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本文轉自: 孩子教育 (ID: haizijiaoyu)

作者: 新新媽媽

今天這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不僅能喚醒我們内心最純正的善意,教孩子如何表達善意,更是一部父母必看的教育指南。

當孩子智商不高、為人木讷卻又羞于交流,家長該如何是好?孩子怎樣才能堅守心中的那份純真和善意?這部影片給了我們答案。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前兩天難得閑下來,看了一部治愈人心的電影——《弱點》,豆瓣評分8.7,講述的是一個出身卑微的落魄黑人男孩和一個富裕的高知家庭之間的故事。

黑人男孩出生貧窮,自幼父母離異,無家可歸。機緣巧合之下,被一個有錢的白人家庭收養,并在他們的悉心培養之下,成為了聞名美國的橄榄球運動員。

有人覺得,這是現實生活中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善良過頭反而顯得有點假。但到最後卻看傻眼了: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不管你信不信,這些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原型人物一家

“感謝上天送給我們一個新朋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16歲的男孩,因為個子高,塊頭大,身邊的人經常稱呼他Big Mike ,這個稱謂,有點中文中的“傻大個”的意思。

雖然已經16歲了,但他的智商卻隻有80,還停留在6歲兒童的水準上。

這是一個典型的底層人物,出生在貧民窟,自幼時起,父母就已離異。

母親常年吸毒,從小Big Mike就被美國政府強制送到領養家庭中生活,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

然而,這些寄宿家庭裡的“父母”,也不過是想利用撫養邁克這一借口從政府那裡騙取一份撫養金罷了。

無論在哪,他始終都是被冷落嫌棄的對象。

成績差、缺愛、沒有基本的生存條件、孤獨,Big Mike就像一座孤島,物質與精神,都無法得到滿足。

是以,他膽怯局促、從不多言,精神需求的缺席,也讓他抗拒外界,緊閉内心。

這一切,都在他遇見陶西一家人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一個寒風蕭瑟的夜晚,Big Mike穿着單薄的短袖四處遊蕩,無家可歸的他,遇到了善良的陶西一家,被收留了一晚。

陶西太太不确定自己一時沖動做的決定是否正确——這個來曆不明的孩子,會不會偷走什麼?他會和其他的黑人一樣粗暴、邋遢,做出什麼壞事嗎?

第二天早上,當她深吸一口氣來到客廳的時候,卻發現沙發被Big Mike整理得幹幹淨淨,他已拎着自己的全部家當——一個塑膠袋裝着幾件破衣服,離開了。

16歲Big Mike的懂事,觸碰到陶西太太的柔軟内心,她滋生出更偉大的想法來——收養他。

當她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這個男孩的資訊時,Big Mike隻有沉默。

童年的悲慘經曆和多年的寄人籬下生活,讓他有着極強的心理防禦機制。

無論是與老師交涉,還是與同齡人相處,Big Mike無疑是被隔絕的那一類,他不說話,或者隻說三言兩語,從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見他一問三不答,陶西太太問了一個很機智的問題:“有什麼是你能告訴我的事情?”

男孩這才開口:“我不喜歡被叫做Big Mike。”

原來被叫了十幾年的稱呼,他并不喜歡,但是從來沒有人問過他,也沒人察覺到這個男孩并不喜歡自己被叫做Big Mike——他有自己的名字,也想擁有屬于自己的體面。

此後,陶西太太牢記在心,直呼其名Michael,給足男孩他想要的自尊心,這才慢慢撬開他緊閉的内心。

不管是陶西家的丈夫,還是兒女,也都沒有把Michael的到來視為麻煩。

感恩節這天,一家人像往日一樣,坐在沙發上邊吃東西邊看電視。

陶西太太注意到,Michael獨自坐在餐桌邊吃飯。為了讓他融入這個大家庭,她順手就把大家看得正起勁的電視關掉,将吃的都端去餐桌上,讓大家和Michael一起共用晚餐。

她說:“感謝主送給我們一個新朋友”。

女兒和兒子,也主動牽起Michael的手,一起祈禱。

邁克睜眼偷瞄禱告的這一家,不敢相信,居然有人願意接納自己。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陶西一家很快開始着手拉着Michael進入新的生活——

陶西先生偷偷填上了邁克的緊急聯系人;

聖誕賀卡上,Michael也上鏡了;

陶西夫婦主動詢問Michael,他們是否能成為他的法定監護人,他是否願意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這一家人的努力,逐漸拆卸了Michael為自己所設的外層防線。

從未被認可的他,開始嶄露自己的人格,學會和他人交流,交出自己的信任。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在這樣極好的家庭氛圍裡,Michael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愛,更是得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機會。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從流浪漢到全美明星

雖然智商隻有80,大部分科目分值均在及格線以下,但有一項評測,Michael的分數出人意料得高。

他的“保護意識”高達98分,會出于本能地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當初能進這所學校,就是因為橄榄球隊的教練,看中了他出色的運動天賦。

得知Michael的保護意識高達98分後,陶西太太敏銳地發現,原來這個孩子并不是一無是處,發現了他的閃光點後,這一家開始刻意教育訓練Michael的這項長處。

然而,剛開始打橄榄球的Michael還沒開竅,任憑教練怎麼叫喊、怎麼教,Michael都無法為自己的隊伍增益,也無法了解自己左内邊鋒的責任是什麼。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明明有天賦,但就是無法好好利用,該如何是好?好在陶西太太是個智慧的的女性。

她結合Micheal平時保護他們家人的經曆,告訴Michael:“把隊友當作我們一家,絕不讓任何人傷害到我們,這就是你的責任,你知道該怎麼做的。”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為什麼陶西太太會說這段話?

因為她看穿了Michael的内心:那些打着為他好旗号,并且無數次說會幫助他的人太多了,但最後,他們都沒做到。

是以,他不再相信外人,他的防禦機制,隻用在自己關心的人身上。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陶西一家不一樣,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讓Michael感受到了發自内心的善意,是以,他會拼全力保護好他們。

正是她說的那番話,對Michael後面的幾場比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SJ這個古靈精怪的小運動健将,也自告奮勇地做起了Michael的專職“陪練”,給他設定橄榄球練習計劃。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所幸,大家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Michael終于學會了如何與隊友協作,并在一次重大比賽上,大放異彩。

他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吸引了各大高校體育教練的目光,諸如田納西大學這樣的高校,紛紛向他伸出橄榄枝。

但難題又來了:要想進大學,文化課成績必須達到一定分數,Micheal的GPA隻有0.6,想要升學,怕是很難。

陶西太太為他找來了一位補課老師,專門針對Michael的學科做指導,最終,不負衆望,他的成績終于及格了。

面對衆多高校伸出的橄榄枝,Michael最終選擇了陶西夫婦畢業的大學——密西西比大學。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從基本的吃穿住行到精神層面的培養,陶西太太完全是将Michael視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在培養,很難不讓人敬佩。

但這一舉措,卻招來了NCAA(國家大學體育協會)的質疑:你的家人都是密西西比大學的學生,也是大學的捐助者。他們是不是想通過資助你,為大學輸送運動員并以此盈利?

從沒懷疑過陶西一家的Michael第一次開始質疑他們收養他的目的,他覺得自己再次被欺騙了。

自認為失去親情的Michael内心崩塌,回到貧民窟,第一次動手打了拿他開玩笑的黑人,第一次離家出走,一夜未歸。

陶西夫婦卻也絲毫不覺得他的反應過度,反而認為這是自己的錯,Michael如此生氣,是合情合理的:自己似乎真的一直以來,沒有過問過Michael想不想打橄榄球。

第二天,陶西太太冒着生命危險,隻身一人前去貧民窟,苦心孤詣地挽回他:

“無論去哪所學校,選擇做什麼,這是你的決定,Micheal,這是你自己的人生。”

“那如果我想做低賤的工作呢?”

“這是你的決定,是你自己的人生。”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最後,Michael成為了密西西比大學的優等生,也是橄榄球出色隊員,全美明星。

這些,都歸功于陶西一家偉大又充滿善意和智慧的舉止。

如果不是一個出于善意的舉動,當初的流浪漢身上的運動天賦,怎會被人激發到頂點。

好的教育方式,至關重要

除了暖心的故事,影片背後還有一層深刻的主旨,便是教育。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生活在陶西一家的家庭氛圍中,很難不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他家裡有錢,有資本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父母為孩子們都鋪了後路。

但别忘了,除了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基礎,陶西夫婦更是賦予了孩子們極大的精神教育和尊重,時刻用自己的行為,去為孩子做标杆。

1.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當陶西太太和一群富商白人太太聚會時,那些白人太太冷嘲熱諷她收養黑人男孩,也不為自己家裡的妙齡女兒考慮。

陶西太太帥氣地回怼了珠光寶氣的太太們一句:“Shame on you”,便霸氣轉身離開。

在她眼中,種族、膚色之間,沒有差異,人人平等,因為願意去相信他人,有着極正的三觀,是以她的孩子,也都和她一樣,懷着一顆善意之心,各方面都及其優秀。

在Michael被同學排擠時,女兒主動坐過去反擊流言蜚語;第一次一起過感恩節時,女兒主動牽起了Michael的手,一起禱告,沒有對這個黑皮膚的男孩投去一絲異樣的眼光。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古靈精怪的小兒子SJ雖然人小,卻俨然一副大人的樣,從第一次和邁克爾的相識就從未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反而很早就對别人說邁克爾是他的大哥。

父母的一言一行,總是在影響着孩子,如果父母三觀正,孩子的世界觀,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2. 尊重孩子,比專制型教育手段強百倍

陶西夫婦對孩子們的尊重,賦予了他們完全的張力。

雖然Michael最後還是跟随陶西家的腳步,去了密西西比大學,繼續打橄榄球,但這是邁克自己的意願。

這樣的方式,潤物無聲,給予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

當一個孩子擁有足夠多的尊重、足夠多的愛和善意,哪怕是上鎖了十幾年的心房,也會被感化。

3.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當陶西太太得知邁克爾保護意識測試得了98分,她就明白了怎麼激發邁克爾的運動欲望。

可以想象,如果沒人發現這一點,也許邁克爾的橄榄球不會打的那麼好。可以說,邁克爾的潛力被陶西太太精準捕捉到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多給鼓勵,多細心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從智商80的“傻大個”到全美明星,什麼樣的教育改變了他?

邁克爾·奧赫(MichaelJeromeOher),曾任美國國家橄榄球聯盟左邊鋒,也是電影《弱點》的現實原型

4. 善良,才是幸運的起點

Michael被發現的不僅是他運動天賦的優勢,還有美麗的心靈。

明明身體很巨大,但内心卻柔軟善良。看他溫柔推那些白人小孩的秋千,就能看出來。

而他的善良注定了他會遇到善良的一家人,陶西太太為他所做的一切,不僅僅幫他找到了自身優勢,也找回了自己的心靈。

當善良遇上善良,這才是一切幸運故事的起點。

電影雖平淡卻又恰到好處的能觸及到觀衆的内心深處,更讓身為家長的我們看到,好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影響孩子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