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史中的三次戰鬥,證明三國已有馬镫:沒有馬镫,他們就被踩死了

漢朝有沒有馬镫,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明确的答案——按照考古規矩,隻有出土了實物,才能證明某種東西确實存在過,因為秦始皇陵出土了“鞍馬俑”,是以大家都承認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馬鞍。

我們從秦鞍馬俑實物中,看到了當時的戰馬确有用三條肚帶固定的鞍橋,但可能是陶俑制造技術所限,我們并沒有看到馬镫的存在——也有可能是皮制馬镫,早已被時間消磨淨盡。

正史中的三次戰鬥,證明三國已有馬镫:沒有馬镫,他們就被踩死了

讀者諸君細看戰馬的三條肚帶,就會發現中間那條有一個其他兩條沒有的物件——那不是帶扣,也不是無用的裝飾物,而極有可能是馬镫的雛形——足踏。

足踏是一種軟馬镫,這一點在陰山岩畫中也有展現,而且也得到了專家的認可:“馬身上佩戴一副征戰出擊時的披甲、足踏(演變後稱之為馬鞍、馬镫),披甲(馬鞍)呈平鋪背疊式,前頸、後胯、腿肚下均有寬帶皮繩扣固;馬下腹有垂吊式的佩飾,是足踏(軟馬镫)的一種形制。”

經科學測定,陰山馬镫岩畫形成于公元210年,在那一年發生了三件大事:曹操在邺城修建銅雀台(銅爵台)、劉備到京口面見孫權借南郡、周瑜在入川征途中病逝。

正史中的三次戰鬥,證明三國已有馬镫:沒有馬镫,他們就被踩死了

曹操是在赤壁戰敗後才修的銅雀台,是以諸葛亮拿“曹操攬二喬”來激怒周瑜是不可能的:公元210年是建安十五年,而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這就是說,赤壁大戰的時候,銅雀台還可能隻存在于圖紙之上,曹植也不可能在銅雀台修好之前就寫了《銅雀台賦》。

演義小說經常會颠倒曆史事件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比如馬騰被殺于馬超造反之後、黃忠病逝于劉備稱帝之前,都被小說弄混了。

演義小說中三國名将的戰馬都是有馬镫的,是以他們打起仗來才能雙手端着或掄着長柄兵器——要是沒有馬镫,他們就會把自己閃下馬去。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說了:在三國時期,根本就沒有大将單挑,是以并不能以大将單挑來作為當時有馬镫的證據。

正史中的三次戰鬥,證明三國已有馬镫:沒有馬镫,他們就被踩死了

三國時期确實不流行大将單挑,但不流行不代表沒有,我們翻閱三國史料,就會發現其中記載了至少三次大将單挑,而且單挑的大将,用的就是極長的矛、槊。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李傕、郭汜打着為董卓報仇的旗号進攻長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就在城樓之上,親眼目睹了了郭汜與呂布的單挑: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呂布揮舞長矛将郭汜挑落馬下,如果沒有馬鞍馬镫,反作用力也會将呂布推下馬去,那時候不用李傕出手,呂布早就被馬踩死了。

這場決定漢室興亡的單挑,如果沒有馬镫的參與,是很難決出勝負的——我們很難想象呂布一手抓住馬鞍(免得自己掉下去)、一手持矛沖刺的場面,隻有在馬镫的幫助下,呂布才能人借馬力馬助人威,把長矛舞得虎虎生風。

正史中的三次戰鬥,證明三國已有馬镫:沒有馬镫,他們就被踩死了

呂布的赤兔馬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中均有記載,“赤菟”飛躍塹壕和城牆的時候呂布沒掉下來,肯定是得益于馬镫的助力。

如果沒有馬镫,呂布也不但當不上“飛将”,而且還會死于馬蹄之下。同樣道理,如果沒有馬镫,典韋在馬上也掄不動八十斤的一對大鐵戟,他身披重铠擊退呂布,在《三國志》中也有記載。

關羽有沒有青龍偃月刀,這一點暫且存疑,但典韋除了鐵戟之外還善用長刀,卻是有據可查的:

“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雙手持戟在馬上作戰,能保持平衡和控制戰馬進退的,就隻能靠雙腳了——如果沒有馬镫,典韋的雙戟根本就耍不起來。

呂布死于白門樓,典韋戰死在張繡叛亂之中,他們都沒有被馬踏如泥,首先應該歸功于戰馬、馬鞍與馬镫,而孫策在跟太史慈的單挑中幸免于難,就是因為他先撂倒了太史慈的戰馬:

“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并各來赴,於是解散。”

太史慈帶着一個随從就敢跟孫策十四人叫闆,就是因為有戰馬長槍短戟的加持,他的戰馬被孫策捅傷,就隻能近身肉搏了——雙方的騎兵趕到,他們隻能暫時罷戰,因為在地上持短兵與騎兵作戰,那就是自尋死路。

如果沒有馬镫,太史慈就會被孫策的十三個随從圍毆緻死,這一點讀者諸君閉着眼睛也能想象得到:大家都沒有馬镫,左邊來一刀,右邊來一槍,太史慈左躲右閃,一個不注意就掉下馬去,韓當黃蓋縱馬馳騁,太史慈就會被踩成糍粑了。

曹操在《卻東西門行》中有這樣一句:“戎馬不解鞍,铠甲不離傍。”

曹植的《白馬篇》中也提到了勇士在馬上閃轉騰挪的矯健身姿:

“白馬飾金羁,連翩西北馳……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如果沒有馬镫,在馬上俯身射箭(詩中的馬蹄指箭靶),别說命中目标,能不掉下馬去,那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三國時期的征戰,以弓弩為首先兵器,其次就是長戟長槍(矛、槊都屬槍族),個别勇士,也會使用加長的大刀,至于這種大刀是傳說中的青龍偃月,還是加長版的環首刀、斬馬刀,這不屬于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咱們要聊的,是通過三國史料來看當時的戰争:如果沒有馬镫的輔助,呂布、太史慈、典韋這樣的猛将,是不是在就被踩死在馬蹄之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