對于那些被趕盡殺絕的功臣和那些養子們,沐英的結局算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能夠安全地活着,并且成為了明朝唯一世代鎮守邊疆的公侯。

從公元1383年開始,沐英家族就成為治理雲南的封疆大吏,掌握着雲南的軍政大權。沐英是幸運的,成為幸存下來的開國功臣,沐英家族對明朝的幫助也是巨大的,幾乎是和明朝共存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