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外國戰争動辄幾十年,古代中國幾百年便建立一個王朝,為何?

古代我們農村裡面兩個宗族為了争奪灌溉農田的水源,也經常争鬥幾十上百年,全村老少都上陣。

古代外國戰争動辄幾十年,古代中國幾百年便建立一個王朝,為何?

兩宗族的人夾雜而居,但是兩姓鬧得成百上千年互不通婚,老死不相往來。用現代詞彙表述,這兩個宗族保持着幾百年的戰争狀态,彼此幾代人甚至是幾代人都沒有簽署和平條約。是以這兩個宗族最終也沒有成為一個宗族。

所謂的外國戰争動不動百年,比如英法百年戰争等。本質上也就是兩個村子打架,這個架可能會打幾輩子,但是永遠不會把他們打成同一個國家。

古代的歐洲才是真正的“封建制”,歐洲當時名義上最大的是羅馬天主教教皇,但是他和中國的皇帝是不一樣的,他的權力小多了。他有很多經濟上、文化上、精神上特權,但幾乎沒有世俗的治權。

世俗的治權主要在國王,而國王采用“采邑制”把土地分封給底下的功勞的人,以服騎兵役為條件,供其終身享用。而擁有采邑的封建主在自己的土地内享有完全的行政、司法、軍事和财政權。

是以古代的歐洲國王要打仗,主要不是聽教皇的,而是得籠絡好公爵、侯爵、 伯爵、子爵、男爵、 騎士這些真正有土地、有權、有錢的階層,因為需要他們出錢出人。

古代外國戰争動辄幾十年,古代中國幾百年便建立一個王朝,為何?

這和秦朝統一天下之前,我們諸侯國的國君需要打仗是一樣的。形式可能不同,但本質差別不大。

國君就先得把各個大族長召集起來一起喝個酒吃個烤全羊,在酒桌上商量好哪些部族帶多少兵馬出征,打完之後戰利品怎麼配置設定?都商量妥了,各個部族自己出人,出武器、糧草,前來聽從國君的統一号令。

而我們為什麼"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家奮鬥的夢想永遠是統一的中央王朝呢?

這就在于2000多年前,我們就進入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王朝社會。這個開拓者就是秦始皇,郡縣制把中央的治權一竿子插到了每一戶普通百姓家中。

古代外國戰争動辄幾十年,古代中國幾百年便建立一個王朝,為何?

是以我們早在2000多年前就徹底告别了真正的“封建社會”。大一統王朝會因為周期律崩塌,但是随之而來的便是一個氣象一新的王朝進行更替。

這就是為什麼外國的戰争動不動幾百年打個不停,最終仍然還是兩個國家。而我們絕對不會超過兩三百年,就會形成一個統一的中央王朝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