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1999年,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曾經播放過一部名為《為了那聲軍号》的紀錄片。

在這部紀錄片中,為我們展現了一位堅守在崗位上,長達四十餘年的英雄戰士,再後來馮小剛便以此為原型拍攝了一部名為《集結号》的戰争電影。

而電影的主角谷子地,是否真的确有其人呢?當年又發生了怎樣的事情?而這位老兵最終有沒有找到自己的部隊呢?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認識一位為了完成任務,而苦苦追尋四十多年的英雄老兵。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劇照

1996年,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帶着幹糧和水孤身一人來到遼甯的本溪,此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八了。

因為身上的并沒有多餘的錢财,是以老人隻得緊緊地裹了裹身上已經殘破大衣,然後就坐在候車大廳裡休息。

他叫常孟蘭,河北贊皇縣北竹裡村人,常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是以常孟蘭在家人的支援下,一直念到中學畢業。

是以常孟蘭也是四裡八方最有文化的那個人,再後來日本鬼子在河北大地上,到處燒殺搶掠,制造“無人區”。

常孟蘭心裡懷着殺敵報國的念想,便在1944年參加了八路軍,

後來常孟蘭所在部隊被整編為晉察冀軍區四縱第10旅,而常孟蘭則在30團3營8連2排當一名普通的戰士。

在日後的戰鬥中,常孟蘭跟随部隊到處襲擊日軍據點,給予日軍以重大打擊,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此時的常孟蘭已經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了,原本以為戰争結束了,日本鬼子都被打跑了,自己可以回家好好過日子了。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照片

可是蔣介石集團卻公然撕毀協定,挑起内戰,大舉向我中原解放區進攻,解放戰争正式打響。

常孟蘭便跟随部隊轉戰于河北大地,曾經先後參與大同戰役,石家莊戰役等,在戰鬥中常孟蘭常常沖鋒在最前線,勇敢不怕死,是以常孟蘭屢立戰功,最後被提拔為二排排長。

1947年,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别山,将戰争從解放區引向國統區,此舉讓蔣介石大為震動,于是便加緊了對解放區的圍剿。

但是此時敵我力量已經出現了變化,我軍再也不像戰争初期,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了,開始小範圍地向國民黨軍發起反攻。

在河北清風店一線,晉察冀軍區接到上級指令,

伏擊國民黨第3軍,伺機将其包圍全殲,給予國民黨軍以重創。

而常孟蘭所部也按照上級指令,向清風店一線集結,敵軍在發現被我軍包圍後,便立刻動用了坦克,大炮開始向我軍還擊,還呼叫空軍支援,企圖撕開我軍的包圍圈。

一時間,戰場上炮彈爆炸産生的轟隆聲連綿不絕,頭頂上還有飛機呼嘯來往,投下數以百計的炸彈。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我軍也是以遭到重創,很多連隊的建制都是以被打散了,但是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10旅的戰士們,依舊死死頂在最前線,保證包圍圈的穩固。

可是敵軍的炮火實在過于猛烈,旅長被炮彈炸傷,前來接替指揮的參謀長被炸身亡,部隊的士氣遭到嚴重打擊。

看着不斷地在頭頂盤旋,還時不時會進行掃射的敵機,我軍戰士們不得不把身體蜷縮在掩體内,連頭都不敢露出去。

而此時因為在抗戰時期,立下諸多戰功進而被任命為機槍班班長的常孟蘭,眼見着敵軍嚣張橫行的勢頭,心裡就憋着一肚子的火。

于是常孟蘭就端起一挺輕機槍,冒着生命的危險,來到一處向陽面的緩坡上,随後就把機槍對準盤旋在天上的敵機。

很快這架敵機再次進行了一次俯沖襲擊,而常孟蘭則立刻抓住時機,對着俯沖而來的敵機,一陣猛烈的射擊,直到把機槍的子彈全部打光。

然後常孟蘭和戰友們就看見,那架敵機的機翼忽然冒起了黑煙,不一會兒飛機尾部就起了火,飛機搖搖晃晃的就向遠處的地面砸過去。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紀錄片

轟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響徹這片陣地,對面的國民黨軍看見自家的飛機都被打下來了,

頓時心裡感到一絲的膽寒,連忙撤回了陣地裡。

而我軍将士看見,盤旋在自己頭頂的飛機被打下後,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後來聶榮臻還特意打來電話,親口表揚了打下敵機的常孟蘭。

在戰後的表功大會上,常孟蘭因為打下敵機一架,記特等功一次,常孟蘭也從機槍班班長提升為二排排長。

團長宋選才還在會議高興地對常孟蘭說道,“你小子夠可以的啊,要不是我親眼看見,我還真不信機槍能打下飛機來,你要是下次再打下一架飛機來,我這個團長給你當。”

常孟蘭也開心地回道,“那你咋辦?”團長則說道,“我替你當排長去。”這一幕在往後的歲月裡,常常出現在常孟蘭的腦海中。

在清風店一戰後,第10旅在稍作休整後,就再次接到了上級的指令,參與解放石家莊的戰役,部隊從石家莊東北方發起突擊。

于是常孟蘭便又跟随部隊轉戰石家莊,而擋在他們面前的,則是被國民黨軍經營成“銅牆鐵壁”的雲盤山陣地。

雲盤山地勢險要,是石家莊東北向唯一的屏障和制高點,是以國民黨軍便在此地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來建構防禦陣地。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石家莊的國民黨軍号稱,“打下雲盤山,石門開一半”,為了攻克這塊陣地,旅長便把任務交給了最能打得八連,要求八連務必盡快攻下前面的陣地,掃清部隊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而八連連長和友海在接到指令後,就立刻找來了常孟蘭和他的二排,告訴常孟蘭拿下前面的陣地!

常孟蘭在接到指令後,二話沒說當即就帶着二排的戰士們來到前沿陣地,在看見敵軍的防禦後,

常孟蘭認為應該采取在夜裡偷襲的方式,才能攻克面前這塊陣地。

于是便指令二排的戰士,幫助工兵連連夜運送了兩千公斤的炸藥到敵軍的陣地下方。

等到天色微微亮的時候,兩千公斤趁着夜色埋設的炸藥已經就位,而二排的戰士們也都做好了戰鬥準備。

随即常孟蘭下令爆破,頓時爆炸的聲響響徹整個雲盤山,而爆炸帶來的震動也讓大量敵軍被落石埋葬。

沒等爆炸的硝煙散去,常孟蘭就帶頭發起了沖鋒,二排三十餘位戰士緊随其後,向敵軍固守的陣地沖去。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短短十幾分鐘後,常孟蘭所部成功殲滅了固守的敵軍,常孟蘭也把鮮豔的紅旗,插在陣地的最高處。

直到戰事結束以後,常孟蘭才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隊竟然是第一個攻下石家莊外圍敵軍陣地的部隊!

朱德總司令為此還特地打電話給時任10旅政委的傅崇碧,稱贊八連為“雲盤山上顯英豪!”而常孟蘭也再次被記大功一次。

石家莊戰役過後,30團繼續轉戰于各地,而常孟蘭也常常帶着二排擔任執行攻堅先鋒等任務。

1948年11月19号,30團按照指令正在北京延慶縣桑園鎮上行軍,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偵察部隊傳來消息,前面遇見了一股敵軍。

在後來我們才得知,和30團不期而遇的國民黨軍番号是暫編第3軍,他們的任務是向關外運動。

因為線路的問題,兩支部隊忽然遭遇了,30團在偵查到敵軍兵力明顯優于我軍時,團長立刻決定趁着夜色撤離,不與敵軍糾纏。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于是便下達指令,全團主力立刻向後方轉移,同時還把阻擊敵軍的任務交給了八連,而連長和友海則再次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二排。

和友海對常孟蘭低聲說道,“二排要在敵軍的必經之路上展開阻擊,為主力部隊轉移争取時間,完不成任務不允許後撤,有沒有信心完成?”

常孟蘭則立刻回道,“有!”之後常孟蘭又再次問道,“連長,完成任務後,什麼時候撤?”和友海則回道,

“我會在山那邊吹一聲長号,你們聽見就立刻撤離。”

這句話常孟蘭聽得極其的仔細,同時也把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腦海裡,為此在日後的四十八年裡,常孟蘭都一直在執行着這項指令。

在部隊撤離後,常孟蘭帶着二排僅剩的七名戰士,在敵軍的必經之地上展開了埋伏。

為了避免提前驚動敵軍,他們脫下了已經泛黃的軍裝,每人配備三十發子彈,十枚手榴彈,機槍子彈則有三百發。

八個人就這樣靜靜地在陣地上等候,當敵軍開始向常孟蘭所在的陣地行軍時,

常孟蘭便瞄準一個露頭的敵軍,開了一槍,那個敵軍應聲倒地,随即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火。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機槍掃射的聲音,手榴彈爆炸的聲音,敵軍倒地哀嚎的聲音,頓時充斥在整個戰場上,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影響到常孟蘭。

可是常孟蘭所部人數畢竟太少了,二排在經曆一系列的作戰後,兵力遲遲無法得到補充,此刻面對優勢敵軍的攻勢,二排顯得招架不住。

但是常孟蘭和二排戰士們,一直都在堅持着,在交戰半個小時後,一名戰士被敵軍的子彈擊傷。

見此常孟蘭立刻端起機槍,對着進攻的敵軍就是一陣掃射,敵軍的攻勢被暫時打下去了。

可是此時,常孟蘭環顧四周才發現,七名戰友竟然個個身上都帶着傷,輕一點的就是手臂擦傷,重一點就是剛才那名戰士的貫穿傷。

常孟蘭看着周圍的戰友,說道,“兄弟們好樣的!”而戰士們則在黑夜中呵呵地笑着,火光映照在他們的臉上。

不過很快敵軍就組織了第二輪攻勢,這一次他們動用了大炮,向陣地上不斷地炮擊,常孟蘭和戰士們紛紛躲避。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常孟蘭

在一輪炮轟結束後,敵軍就再度攻了上來,而常孟蘭則再次投入了戰鬥中,瞬間槍聲大作,一場殘酷的激戰又開始了。

不知過了多久,第二輪的攻勢再度被常孟蘭打退了,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陣地上幾名戰士都已經身負重傷。

這個時候一個戰士勸說道,“排長,再不撤我們就都得死在這!”可是常孟蘭一直記着,要等連長的号聲,是以不同意撤離。

可是現在彈藥已經要消耗光了,戰士們也都身受重傷,如果再不撤就真的會全軍覆沒了。

常孟蘭的心裡萬分糾結,一面是軍令,一面則是戰友的生命,這讓常孟蘭難以做出決斷。

可就在常孟蘭陷入前後兩難的境地之時,敵軍向我軍陣地發射了一顆照明彈,刹那間我軍的陣地如同白天那樣刺眼明亮。

常孟蘭立刻就意識到不好,大聲呼叫着集合,可是已經是為時已晚,敵軍的炮彈如同潮水般落在陣地上。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幾名戰士當場就被炸身亡,常孟蘭來不及下達撤離的指令,就大喊着突圍,自己則孤身一人端起機槍向外圍沖去。

在黑暗中,常孟蘭連續殲滅了好幾波敵軍才沖出去,等到天亮的時候,常孟蘭才知道自己已經來到了懷來縣。

從那以後,常孟蘭就和自己的老部隊失去了聯系,同樣的,常孟蘭也再沒有見到二排的七名戰士。

可是常孟蘭心裡一直挂念着一件事,那就是号聲有沒有響,連長和友海有沒有吹響長号,讓自己撤退。

于是常孟蘭便走上了獨自尋找部隊的旅途,可是在常孟蘭的四處打聽下,自己的老部隊遲遲沒有消息。

而地方政府也沒有辦法聯絡到部隊,更何況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物件,常孟蘭也全部遺失,全都留在了部隊。

是以在尋找無望的情況下,常孟蘭決定先傳回老家,可是因為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是以地方政府無法提供幫助。

于是常孟蘭便一路乞讨過去,硬是依靠着步行走回了老家贊皇縣,在傳回家鄉後,常孟蘭的心裡十分低落。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和部隊失聯,戰友也找不到行蹤,村子的人還在猜測,常孟蘭這次回家,是不是在部隊上犯了什麼錯,不然為什麼一個退伍證明都沒有。

常孟蘭心裡愁苦,但是卻無法對外解釋,說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退役回家,隻得把一切的委屈都放在心裡。

但是常孟蘭便沒有放棄繼續尋找部隊,在新中國成立後,常孟蘭再次找到當地民政部門,後來在民政部門的說明下,常孟蘭孤身來到北京。

這裡有一個軍人收容所,他找到收容所的上司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并請求歸隊,

上司承認了常孟蘭的身份,但是卻告訴他,你部已經奉命開往北韓戰場,現在請先回去等待消息。

于是常孟蘭就按照訓示先回到老家,可是此時家鄉正在進行土地改革,常家被劃為富農,是以遭到了批判,常孟蘭也是以受到了波及。

一直到四十來歲,常孟蘭才和一個逃荒來的苦命女子成了夫妻,婚後生下兩個兒子,妻子就撒手而去。

常孟蘭孤身一人養活着兩個孩子,全家過得極其的困苦,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讨飯,才能勉強度日。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墳墓

可是就算是這樣,常孟蘭也沒有放棄尋找老部隊的願望,在當年北京一行之後,常孟蘭又陸續前往北京,東北地區三次。

但是每次都是去時滿懷着希望,回來的時候,無限的悲傷,如果換做是常人,可能早就堅持不下去了。

可是常孟蘭堅持下去了,他不僅堅持下去了,還曾經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尋找當年并肩作戰的戰友家屬。

有的得到消息說是陣亡了,有的則是音訊全無,常孟蘭在得到這些消息後,心裡也是無限的感慨。

後來在《解放石家莊》的電影上映後,常孟蘭再次踏上了尋找部隊的旅途,這一次他在地方部門的指引下,前往一處烈士陵園尋找。

在這裡他找到了當年老團長的墓碑,他在團長墓碑前敬了個軍禮,此後十幾年,常孟蘭都會不辭辛勞來給老團長掃墓。

1984年,石家莊陸軍學院在常孟蘭的老家附近建設了一個集訓點,常孟蘭在看見集訓點的學員後,心裡頓時一陣的感傷。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于是他便主動提出給集訓點掃地做飯,而且決不收酬勞,後來集訓點的校長問道他為什麼這樣做,常孟蘭便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常孟蘭的經曆讓集訓點的校長大為感動,于是他便主動出面幫助常孟蘭尋找老部隊,希望可以幫助這位老人家完成心中的願望。

後來在校長的大力幫助下,終于打聽到沈陽軍區的某部隊,其前身就是常孟蘭口中的晉察冀軍區第10旅30團!

于是便連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常孟蘭,而此時老人已經年過七旬了,在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收拾好行李就準備出發尋找。

家人都勸說道,現在已經要過年了,等過完年再去尋找不遲,可是老人家哪能等到那個時候,在一天清晨就帶着幹糧和水上路了。

于是就發生了開篇的一幕,老人家不遠千裡,坐了幾天幾夜的綠皮火車才來到這最後一站。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常孟蘭的家

等到第二天一早,老人家就準備前往本溪,于是便坐上年末的最後一班通車,到達了本溪。

但當老人來到本溪後才得知,部隊已經換防了,現在部隊駐紮在橋頭鎮,可是此時已經沒有車輛願意前往橋頭鎮了。

在老人好不容易尋求之下,才登上了一輛順風車,而等到老人到達橋頭鎮時,已經臨近天黑了。

看着不遠處燈火通明的營房,老人決定連夜趕過去,可是因為連日來的操勞,老人的身體已經支援不下去了,最終倒在營房前三公裡處。

幸好此時外出采購的夥房發現了老人,連忙就把老人救起,然後就送往了團部,在經過一番救治後,老人蘇醒了。

1996年,一七旬老人被救,團長發現他竟是團榮譽室照片中的英雄

看着團部牆上的照片,老人淚如雨下,慢慢的和團長說起了自己的故事,

而團長也驚訝的發現,照片上有一人和老人長得十分相似,其實那就是老人。

老人說完了一切後,常孟蘭也感到一陣的輕松,後來團長想給老人申請在榮休所養老,但是常孟蘭拒絕了。

“我來隻是傳遞任務的,現在任務完成了,我就回去了。”于是老人就回到了家鄉,一直到2004年,常孟蘭老人安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