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報地主奪妻之仇參軍,後來官至軍區司令,還鄉後卻找不到仇人?

“文”多用于形容柔和之态,與“武”相對;而“清”則有“潔淨”、“寂靜”之意。是以,“文清”這個名字,聽起來更像是一個不喜喧鬧、潔身自好的讀書人。

然而,李文清其人卻與此大為不同。雖然他為人清廉、正直,但卻非一介文弱書生,而是一位鐵血軍人。

1955年,共和國頒布了首批開國少将的名單,共有1042人。在這一千餘人裡,有九位将軍因為戰争失去了眼睛,李文清正是其中之一。

為報地主奪妻之仇參軍,後來官至軍區司令,還鄉後卻找不到仇人?

從1930年正式加入紅軍,到1949年共和國成立,期間的二十年裡,李文清打了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役。從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到後來的軍區司令,李文清走過的那條路,其艱辛之程度,非常人所能想象。

當我們翻開曆史的扉頁,回溯到這位老英雄的青年時代時,我們才發現,這條道路起始于一場不共戴天的仇怨。

1910年,李文清出生于湖北省松滋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家中田地少,為了養家糊口,和解放前的大部分農民們都一樣,李文清一家隻能去地主的田裡幹活,以換取糧食。

1926年,松滋縣的大地主李心仁租給李文清一家七畝地、三間房。誰曾想,這幾畝地全是難養活的“岩渣地”。任憑李文清一家辛苦忙活多久,都攢不下糊口的糧食。

家中隻有李文清一個孩子,人丁稀少,幹起活來人手不足。于是,父親就給李文清說了門親事,好讓他早日結婚生孩子。對方是李文清的表妹,姓周,因在家中排行最小,是以大家都叫她“幺妹”。

由于兩家是親戚,周家就沒讓李家出彩禮錢,婚禮也沒有大操大辦,兩家人隻在一起吃了頓飯,便當作完成了婚事。婚後不久,周幺妹在李文清叔叔的介紹下,去地主二少爺——李錫武家裡當傭人。

李文清與表妹,雖說不是情似鴛鴦、如膠似漆的恩愛夫妻,但兩人從小相識、感情不錯,過得也還算和睦。

然而,好景不長,婚後不久,兩人就被迫分離兩地。

彼時正好遇上了松滋縣百年罕見的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眼看着全家就要餓死。為了謀生,李文清隻好獨自一人跑到臨縣的王老爺家裡做長工。

這裡山迢路遠,離家百裡有餘,李文清很少有機會回家。為了掙錢,他在主人家裡起早貪黑地幹活,放牛、種地、苦力搬運,他什麼都做。盡管如此,由于主人家苛刻,李文清能帶回家的錢也不過那幾吊而已。

李文清在王家幹了一年多之後就被趕了出來,無處可去的他隻好又回到老家。

李文清沒想到,回家之後,還有更大的噩耗等着他。

當他回到村口的時候,想起還在二少爺家做工的妻子。于是李文清便往李錫武家方向走,打算去把幺妹接回家,夫妻團圓。結果到了那兒,李文清壓根沒見到幺妹,就被李家人趕了出來。

回到家之後,李文清的父親告訴他。原來,二少爺趁李文清離家,就把在他家做工的周幺妹給強占了。

聞及此處,怒不可遏的李文清轉身進廚房,操起案闆上的菜刀,馬上就跑出家門,打算找李錫武算賬。

幸好,在路上,李文清被本家的一位大爺攔了下來。大爺對此事早有耳聞,于是便勸李文清不要硬碰硬,去找三少爺求情,這樣說不定幺妹還能回來。

誰知,那位三少爺與他哥哥是一路貨色。李文清剛踏進大門就被他轟了出來。

為報地主奪妻之仇參軍,後來官至軍區司令,還鄉後卻找不到仇人?

李文清又氣又恨,便在心底裡暗暗發誓:奪妻之仇不共戴天,有朝一日,老子一定要宰了李錫武!

彼時,紅軍正在松滋縣鬧革命,專門打擊惡貫滿盈的土地老爺。得知紅軍為民除惡事迹的李文清心生向往,于是,李文清便天天守在村口打聽紅軍的行蹤。

1930年,賀龍帶領的部隊正好路過李文清老家隔壁的村子,李文清聽說之後,馬上趕了過去,隻見紅軍部隊正在過河,他便也跟了下去。就這樣,李文清成為了紅二軍十一團一連的一名普通戰士。

上戰場的第二年,李文清就差點“光榮犧牲”。那是在湖北反圍剿的一次戰役中,李文清身負重傷,奄奄一息,差點被當成了屍體。幸好,賀龍發現了李文清,他才得救。

1932年,李文清在瓦集廟與敵人殊死搏鬥,右眼不幸被炮彈皮擦傷。但他隻是簡單地包紮之後,便又投入到戰鬥中去。在那之後,李文清的右眼視力受損。抗戰結束後,李文清但右眼已經完全失明,隻能靠左眼識物。“獨眼将軍”的名号就是這麼來的。

為報地主奪妻之仇參軍,後來官至軍區司令,還鄉後卻找不到仇人?

盡管視力受損影響較大,但李文清仍然是賀龍麾下的猛将之一。

長征時期,二萬五千裡的長途跋涉,李文清身先士卒,先後負傷七次有餘。在瓦屋塘之戰中,他與戰友賀炳炎帶領敢死隊沖鋒陷陣,在危急關頭為大部隊開出一條血路。

抗戰時期,作為七一團團長的李文清,在齊會地區,指揮戰士們全殲日軍大隊800餘人。此戰一直被視作平原地區大量殲滅日軍的範例。随後,李文清因戰功累累,一路升至晉綏軍區第二軍分區參謀長,同時兼任雁北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

在此期間,李文清帶領将士們開辟了大青山敵後抗日根據地,随後又在晉中多地輾轉,與侵華日軍展開多次較量,皆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解放戰争時期,李文清升任參謀長。1947年,延青一戰,李文清率領一千餘人一舉攻陷青闾城,殲滅日寇共4100餘人。

為報地主奪妻之仇參軍,後來官至軍區司令,還鄉後卻找不到仇人?

共和國成立後,李文清到四川省就職,官至軍區司令員。此後,李文清參加解放大西南戰役、中印邊界作戰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1952年,李文清回到老家松滋縣探親,但是他的父母早已經不知去向。

李文清到處打聽才得知,自從李文清跟随紅軍離家長征之後,二少爺李錫武為了報複李文清一家,一把火燒光了李家的房子,還把李文清的父母雙雙趕出了李家河。

李文清原是家中獨子,他離開之後,父母沒了依靠。被趕出村子之後,李父李母隻能靠乞讨為生。李文清歸鄉之後,派人四處打聽父母的消息,但始終無果。

罪魁禍首李錫武得知李文清即将歸鄉之後,非常害怕,擔心他會報複自己。于是便在李文清回松滋的前一天,在家裡上吊自盡了。

二十年後,當李文清踏進李家河畔破舊的老屋時,家裡隻有布滿灰塵的家具。昏暗的屋子裡,除了他空無一人。看着這熟悉的老房子,李文清陷入了沉思。

正當他思緒愈加走遠之際,破舊的老木門突然被打開,還沒等他轉過身,來人已經雙雙跪下。李文清轉頭一看,這正是自己昔日的妻子周幺妹。聽說,李錫武對周幺妹膩味之後,便轉手就将她賣給了其他人為妻,身旁的男人應該就是她丈夫。

周幺妹跪在李文清面前,哭個不停,渾身顫抖地懇求李文清的原諒。

為報地主奪妻之仇參軍,後來官至軍區司令,還鄉後卻找不到仇人?

事實上,李文清從未對周幺妹有過怨恨。當初令他憤憤不平的,是李錫武的蠻橫和無賴而已。在部隊待了這麼多年,見過多少生死場面,這些過往恩怨對于李文清來說,早已經是過往雲煙了。

李文清彎下腰扶起周幺妹夫婦二人,說道:“錯不在你,你也是個受害者罷了。”

文/元氣少女QMQ

參考資料:

1、《硝煙散去,曆史恩怨随風飄——李文清将軍之長子李海談父親》,肖興文

2、《楚天将星檔案007号——李文清少将》,張軍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