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之後,孫中山決心采用武裝暴力手段來推翻大清王朝的統治。他曾經給李鴻章上書,希望清政府能夠和平地進行改革,但都無果而終。

孫中山在興中會和同盟會期間,共進行了十次武裝鬥争,重點集中在華南地區的廣東和廣西一帶。

1907年3月,身在越南河内的孫中山坐鎮指揮,策劃在廣西的邊境發動武裝起義。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孫中山

同時,廣西的會黨、遊勇首領王和順、黃明堂、關仁甫等人也都活躍在這裡,他們經常出入中越邊境,在這一帶擁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和号召力。

一個月後,清朝官吏在廉欽地區強迫老百姓征收稅捐,激起了欽州東部的那彭、那麗、那思三個鄉鎮人民的強烈反抗,而欽州西部的傍城、平山也聚衆上萬人紛紛響應“三那”的抗捐鬥争。

抗捐義軍遭到了清軍大規模的殘酷鎮壓,首領劉思裕當場陣亡,“三那”抗捐群衆被迫派出代表奔赴越南河内,找到孫中山請求幫助。

孫中山立即委任王和順擔任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準備在欽州、防城發動起義。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劉永福塑像

王和順在15歲時就參加了劉永福的黑旗軍,抗法戰争結束後,他利用自己的衙役身份暗中組織反清武裝,并聯合了各路的會黨與遊勇上千餘人,公開舉起了反清的義旗。

1907年9月5日,王和順率領起義軍攻破了防城,擒獲防城知縣宋漸元。

随後,王和順釋出了《告粵省同胞書》,其中寫道:

“及從孫文先生遊,得與聞治國之大學,始知民族主義足以複國,未足以強國,必兼樹國民主義,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根本,掃專制不平之政治,建民主立憲之政體,行土地國有之制度,使四萬萬人無一不得其所。”

攻破防城後,王和順開始率領500人攻打欽州,清軍巡防營統領郭人漳事先已經答應好黃興會在陣前起義,但卻背約了先前的約定,王和順隻得被迫改為攻打靈山。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駐守在靈山的清軍利用六峰山和環秀橋這兩處要地,進行頑強抵抗。與此同時,還有一千多名清軍正在趕來增援,企圖前後夾擊革命軍。

革命軍因面臨腹背受敵的局勢,被迫撤回欽州,曆時半個月的欽州、防城起義宣告失敗。

通過這次起義,孫中山看到了革命軍的威力,事後在寫給鄧澤如的一封信中曾感慨說:“革命軍連破數城,軍威甚壯,虜兵不戰而降,或一戰而潰。”

欽州、防城起義失敗後,孫中山與黃興、胡漢民以及會黨首領在河内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在鎮南關再舉義旗。

鎮南關(如今的友誼關)位于廣西憑祥市西南15公裡處,扼守大青山、金雞山隘口,是中國的南疆要塞。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年民族英雄馮子材率軍抗擊法國侵略者,曾獲得鎮南關大捷。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孫中山委派黃明堂擔任中華國民軍鎮南關都督,黃明堂在年輕時就立志救國,1907年在河内加入了同盟會,他統領會衆和遊勇常年在中越邊境進行反清抗法鬥争,為人豪俠仗義,作戰勇猛,威震南疆。

清溪環繞的揚美古鎮,是廣西省南甯市唯一保留下來的辛亥革命舊址,也是孫中山上司的鎮南關起義籌備會的會址之一。這裡的主人是辛亥革命家梁烈亞,曾經擔任孫中山的機要秘書。

1907年10月,黃興、王和順、黃明堂、關仁甫等人在揚美古鎮召開會議,密謀商談鎮南關起義的具體計劃。

梁烈亞的父親梁植堂是廣西會黨首領之一,也是王和順、黃明堂的拜把子兄弟。這一年的12月,他跟随父親一起參加了鎮南關起義。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在鎮南關起義中,梁烈亞擔任交通聯絡和情報工作。如今,位于揚美古鎮的梁烈亞故居和魁星樓已經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孫中山發動鎮南關起義的戰略意圖,是奪取憑祥和龍州的關口,繼而占領龍州,并聯合十萬大山、欽州一帶的民軍攻占南甯,然後在南甯成立中華國民軍軍政府。通過招集兵衆,再分别攻占桂林、梧州,進入湖南、廣東和江西,建立南方革命基地,接着揮師北上,徹底推翻清政府。

金雞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東、南、北三面均為懸崖峭壁,三個山頭上的工事堅固,分别建有鎮北、鎮中、鎮南三個炮台,其中以鎮北炮台地勢最為險要。

孫中山利用華僑捐助的款項,購買了40支駁殼槍,配發給了黃明堂、何伍等部隊。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12月2日半夜,鎮南關戰事正式打響了,黃明堂率領敢死隊偷襲金雞山,從山後放火,由山背間通過繩索爬上去,向金雞山炮台發起了攻擊。

由于在起義前就策反了炮台的守軍,革命軍順利攻入了鎮北炮台,随後三個炮台均被革命黨占領。

此時,在河内坐鎮指揮的孫中山正在焦急地等待前方的戰況,當鎮南關大捷的戰報傳來,他興奮不已,立即與黃興、胡漢民等人乘坐火車前往同登。

在列車車廂裡,孫中山無限感慨地說:“祖國已有我立錐之地矣!”

12月3日晚上9時許,孫中山、黃興一行人趕到了鎮南關的金雞山,黃明堂帶領革命軍列隊,并奏樂歡迎他們。孫中山走向鎮北炮台,站在隊伍的前列,開始他的演講。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辛亥革命

正在衆人興奮的時候,清軍的反擊開始了,由大連城方向朝着金雞山發起猛攻,革命軍有5人被擊傷,孫中山立即指令炮手予以反擊。

革命軍的炮火居高臨下,幾個炮台的多門大炮齊發。一時間,清軍大營火光四起,血肉橫飛。

這時的孫中山親自發射炮彈,他感慨地說:

“反對清朝政府二十餘年,今日始得親自發炮擊清軍耳。”

12月4日,清兵又開始反撲,孫中山親手為革命軍的傷病員包紮傷口。

此時,駐守在龍州的太平思順道道員龍濟光和廣西提督丁槐分别從龍州、南甯出發,率領清軍四千餘人趕到鎮南關,前來增援廣西巡防統領陸榮廷,準備鎮壓鎮南關的起義軍。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孫中山和黃興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傳到了孫中山的耳朵裡:

“運往炮台的糧食和槍支彈藥,在越南同登被法方扣留。”

于是,黃明堂提出:

“由孫中山、黃興率随行人員傳回河内,緊急辦理交涉,籌款購買槍械運來。”

當天夜裡,孫中山一行人冒着大雨離開了戰場,傳回越南。

12月8日,清軍又開始向北炮台發起猛撲,最終起義軍因糧食和彈藥所剩無幾,隻得于12月9日淩晨悄悄撤離炮台,退入越南境内,鎮南關起義再次以失敗告終。

盡管鎮南關起義失敗了,但它極大地鼓舞了同盟會的将士們。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鎮南關起義遺址

孫中山離開河内,前往新加坡,目的是為下次武裝鬥争進行籌款。臨行之前,他認為欽廉會黨的勇氣可用,指令黃興在廣西邊境的上思一帶再次密謀舉義,也就是辛亥革命史上著名的“欽州、上思起義”,史稱戊申馬笃山戰役。

黃興作為同盟會親臨戰場次數最多的領袖人物,欽州、上思起義是黃興直接指揮的第一個戰役。

1908年3月27日,黃興率領軍隊由越南進入防城縣東興鎮,然後向欽州進發。

1908年4月,革命軍與郭人漳指揮的清軍激戰于馬笃山,屢次打敗清軍。後因孤軍深入,彈盡糧絕,革命軍隻得撤退到越南和廣西的十萬大山。

從鎮南關起義和欽州、上思起義戰場上撤退下來的革命軍,在孫中山和黃興的指揮下,與雲南當地的革命力量會合在一起,在河口再次發動起義。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河口起義紀念館

4月29日,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等人率領革命軍與策反的清軍部隊會合,攻克了河口。法國殖民者開始封鎖邊關,阻止起義人員及糧械借道雲南,使得身在河口的革命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5月26日,清軍攻陷河口,黃明堂率領起義軍600多人突圍後撤入越南,但被法國殖民者繳械扣押,并将他們強行遣散,曆時一個月的河口起義失敗。

如果說,1907年至1908年間,孫中山在廣西及其周邊發動的這四次大規模武裝起義,隻是戰争交響曲中悲壯的前奏,那麼之後的黃花崗起義,則将它推上了震撼人心的高潮。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領12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掀起了黃花崗起義的大幕。

孫中山決心武裝反清,在廣西的四次反清起義,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在這次起義中,共有72名烈士英勇獻身,在如今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内立有兩塊碑,碑上镌刻着72位烈士的英名,其中七名廣西籍英烈是李德山、韋雲卿、韋統鈴、韋統淮、韋榮初、韋樹模、林盛初。

黃花崗起義的敢死隊隊長李德山,他在請命時,慨然說道:“我們廣西人曆來是打頭陣的。”

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孫中山《黃花崗72烈士事略·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