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永遠比拿愉快

給,永遠比拿愉快

巴金說: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給予别人鮮花,自己也會收獲美好。

給予别人知識,自己也會收獲思考。

懂得給予,人生才能富足愉快。

學會“給”,是我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必修課。

1

給了解:是一切的前提

《莊子 人間世》裡,有一個關于愛馬人與馬的故事。

因為酷愛駿馬,是以他對自己的馬特别好,

他用精緻的竹筐來裝馬糞,把珍愛的大貝殼用來給馬當尿壺,妥妥地真愛無疑。

這一天,有一隻蚊子輕輕地落在馬背上。

愛馬人一巴掌拍在馬身上。

馬吃疼擡起後腿,朝着愛馬人狠狠地踢了一腳。

愛馬人很委屈,他對馬兒這麼好,馬兒為什麼不領情呢?

莊子說:“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學會了解别人,是善意的開始。

如果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換位思考,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勞。

家長不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上司不把自己的道理強加給下屬。

因為懂得,是以慈悲;因為不同,是以了解;學會了解,方能共生。

2

給面子:不給面子是最大的無禮

俗話說:面子這東西,是互相給的,你不給我,我給你,你成了二皮臉,我成了沒臉沒皮。

你給我面子,我就給你面子。

不讓别人尴尬,不讓别人難堪,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弟子規》裡說:“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說話要有分寸感,看破不說破,大家面子上都好過。

别人可以自嘲,你卻不能附和。

這樣的人,有情商。

話說七分,留三分餘地給人。

事不做絕,留三分生機給人。

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

你在大雨時默默為别人撐了一把傘,日後若有雨落到你身上,也會有傘撐在你肩頭。

給,永遠比拿愉快

3

給信任: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人心換人心,你真我才真。

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誠字。

真誠待人不做作,不必胸懷城府,不必彼此試探。

平時應酬已經夠累了,如果交朋友還不能真心,那還有什麼樂趣。

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親人間互相信任,才能家和萬事興;

朋友間互相信任,才能始終維持一段不錯的友誼;

陌生人之間互相信任,才能滋生生活的小驚喜。

被人信任是一種榮幸,身邊有值得信任的人是莫大的幸福。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有了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一個健康的人際關系,是經營好往後餘生的重點。

不要在那些虛僞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彼此真誠的朋友,更值得我們珍惜。

4

給友善:與人友善,自己友善

心理學家丹尼爾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着你能抵達的高度。”

唐代名将李光弼和郭子儀軍功不相上下。

但早些年,兩人的關系很不好。

兩人都是中層軍官,同桌吃飯,兩人都不打招呼,目光冰冷,無視對方。

後來,皇帝任命郭子儀為元帥,李光弼受命在郭子儀手下。

李光弼怕個半死,生怕郭子儀找借口殺自己。

沒想到,郭子儀将自己的一萬精兵分給了李光弼,委以重任。

李光弼不負重托。七年間,他打了無數場硬仗,幫助郭子儀分擔了巨大的戰鬥壓力。

也正是因為有李光弼等名将的加入,安史之亂才得以平息。

後來朝廷叙功,李光弼與郭子儀更是一起受封,不分伯仲。

遇雨撐傘,有橋橋渡。

與别人搭橋,是為自己鋪路,給别人多搭幾座橋,别人的路好走,自己的人生路自然也好走。

在生活中時時與人友善的人,必定能在以後的日子裡被生活時時眷顧。

給,永遠比拿愉快

5

給掌聲:有些人一生都沒給過别人掌聲

一個在巴黎旅遊的外國人,在車站附近遇到一個街頭賣藝者,其琴聲悠揚,吸引了不少行人。

拉完一曲,周圍的人紛紛向錢罐裡丢錢,轉眼工夫,錢已裝滿了罐子。但賣藝者臉上并沒有一絲欣喜的表情。

“已賺到不少錢了,他為什麼還不快樂?”旅遊者望着賣藝人那依舊憂郁的面孔,疑惑地問。

“也許他需要掌聲吧。”她的朋友淡淡地說了一句。

旅遊者的心被觸動了。她緩緩擡起手來,為之鼓掌。果然,賣藝人那張黯淡瘦削的臉慢慢綻開了,眼睛裡還溢出了感激的淚水。

不錯,賣藝者心底的最終期待是掌聲!

錢隻不過是别人因可憐他而給予的一種恩賜,而掌聲則是對他人生經曆的贊許和鼓勵,是真正發自内心的無私認可。

人需要了解,需要尊重,也需要掌聲。

我們經常能聽到别人的贊譽,為何吝啬給别人的掌聲呢?

學會誇贊别人,學會給别人喝彩,你會發現世界将會越來越精彩。

6

給謙讓: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史記》中曾記載,老子曾經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意思是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财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

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

這便是所謂的“大智若愚”。

謙與道家的守愚暗暗相合,可以說是人生的大智慧、大涵養和大境界。

謙虛,就是修一顆最好的平常心,是一種返璞歸真、光而不耀的大境界。

永遠都不要自滿、驕縱,永遠都不要自以為高人一等,自以為高貴而蔑視别人。

謙退卑微于低處,才是人生最正确的位置,最好的歸宿。

人最高明的處世智慧就是保持謙遜、寬容他人。

唯此,人生方能赢得朋友,赢得尊重。

儒風君說:

給是一種品格,給是一種境界,給是一種優雅,給更是一種智慧。

為值得的人給予,為正确的事付出。

山有峰頂,海有彼岸;漫漫長途,終有回轉;餘味苦澀,終有回甘。

那些你給别人的甜,最終會化成希望與溫暖,照亮你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