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畢業黃埔一期,1948年脫離國民黨,死後卻被國共兩黨共同追悼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牛人,是國民黨一支王牌軍的指揮官,不過他在曆史上的名氣遠遠不如他的下屬出名。

解放戰争時期,國民黨有五大主力部隊,這五支部隊不光裝備精良,戰鬥力也遠遠大于國軍的其他部隊。其中新一軍有别于其他四大主力,他是第一支美式裝備部隊,第一支美式訓練的部隊,這支部隊成立于印度,揚名于印緬戰場,有着國軍“天下第一軍”的美譽。

而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很多人僅僅知道孫立人将軍,其實在成立之初,他的第一任軍長叫鄭洞國,當時孫立人僅僅是他旗下新38師師長而已。

他畢業黃埔一期,1948年脫離國民黨,死後卻被國共兩黨共同追悼

鄭洞國,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石門縣,家中有四兄妹,由于從小家庭比較貧困,讓他讀書非常刻苦。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還在石門中學讀書的鄭洞國,也随着革命的浪潮,上街參與了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也在這一期間,他決定棄筆從戎,希望以武力振興國家。

1924年,他頂替别人的名字,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他也是唯一一個頂替報名考入黃埔軍校。當時有一個小插曲,鄭洞國聽說黃埔軍校招生,于是他去了廣州,他到廣州的時候,報名的日子已經過了。但恰巧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名叫黃鼈的學生,擔心自己考不上,報了兩次名,後來讓了一個名額給鄭洞國。沒想到兩人都考上了,後來這件事情曝光,鄭洞國交代了原因,沒想到最後被校方留了下來。

鄭洞國,畢業後,被任命為國民革命第一軍旗下一個營長,後随部隊參加了北伐,在攻打永定城時,他身先士卒,率營承擔攻城主力,在其他部隊的配合下,首先攻入城内,立下首功。同年十一月被晉升為第一軍第3師第8團團長,當時他僅僅才二十四歲。

他畢業黃埔一期,1948年脫離國民黨,死後卻被國共兩黨共同追悼

随後他又跟随中央軍參加了蔣桂戰争,中原戰争等戰役,屢立戰功,被晉升為第2師第四旅旅長。鄭洞國他是最早參加抗戰的國軍之一,自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野心不斷膨脹,在占領東三省後,開始大舉向長城各個關口進軍。在舉國抗日的壓力下,蔣介石放棄了對八路軍的圍剿,抽調了中央軍的三個師,分别是第2,第25,第83師組成17軍。趕赴古北口(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抵抗日軍,當時還有東北軍和西北軍也一起參加了這次戰役。

當時鄭洞國第四旅,奉命駐守南天門一線陣地。不久後中日軍隊在南天門一線拉開了為期8天8夜的血戰。由于此前士兵打内戰都憋出火了,這次打日軍個個都鼓足了勇氣,打退了日軍多次進攻,但由于後援不濟,最終隻能且戰且退,一直到1933年5月31日,中日雙方簽訂了《塘沽停戰協定》,最終長城抗戰以失敗告終。不過長城抗戰,有一支軍隊打出了威名,就是馮玉祥的二十九軍,取得了喜峰口大捷。

他畢業黃埔一期,1948年脫離國民黨,死後卻被國共兩黨共同追悼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鄭洞國坐上了第2師師長之職,先後參加了保定會戰,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武漢戰役,長沙戰役等著名戰役,屢屢取得不錯的戰績,一九四三年,他被調往印度,擔任第一軍軍長,率領第一軍同盟軍收複緬北,揚我國威。

一九四六年,時任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因病重請他去東北代為主持東北軍務,擔任代理司令長官。鄭洞國上任後,指揮幾十萬國民黨軍隊,迅速占領了東北的幾大重要城市。1948年9月,遼沈戰役爆發後,他又被任命為吉林省主席兼任第一兵團司令長官,固守長春,當時長春已經被解放軍包圍,但是他還是死戰不降,最後被他的手下挾持,放下武器投誠,脫離了國民黨。

他畢業黃埔一期,1948年脫離國民黨,死後卻被國共兩黨共同追悼

建國後,他退出了軍界,下半生一直在緻力于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忙碌。一九九一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八歲。海峽兩岸共同他舉行了追悼儀式,他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中第二個被海峽兩岸共同追掉的人,第一人是杜聿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