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是越南獨立戰争的傳奇領袖,他在位期間,與我國建立了良好關系。新中國成立初期,戰後的中國各方面還比較落後,即使國内情況艱苦,中國依然組成了赴越軍事顧問團,從1950年12月開始投入工作,與越南人民軍配合,協助部署,參與指揮了一系列戰役,殲滅了6000餘名敵人,包括數量高達一半的法軍主力機動部隊,為越南日後的勝利提供了很大幫助。但胡志明沒有看到最終勝利的果實就去世了,當時激戰正酣,周恩來總理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不顧個人安慰,親自趕赴河内吊唁,中越的友好關系,由此可見一斑。但到了胡志明的繼承人黎筍上台以後,他一反中越交好的常态,開始對我國邊境地區大舉入侵,讓胡志明維護中越友好關系的努力付諸東流。

作為世界上兩大霸權國家的美國和蘇聯,由于全世界都還沒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損失中恢複,優先發展經濟以恢複國力成為了各個國家的必然選擇,而這兩大霸權國家彼此之間互相顧及,并不想在這個關頭再次引發戰争。蘇聯利用越南對中國做文章的意圖明顯,但是在這個時候一件令蘇聯沒想到是事情發生了,中美建交,鄧小平同志正式訪美。 訪美期間,在與美國總統卡特談論重大戰略問題時,鄧小平指出:世界不安甯主要危險來自蘇聯,是以中國願與美國一起抗擊蘇聯。
而基于美國和蘇聯兩方國際關系較為緊張,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通過美蘇熱線警告蘇聯,以防止蘇聯采取任何行動導緻目前局勢進一步惡化,同時阻止蘇聯對中國采取任何軍事冒險的行為,而美國這邊的因素,蘇聯方面不得不認真考慮,這基于美國在歐洲的一系列部署,美蘇争霸的重點便是歐洲,是以在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序幕拉開時,蘇聯幾乎沒有采取任何軍事上的冒險行為。
雖然越南在數次警告後都進行了無視,甚至在邊境上的動作更狂妄了,但是中國已經開始逐漸強大,在數十年戰争的經驗汲取下,我國已經在軍事上實作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為了堅決捍衛領土的完整,1979年2月17日,我軍開始進軍越南。分别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進行反擊作戰,還派出774架飛機在空中堅守,進行偵查。還安排了空軍高炮和地空飛彈部隊進行掩護。在這樣強勢的攻擊下,越南被我軍連連擊退。 1979年3月16日,中國實作對越懲戒目的後及時撤軍,對越自衛反擊戰以我軍勝利收尾。
此次戰争的失敗對越南,還有蘇聯在那時的霸權主義美夢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越南在之前還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等到此次戰争結束之後,越南就再也不敢這麼說了。在那時我軍成功的拿下了諒山,使得越南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而蘇聯此前一直想推行的霸權主義也受到了重大的阻礙。蘇聯原本打算派兵支援越南,企圖對中國造成巨大的損失,但是中國根本絲毫不懼,而在國際環境的影響下,蘇聯也不敢輕舉妄動,最終一直到戰争結束之後,蘇聯也沒有派兵參與此次戰争,這也使得不少和蘇聯同陣營的國家紛紛開始動搖,極大的損壞了蘇聯在此前所樹立的威信,也為蘇聯的解體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