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懸案,連曆史也不知道他去哪裡了。
在明史的記載中,都有兩個版本,一是死在宮中,二是逃跑了。
實際上,一開始大家都認為他死了。朱棣進入南京後,命人搜檢宮中,發現一具穿着龍袍帶着皇冠的屍體。朱棣見到後還裝模作樣的說,傻孩子啊,何至于此啊!

然後,朱棣拜谒太祖廟,登基為帝。朱棣登基後,還為建文帝舉行了天子的葬禮,此舉是為了讓天下人安心。
同時,朱棣将明實錄各處改得面目全非。說什麼朱元璋生前多次斥責建文帝,而贊賞朱棣,臨死之前還想朱棣即位,建文帝封鎖宮内不讓來。朱棣來奔喪,建文帝也不允許。
然而,按說連這些細節都改到了,不管本來死沒死,建文帝的死都應當塵埃落定了,畢竟其他人又沒有發言權。
但是,明史中多處記載建文帝下落不明,胡熒傳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這說明,朱棣覺得建文帝沒死,而且還隐隐對他有威脅。
如果建文帝沒死,但朱棣安心了,那麼史書上,建文帝的記錄肯定是死了;如果朱棣不安心,即使建文帝真的死了,那麼史書上也會留下蛛絲馬迹。
是以,建文帝之是以“下落不明”,主要是朱棣覺得他下落不明。
于是,《明史胡熒傳》中明确記載了,胡熒在朱棣的授意下前後兩次全國訪查,多達10多年,巡查的過程中順帶了解了民生疾苦,向朝廷報告。
明史中還記載,鄭和下西洋也是為了尋找建文帝。
于是,在野史傳說中,才出現了建文帝到江西某地做了和尚,朱棣死後幾十年,快死了才向後人公開身份;建文帝到福建某地巡遊,逍遙快活,等等記錄。
但胡熒尋找建文帝的事應該是真的,因為胡熒并沒有别的功勞,卻在訪查回來,便步步高升,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直到89歲高齡,病死。
那麼,胡熒的訪查是否有結果呢?有的,永樂二十一年,朱棣正在征服蒙古回軍的路上,胡熒匆忙到達宣府,請見朱棣。朱棣本已經睡下,卻還是接見了胡熒,兩人談論到四更。此後,胡熒就沒有再出去過了。
這段記載說明這樣幾個資訊,其一,胡熒覺得這件事很重要,是以才連夜到宣府彙報;其二,朱棣也覺得這件事很重要,因為他連夜接見了胡熒;這兩點從側面應證了胡熒尋訪是為了查找建文帝。
這段記錄還說明,此事應當有結果了,因為胡熒後來便沒有出去過了。
但是這件事并不能證明建文帝究竟死在南京,還是出逃了。或許,某些寫史書的人,就是想要這個結果。
而真正的建文帝,或許早已死在南京,隻不過,是朱棣篡位,内心不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