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
時至今日,很多志願軍老兵在回憶那段曆史的時候,仍然會忍不住哼唱起這首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在他們看來,抗美援朝是一段不能被遺忘的回憶。對于中國來講,
抗美援朝戰争讓中國徹底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
,其對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悉,當年我國為了保證志願軍部隊可以在戰場上始終保持一定的兵力優勢,是以地選擇了分批次将志願軍送入北韓援戰。
這樣做的目的也不盡然全是
“始終保持志願軍有一定的兵力優勢”
,在正式展開作戰之前,我國就知道本國軍隊與美軍部隊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如果一次性将志願軍投入戰場,那麼中國志願軍的作戰将會非常艱難。因為
一來我國無法提供充足的武器裝備,二來在美軍的集中打擊下,志願軍傷亡情況或許會更加嚴重。
不過雖說在抗美援朝前期中國志願軍的裝備水準很差,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國也組建起了一支全使用
蘇械的志願軍部隊——16軍。
當時這支軍隊入朝之後,在三場戰役中殲滅三國連隊,給聯合國軍造成了明顯的損失,戰争結束後16軍軍長更是感慨:
美軍也不過如此。
那麼你知道16軍在這幾次戰鬥中都有啥出色表現嗎?
姗姗來遲的16軍
志願軍16軍的前身是組建于1949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軍,軍長則由中國著名将領
尹先炳
擔任。這支部隊具有出色的作戰能力,其在解放戰争期間,參加了著名的
渡江戰役
,給國軍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為這場戰役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之後沒多久,
抗美援朝戰争爆發了
。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尹先炳希望可以盡快率領16軍入朝參戰,但由于當時16軍還有剿匪任務,是以其才沒有在第一時間内進入北韓。
等到國内的作戰任務結束後,16軍也沒有急着入朝參戰。當時在中央軍委的授意下,16軍在國内進行緊張訓練的同時,也在想辦法于最短的時間内熟悉蘇械。
為了組建好這支全蘇械部隊,毛主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與16軍的上司進行一次談話,以了解16軍的整體訓練成果。
等16軍做好萬全準備之後,16軍軍長一聲令下,戰士們開始向北韓進發。
三戰三捷
當時美國雖然有意停戰,但由于這場戰争打得太憋屈,美國的好戰分子非常不滿,再加上李承晚也小動作不斷,這就導緻雙方的談判一直不順利。為了盡快結束這場戰争,16軍戰士們摩拳擦掌,準備在北韓戰場上試一試威力。
1953年7月17日,
在停戰協定簽署的前夕,16軍接到上級指令,要求他們與據守在527.7高地的美國步兵第2師第38團的連隊展開相應作戰,直至拿下該高地。
尹先炳考察了527.7高地的情況後,決定先使用
83門各式型号的火炮集中打擊該美軍陣地
,随着他一聲令下,炮彈朝美軍呼嘯而去,短短5分鐘時間,美軍陣地就被志願軍炮火夷為平地。
繼而我軍又花了50多分鐘,
将527.7高地上的美軍盡數圍殲。
這場戰鬥結束後,16軍又接到了新的作戰任務。在上級的要求下他們
又來到荷蘭軍隊駐紮的陣地前。
此時16軍的威名已經傳了開來,是以荷蘭軍隊防守得很嚴密,以保證己方陣地不會在16軍的炮火打擊下迅速丢失。
不過這一次尹先炳并未讓16軍拿炮火猛轟敵軍,因為他覺得荷蘭軍隊本身的實力并不如美軍,再加上之前已經通過快速打擊美軍,給敵人造成了震懾,實在不需要無謂消耗彈藥。
是以他要求16軍的步兵戰士們好好配合裝甲兵,盡快結束這場戰鬥,
經過短短半小時之後,荷蘭軍隊駐守的陣地也宣告丢失。
這第二場戰鬥結束後,尹先炳再次率領部隊,
準備展開接下來針對248.8高地的作戰。
當時駐紮在該高地上的是南韓軍隊。
這支軍隊的實力幾乎是聯合國軍中最弱的,尹先炳本着
“殺雞焉用牛刀”
的想法,隻出動了軍中最基礎的一個聯隊,
同樣在半個小時的時間内,順利奪取了248.8高地。
16軍自從進入北韓之後,所進行的這三次戰鬥均輕松取得了勝利,同時這也讓美軍意識到,像以前在
上甘嶺戰役
上那樣與志願軍拼火力已經行不通了。
後來
後來尹先炳軍長彙報完這三次戰鬥的結果之後,忍不住感慨道:
“美軍實力不過如此,除了火力強、陣地堅固、反應和協調較好外,其他根本不值一提。”
此前美軍沒有在喜停戰協定上簽字,未嘗沒有盡可能拖延,進而讓志願軍多消耗一點物資的意圖,但在16軍
三戰三捷
之後,美軍果斷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對此尹先炳軍長還很生氣地罵美軍總是和自己過不去,
畢竟他當時已經制定了好幾套針對美軍的作戰計劃,結果不曾想,居然一個都沒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