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2019年4月,鞍山海城市西柳鎮退役軍人事務所采集退役軍人資訊,主要是為了統計退役軍人的人數和曾經立下的戰功.

近年來,在我國掀起了一股尋找退役老兵的風潮,為了核實老兵的身份和确定老兵曾經立下的功勞,多地都開始号召老兵登記資訊。

鞍山海城市西柳鎮的從業人員也不例外,每天在辦公室裡都會接待許多老兵,他們通常在兒女的陪伴下,蹒跚着腳步來到辦公室裡。

這天,像是往常一樣,辦公室裡的老兵絡繹不絕。登記完資料之後,人也漸漸散去,忙碌了一天的從業人員收拾東西正準備回家,卻看着一位穿着整潔的老人來到辦公室。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張貴斌

“大爺,您也來登記資訊嗎?”從業人員連忙問道。

“是呀,小夥子,是不是耽誤你下班了?”老人略帶着歉意對着從業人員道。

“沒事,沒事,大爺,您先坐。”從業人員将老人安頓坐下之後,便開始錄入老人的資訊。

不久之後,從業人員卻發現,退役軍人的資料裡面根本就沒有老人的資料。

“大爺,這裡根本就沒有您的資訊,這是怎麼回事?”從業人員連忙詢問道。

“小夥子,我有退伍證。”說着,老人就連忙拿出自己泛黃的退伍證交給從業人員。

從業人員翻開退伍證,卻發現,退伍證上的字迹已經模糊不清,隻能勉強辨認名字。幾經辨認之後,從業人員才發現老人已經長達57年沒有登記過資訊,是以辦公室裡面根本找不到老人的資訊。

“大爺,光有退伍證沒用,要有能證明您立功的東西,要不,您還是先回家再找找?”

無奈之下,從業人員隻能委婉地勸老人離開。

老人無奈之下,隻能遺憾地離開辦公室。

第二天一大早,老人便帶着自己的女兒前往政府辦公室,動作緩慢地從身上拿出了一個包裹,小心地将包裹交給了民政辦主任陳雷。

陳雷接過包裹之後,慢慢打開這個裡三層外三層的包裹,露出裡面已經泛黃,仿佛一捏就會碎的報紙,

報紙上面清晰地記錄着張貴斌在塔山阻擊戰立功的全過程。

圍觀的群衆對于老人的功勞很是好奇,就連站在身邊的女兒也忍不住驚訝地問他:

“爸爸竟然還有一張這樣的喜報!我隻知道他打過仗,沒想到還立過功,怎麼都不告訴我們呢!”

陳雷被老人的功績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反映了好半晌之後,才開口詢問老人:

“您老原來在哪隻部隊?”

張貴斌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是四縱41軍後勤擔架營2連3排13班的戰士,陳雷震驚之後,便開始詳細了解張貴斌老人的一生。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1925年,張貴斌出生在鞍山海城市西柳鎮小碼頭村,家裡隻有兄弟兩個,從他出生起,家裡的日子就不怎麼好過,但是也還算不錯,父親和母親積極樂觀,生活向上。即使生活窮困,張貴斌一家人也不會自怨自艾。

從小,張貴斌便會和哥哥跟着父親母親幹活,孝順的兄弟兩一直想多掙點錢,孝敬父母,很快家裡的日子也不再那麼艱難。

但是好景不長,原本在地主家打工的父親,把地主家的驢給弄丢了,為了懲罰張貴斌父親,地主趕着馬車從父親身上壓了過去,身受重傷的父親當時就隻見出氣,不見吸氣了。

張貴斌和哥哥悲憤于地主的歹毒,卻又無可奈何。作為一個道地的農民,又能拿地主怎麼辦呢?

就算是他們兄弟兩找上門去尋仇,也會被地主趕出來。最終,兄弟兩人隻能将父親擡回家中,按捺下深仇大恨。

喪父之痛讓張貴斌迅速成長,兄弟兩個互相扶持,想要好好照顧還在世的母親,就算是父親走了,生活也依舊要繼續。

相依為命的母子三人,生活過得還不錯,甚至給兄弟兩都取上了媳婦,張貴斌成婚之後,小兩口的生活也算是過得蜜裡調油。原本以為可以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生活,但是很快,哥哥就被國民黨抓了壯丁。

眼睜睜地看着哥哥被抓走之後,張貴斌氣憤不已,最終選擇了去參加解放軍,帶頭去打國民黨,直到現在張貴斌老人還堅定地告訴記者:

“為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我要去當兵。”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國民黨抓壯丁

張貴斌當兵的想法當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對,生逢亂世,當兵的人常常九死一生。母親隻剩下他這一個兒子,而妻子的肚子裡剛懷上孩子,怎麼看這都不是适合參軍的時候,

萬一不幸犧牲,那麼他的母親和妻子怎麼辦?

但為了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張貴斌還是決定參軍,如果你不當兵,我也不當兵,那麼誰來保家衛國呢?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正式打響,當時的解放軍控制了東北大部分的人口和土地,解放軍被分别包圍在沈陽、長春、錦州。

為了一舉殲滅在東北的國民黨軍,解放軍決定關門打狗,由林彪統一指揮,林彪最終将錦州定為決戰戰場。留下部分兵力圍困沈陽和長春。

首先由6個縱隊、3個獨立師,一個騎兵師和炮兵縱隊的主力,全力奔襲至錦州,包圍錦州打一場攻堅戰,争取全殲錦州之敵

其次密切監視沈陽,保證沈陽不馳援錦州

最後派遣少數部隊向長春方向行動,假裝攻打長春以迷惑敵人視線。

做好戰略布局之後,遼沈戰役正式打響。而張貴斌老人所在的部隊,正是這環環相扣計策中的一環。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遼沈戰役

從軍五個月後,尚且稚嫩的張貴斌就遇上了人生中最險惡的一仗,1948年10月初,作為新兵蛋子的張貴斌就被派上了戰場,為了阻擋國民黨援軍進入錦州,在塔山阻擊國民黨援軍。塔山其實根本沒有山,也沒有所謂的防禦高地,它隻是一個小村子。

因為靠近錦州灣和白台山,而被解放軍標明為阻擊地段,縱觀錦州西面的地形,大多數都是開闊地。為了阻擋國民黨軍,也隻有這裡略微合适打阻擊,隻能将陣地選在這個小村子裡。

仔細觀察了村子的地勢之後,34團一營就負責在村子裡修築工事,将工事修築好之後,國民黨軍隊也來到了錦州周圍,想要去援救圍困在錦州裡的隊伍,但是他們卻沒有料到,會被這樣一個小小的村莊阻攔腳步。

1948年10月10日拂曉,張貴斌和戰友們一同駐守在塔山陣地上,國民黨軍隊趁解放軍不備,直接在不到一個小時之内,低空投彈5000枚。張貴斌防守在陣地上甚至能感覺到連土都被炸松了。

經曆過炮火的轟炸後,便是國民黨軍隊的沖鋒,由軍官帶頭,以沖鋒隊形外前沖。這是張貴斌參加戰争以來,第一次直面戰争。

戰争的沉重撲面而來,張貴斌沒有時間也沒有辦法想别的,隻能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回憶起往事的張貴斌告訴記者

“那時候沒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們人少,敵人人多,但我們就是頑強。”

塔山阻擊戰是張貴斌打得最艱難的一仗,那時候解放軍武器裝備還沒辦法和國民黨媲美,上戰場當天,張貴斌甚至連手槍和子彈都沒有,隻有兩個手榴彈。

隻有遠距離殺傷力的手榴彈在塔山阻擊戰中是非常雞肋的。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解放軍手中的掩體和堡壘也是幾經易主。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塔山阻擊

第一天将國民黨軍擋下來的時候,張貴斌身上其實已經負傷,但是他隻能咬牙堅持,隻要沒有上峰的指令下來,他們就不能撤退,就算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隻能硬抗下來。

據張貴斌老人回憶,當時在戰場上,他其實被炮彈炸傷了腿,因為沒有時間包紮,隻能抹一把泥巴上去止血。

就因為這樣頑強拼搏的精神,擁有優良裝備和火力支援的國民黨愣是5天5夜都沒能拿下小小的塔山陣地,氣憤的蔣介石隻能抽調國民黨中最會沖鋒陷陣的人前來攻塔山陣地,并且還以獎勵50萬金圓券的方式組成敢死隊,誓死要拿下解放軍的塔山陣地,國民黨軍隊雖然也看不出來了解放軍的勇猛,但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久,國民黨又帶着聲勢浩蕩的敢死隊沖了過來,這次沖鋒毫無疑問又被打退了。

塔山陣地前面不再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而是用屍體堆成的高山,張貴斌心中明白,唯有堅持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這場戰鬥一直持續了7天6夜。

直到15号,國民黨再次以5個師偷襲,因為堆積成山的屍體而敗退,最終,國民黨再也無法組織攻擊,這場血戰,解放軍赢得了最後的勝利。

塔山阻擊戰是以而成為解放戰争中的三大阻擊戰之一,也是解放戰争中最慘烈的阻擊戰。遼沈戰役結束後,解放軍人數第一次超過國民黨。

而張貴斌在這次戰鬥中赢得了“人民功臣”的榮譽,并且記大功一次,張貴斌為何能在小小的一個塔山阻擊戰中獲得這個榮譽稱号呢?

這一切都源于不要命的付出,在這次阻擊戰中,張貴斌不僅留下了永久性創傷,而且還失去了很多戰友,當時張貴斌的連裡一共有120人,塔山阻擊戰之後,活着的隻剩下3個人。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張貴斌的軍功章

回憶起曾經的戰友,張貴斌忍不住眼泛淚花:

“我把受傷的戰友背回來,等打完仗,我們連120人,活着的就隻剩3個人了”、“我們部隊犧牲戰友的遺物都在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這些年我沒能常去看他們”。

可見在張貴斌心中,塔山阻擊戰是他永遠的痛。這些年,他無時無刻不懷念他的戰友。

1949年2月6日,在塔山阻擊戰中立下大功的張貴斌破格加入共産黨,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員,面對記者的采訪,老人現在仍然帶着點自豪道:

1949年2月6日,我永遠都記得,那一天我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黨員,當時全連才3名黨員。

這次塔山阻擊戰不但使他破格入黨,還讓他能夠作為戰鬥英雄的代表,接受毛主席的檢閱。

第一次見到毛主席的張貴斌十分激動,連話都說不出來,隻能激動地看着毛主席笑。

成為共産黨員的張貴斌,此後一直跟随着部隊南下打仗,在渡江戰役中解放武漢、長沙,後來又随着部隊前往大西南解放桂林。

不過也正是在解放桂林的戰鬥中,他身受重傷,作為戰場上活躍分子的他,隻能在部隊裡養傷,養好傷之後,張貴斌已經不能再戰鬥,隻能複員退伍。

在退伍之前,張貴斌立下多次功勞,據統計,一共大功3次,小功4次,這些勳章背後,都是張貴斌作為一個老兵的血與淚,正是一次次的頑強拼搏,才使得張貴斌能得到如此多的軍功章。

1954年12月,身體不再康健的張貴斌默默回到了家鄉,原本能夠擁有更好前景的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時候,他的老婆和孩子也在用盡全力的生活,1948年參軍到1954年複員,這漫長的六年,妻子丁桂香隻能獨自一人帶着女兒生活。孤兒寡母,無依無靠,丁桂香隻能靠着自己的手藝賺取一點微薄的收入養活女兒。

好不容易等到丈夫複員歸來,原本以為能夠過上點好日子,可是丈夫卻一口氣将組織上給他的複員費買了牲口和轱辘車,用來給村裡的村民搞生産。

春種秋收,每一戶的農田裡都有張貴斌的身影。面對積極為村民增産的張貴斌,丁桂香也沒有辦法,隻能默默地在他背後支援他,就算是苦點累點也沒有什麼關系,隻要村民們能夠富起來就可以。

雖然張貴斌身體已經在戰争中落下了殘疾,但是心卻依然牽挂着黨和人民,默默為家鄉奉獻,建設好自己的家鄉已然成為他的志向。

當記者問及村民們對于張貴斌的印象之時,村民們踴躍發言,對于張貴斌贊不絕口,

比如張貴斌在村裡做書記的時候,經常幫老百姓幹活,誰家缺少勞動力,就會去幫忙割麥子。還有在農村信用社做負責人的時候,有些人貸款做生意,結果還不上錢,是張貴斌自己掏錢把5萬元的口子給堵上。

那時候的5萬元,絕對是一筆巨款,可是張貴斌卻毫不猶豫拿來幫助村民。在村民心中,他不僅懂得替人着想,還事事做在先。在村民口中,張貴斌一直都是一個老大哥,就算是在小輩心中也是德高望重之人。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架設電線

直到1962年,先後從事村支書和信用社負責人的張貴斌被配置設定到遼甯鞍山海城市農電局工作,為了點亮農村裡的電燈,張貴斌起早貪黑的跟着勞工們一起架線。

那個時候,新中國才剛剛有電,人們一到夜晚就隻能黑燈瞎火的生活。為了盡快改善這種狀況,張貴斌不怕苦不怕累,全力和勞工們一起奮戰,争取能讓村裡人早日用上電。

熬夜架線的時候,他曾經被炸傷的腿總是會抽疼。即使是這樣,他還是咬牙堅持在施工現場,早一日架好線,就能早一日讓村民用上電。

此後,張貴斌就一直在西柳供電所工作,每天他都需要騎自行車往返農電局,除了上班時間,他還要在路上花費4小時。

可就是這樣,張貴斌也依然一聲不吭,埋頭苦幹,一直到6年之後,張貴斌被調到農電局器材庫工作,在火車站接送器材,這可不是個輕松活,電線杆和變壓器都非常重,張貴斌和同僚們每天需要将這些器材運回庫裡面,三更半夜的時候運來了器材,張貴斌也會第一時間前去将器材運回辦公室。

這樣辛苦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張貴斌,高強度的勞動經常會使他舊疾複發,為了緩解他的症狀,妻子丁桂香經常半夜為他熱敷傷腿。

此後,張貴斌一直在電力系統工作了二十多年,寒來暑往,積極工作,就算是和同僚們相處很久,也絕口不提當年的英勇事迹,很多同僚隻知道他是退役下來的老兵,并不知道他曾經立過這麼多功勞。新來的同僚們,也隻會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張,連他曾經是退役老兵也不記得。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張貴斌和丁桂香

記者曾經問過張貴斌,為什麼不将自己的功績說出來?

張貴斌一臉坦然地說:

“曾經一起打仗的戰友們都不在了,我很幸運還能活着,是以我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理由去炫耀。”

正是因為這樣的理由,張貴斌一直默默無聞的生活,用盡力氣去建設自己的家鄉。

1978年,張貴斌因為身體上的傷痛,被準許提前退休。然而收拾了東西,準備離開機關的張貴斌接到了返聘通知,因為張貴斌所在的器材庫要擴建,農電局隻能再次将這個有些認死理的老頭返聘。

在張貴斌管器材庫的這些年裡,每一筆賬目都十厘清楚,從年輕在這個崗位上開始,張貴斌總會在身上别一個一錢袋和筆記本,将每一筆賬目的收支記得清清楚楚。

是以當器材庫要擴建之時,上司們第一個便想到了返聘張貴斌,任勞任怨的張貴斌義不容辭地走上了工作崗位,繼續在供電局工作。

一直忘我工作的張貴斌,直到現在依舊生活儉樸,老兩口一起擠在30平米的小房子裡,房子裡面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廚房也隻是用一個木闆隔出的小隔間。

這個為黨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幹部,就生活在這樣簡陋的地方。甚至這還是他們稍好的選擇,以前,他們住得更為簡陋。

張貴斌不僅生活儉樸,而且還囑咐兒女們,自己死後,隻用黨旗遮蓋,火化後就把骨灰撒入河裡,簡簡單單了結一生。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張貴斌悼念戰友

張貴斌的一生是無私的一生,面對生活困難的群衆也會熱心幫助,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就能拿出5萬塊錢幫助别人的人,一定是個無私的好人。

正是這樣簡樸的思想,使得張貴斌在與人相處的過程廣受贊譽。如今的張貴斌已經是96歲老人,但是這種儉樸的思想一直刻印在他的生命中,距離張貴斌參加塔山狙擊戰也已經過去了73年。

為了悼念自己的老戰友,張貴斌曾經在女兒的陪伴下,驅車前往遼沈戰役紀念館,坐着輪椅的老人淚眼迷蒙地摸索着紀念碑上的文字,這些名字曾經鮮活的出現在他的生命中,他還記得曾經一張張樸素的笑臉。

老人接受采訪的時候,忍不住對着記者感慨道:

“大部分都是二十多歲,正是好時候,正是壯年。”

說完之後,老人忍不住抹了抹眼角,對于老人來說,那段特殊時光的特殊經曆讓他忍不住懷念。

2020年疫情爆發的時候,老人第一個前往機關将自己所剩不多的積蓄捐給武漢,想要為武漢盡一份綿薄之力。

九旬老人聲稱老兵,被勸回家,為自證老人拿出70年前的舊報紙

張貴斌抗擊疫情

如今張貴斌已經接近百歲,他的一生中無數次為祖國做貢獻。在軍中,他立下大功小功,在村中,他造福鄉鄰,在供電所,他兢兢業業工作。

如今他将這份隐藏了七十年的榮譽和盤托出,也不過是考慮到自己時日無多,想要對黨忠誠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