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本文转自: 孩子教育 (ID: haizijiaoyu)

作者: 新新妈妈

今天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影,不仅能唤醒我们内心最纯正的善意,教孩子如何表达善意,更是一部父母必看的教育指南。

当孩子智商不高、为人木讷却又羞于交流,家长该如何是好?孩子怎样才能坚守心中的那份纯真和善意?这部影片给了我们答案。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前两天难得闲下来,看了一部治愈人心的电影——《弱点》,豆瓣评分8.7,讲述的是一个出身卑微的落魄黑人男孩和一个富裕的高知家庭之间的故事。

黑人男孩出生贫穷,自幼父母离异,无家可归。机缘巧合之下,被一个有钱的白人家庭收养,并在他们的悉心培养之下,成为了闻名美国的橄榄球运动员。

有人觉得,这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善良过头反而显得有点假。但到最后却看傻眼了: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管你信不信,这些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原型人物一家

“感谢上天送给我们一个新朋友”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16岁的男孩,因为个子高,块头大,身边的人经常称呼他Big Mike ,这个称谓,有点中文中的“傻大个”的意思。

虽然已经16岁了,但他的智商却只有80,还停留在6岁儿童的水平上。

这是一个典型的底层人物,出生在贫民窟,自幼时起,父母就已离异。

母亲常年吸毒,从小Big Mike就被美国政府强制送到领养家庭中生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然而,这些寄宿家庭里的“父母”,也不过是想利用抚养迈克这一借口从政府那里骗取一份抚养金罢了。

无论在哪,他始终都是被冷落嫌弃的对象。

成绩差、缺爱、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孤独,Big Mike就像一座孤岛,物质与精神,都无法得到满足。

因此,他胆怯局促、从不多言,精神需求的缺席,也让他抗拒外界,紧闭内心。

这一切,都在他遇见陶西一家人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一个寒风萧瑟的夜晚,Big Mike穿着单薄的短袖四处游荡,无家可归的他,遇到了善良的陶西一家,被收留了一晚。

陶西太太不确定自己一时冲动做的决定是否正确——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会不会偷走什么?他会和其他的黑人一样粗暴、邋遢,做出什么坏事吗?

第二天早上,当她深吸一口气来到客厅的时候,却发现沙发被Big Mike整理得干干净净,他已拎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一个塑料袋装着几件破衣服,离开了。

16岁Big Mike的懂事,触碰到陶西太太的柔软内心,她滋生出更伟大的想法来——收养他。

当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男孩的信息时,Big Mike只有沉默。

童年的悲惨经历和多年的寄人篱下生活,让他有着极强的心理防御机制。

无论是与老师交涉,还是与同龄人相处,Big Mike无疑是被隔绝的那一类,他不说话,或者只说三言两语,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见他一问三不答,陶西太太问了一个很机智的问题:“有什么是你能告诉我的事情?”

男孩这才开口:“我不喜欢被叫做Big Mike。”

原来被叫了十几年的称呼,他并不喜欢,但是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也没人察觉到这个男孩并不喜欢自己被叫做Big Mike——他有自己的名字,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体面。

此后,陶西太太牢记在心,直呼其名Michael,给足男孩他想要的自尊心,这才慢慢撬开他紧闭的内心。

不管是陶西家的丈夫,还是儿女,也都没有把Michael的到来视为麻烦。

感恩节这天,一家人像往日一样,坐在沙发上边吃东西边看电视。

陶西太太注意到,Michael独自坐在餐桌边吃饭。为了让他融入这个大家庭,她顺手就把大家看得正起劲的电视关掉,将吃的都端去餐桌上,让大家和Michael一起共用晚餐。

她说:“感谢主送给我们一个新朋友”。

女儿和儿子,也主动牵起Michael的手,一起祈祷。

迈克睁眼偷瞄祷告的这一家,不敢相信,居然有人愿意接纳自己。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陶西一家很快开始着手拉着Michael进入新的生活——

陶西先生偷偷填上了迈克的紧急联系人;

圣诞贺卡上,Michael也上镜了;

陶西夫妇主动询问Michael,他们是否能成为他的法定监护人,他是否愿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

这一家人的努力,逐渐拆卸了Michael为自己所设的外层防线。

从未被认可的他,开始崭露自己的人格,学会和他人交流,交出自己的信任。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在这样极好的家庭氛围里,Michael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爱,更是得到了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从流浪汉到全美明星

虽然智商只有80,大部分科目分值均在及格线以下,但有一项评测,Michael的分数出人意料得高。

他的“保护意识”高达98分,会出于本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当初能进这所学校,就是因为橄榄球队的教练,看中了他出色的运动天赋。

得知Michael的保护意识高达98分后,陶西太太敏锐地发现,原来这个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后,这一家开始刻意培训Michael的这项长处。

然而,刚开始打橄榄球的Michael还没开窍,任凭教练怎么叫喊、怎么教,Michael都无法为自己的队伍增益,也无法理解自己左内边锋的责任是什么。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明明有天赋,但就是无法好好利用,该如何是好?好在陶西太太是个智慧的的女性。

她结合Micheal平时保护他们家人的经历,告诉Michael:“把队友当作我们一家,绝不让任何人伤害到我们,这就是你的责任,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为什么陶西太太会说这段话?

因为她看穿了Michael的内心:那些打着为他好旗号,并且无数次说会帮助他的人太多了,但最后,他们都没做到。

所以,他不再相信外人,他的防御机制,只用在自己关心的人身上。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陶西一家不一样,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让Michael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善意,所以,他会拼全力保护好他们。

正是她说的那番话,对Michael后面的几场比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SJ这个古灵精怪的小运动健将,也自告奋勇地做起了Michael的专职“陪练”,给他设定橄榄球练习计划。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所幸,大家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Michael终于学会了如何与队友协作,并在一次重大比赛上,大放异彩。

他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各大高校体育教练的目光,诸如田纳西大学这样的高校,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

但难题又来了:要想进大学,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一定分数,Micheal的GPA只有0.6,想要升学,怕是很难。

陶西太太为他找来了一位补课老师,专门针对Michael的学科做指导,最终,不负众望,他的成绩终于及格了。

面对众多高校伸出的橄榄枝,Michael最终选择了陶西夫妇毕业的大学——密西西比大学。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从基本的吃穿住行到精神层面的培养,陶西太太完全是将Michael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培养,很难不让人敬佩。

但这一举措,却招来了NCAA(国家大学体育协会)的质疑:你的家人都是密西西比大学的学生,也是大学的捐助者。他们是不是想通过资助你,为大学输送运动员并以此盈利?

从没怀疑过陶西一家的Michael第一次开始质疑他们收养他的目的,他觉得自己再次被欺骗了。

自认为失去亲情的Michael内心崩塌,回到贫民窟,第一次动手打了拿他开玩笑的黑人,第一次离家出走,一夜未归。

陶西夫妇却也丝毫不觉得他的反应过度,反而认为这是自己的错,Michael如此生气,是合情合理的:自己似乎真的一直以来,没有过问过Michael想不想打橄榄球。

第二天,陶西太太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一人前去贫民窟,苦心孤诣地挽回他:

“无论去哪所学校,选择做什么,这是你的决定,Micheal,这是你自己的人生。”

“那如果我想做低贱的工作呢?”

“这是你的决定,是你自己的人生。”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最后,Michael成为了密西西比大学的优等生,也是橄榄球出色队员,全美明星。

这些,都归功于陶西一家伟大又充满善意和智慧的举止。

如果不是一个出于善意的举动,当初的流浪汉身上的运动天赋,怎会被人激发到顶点。

好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除了暖心的故事,影片背后还有一层深刻的主旨,便是教育。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生活在陶西一家的家庭氛围中,很难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他家里有钱,有资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父母为孩子们都铺了后路。

但别忘了,除了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基础,陶西夫妇更是赋予了孩子们极大的精神教育和尊重,时刻用自己的行为,去为孩子做标杆。

1.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当陶西太太和一群富商白人太太聚会时,那些白人太太冷嘲热讽她收养黑人男孩,也不为自己家里的妙龄女儿考虑。

陶西太太帅气地回怼了珠光宝气的太太们一句:“Shame on you”,便霸气转身离开。

在她眼中,种族、肤色之间,没有差异,人人平等,因为愿意去相信他人,有着极正的三观,所以她的孩子,也都和她一样,怀着一颗善意之心,各方面都及其优秀。

在Michael被同学排挤时,女儿主动坐过去反击流言蜚语;第一次一起过感恩节时,女儿主动牵起了Michael的手,一起祷告,没有对这个黑皮肤的男孩投去一丝异样的眼光。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古灵精怪的小儿子SJ虽然人小,却俨然一副大人的样,从第一次和迈克尔的相识就从未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反而很早就对别人说迈克尔是他的大哥。

父母的一言一行,总是在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三观正,孩子的世界观,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2. 尊重孩子,比专制型教育手段强百倍

陶西夫妇对孩子们的尊重,赋予了他们完全的张力。

虽然Michael最后还是跟随陶西家的脚步,去了密西西比大学,继续打橄榄球,但这是迈克自己的意愿。

这样的方式,润物无声,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当一个孩子拥有足够多的尊重、足够多的爱和善意,哪怕是上锁了十几年的心房,也会被感化。

3.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陶西太太得知迈克尔保护意识测试得了98分,她就明白了怎么激发迈克尔的运动欲望。

可以想象,如果没人发现这一点,也许迈克尔的橄榄球不会打的那么好。可以说,迈克尔的潜力被陶西太太精准捕捉到了。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多给鼓励,多细心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从智商80的“傻大个”到全美明星,什么样的教育改变了他?

迈克尔·奥赫(MichaelJeromeOher),曾任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左边锋,也是电影《弱点》的现实原型

4. 善良,才是幸运的起点

Michael被发现的不仅是他运动天赋的优势,还有美丽的心灵。

明明身体很巨大,但内心却柔软善良。看他温柔推那些白人小孩的秋千,就能看出来。

而他的善良注定了他会遇到善良的一家人,陶西太太为他所做的一切,不仅仅帮他找到了自身优势,也找回了自己的心灵。

当善良遇上善良,这才是一切幸运故事的起点。

电影虽平淡却又恰到好处的能触及到观众的内心深处,更让身为家长的我们看到,好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影响孩子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