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清朝的曆任皇帝都有着過人之處,在他們的統治之下,清朝延續了近三百年,并且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盛世。

不僅擴張了自己的版圖,将蒙古等地劃入到自己的領土範圍,人口更是空前增長。據史料記載,從皇太極入關到乾隆繼位,清朝人口從七千萬增長到四個億。

可見,清朝的統治者是非常有能力的,大家最熟悉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他們祖孫三人幾乎創造了清朝的空前盛世。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但是他們也存在着自身的問題,比如雍正皇帝。他整治了A錢賄賂之風,但是卻重刑罰,他在位時,全國上下的氛圍十分嚴肅。

再比如乾隆皇帝,他非常和善,對人親切,但是他卻非常奢華,重視排場。在他在位的幾十年裡,大量鋪張浪費,雖然他創造了“康乾盛世”,但是清朝也從他開始走向衰落。

據史料記載,乾隆賜給大臣的肘子,大臣都不吃,而是悄悄扔掉,這是什麼原因呢?

乾隆是一個和善溫柔的皇帝

大家對于乾隆皇帝的印象可能停留在電視劇裡,比如說《還珠格格》裡面那個和藹可親的皇阿瑪。雖然他貴為一國之君,但是卻常懷仁慈之心,對子女子非常寬恕,也不用居高臨下的态度對待妃子。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再比如說《紀曉岚》裡面的皇帝,盡管有時糊塗,但是還是能夠保持清醒,辨認好壞,為百姓主持公道。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更加注重對皇帝後宮的描寫,諸如《如懿傳》等,描繪了一個溫柔多情的乾隆。

盡管電視劇裡面的角色添加了刻畫的成分,大多故事并不屬實,但是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乾隆皇帝确實是一個和善之人。

不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大臣,又如對妃子,他都是十分溫柔的,不像他父親那樣殘暴。

這一點從他剛即位時就有所表現,因為他父親之前埋下隐患,與各位親屬之間的關系都非常緊張,甚至對一些兄弟姐妹實施酷刑。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他在即位之後,立刻放了那些被關起來的叔父,甚至讓一些有才能的叔父回到朝廷之中,再次為官,也極力幫助他們恢複正常生活。

盡管乾隆這麼做是藏着私心的,希望緩和與各位叔父之間的關系,讓他們幫助自己處理朝政。但是也能夠看出他與父親不一樣的地方,他相對來說更加心軟善良,處理事情更人道溫柔。

正是因為他的性格與父親不同,是以在他繼位之後,舉國上下的氛圍都改變了。

從之前嚴肅有序的官民關系,到後來和諧統一的社會氛圍,這與乾隆的努力脫不開關系。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後人口中的“康乾盛世”,因為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蒸蒸日上,才是一個盛世的模樣。

據說,康熙将皇帝這個位置傳給雍正的時候,就看上了雍正這個兒子的聰明伶俐。而乾隆的表現并沒有讓爺爺失望,他不僅穩固了爺爺建立的基業,更是将其發揚光大,比父親和爺爺做得更好。

後期的乾隆逐漸鋪張浪費,清朝開始走向衰亡

盡管乾隆皇帝有很多優點,也為清朝創造了很多價值,但是他身上卻有着先人沒有的缺點,那就是鋪張浪費。不論是康熙皇帝,還是雍正皇帝,他們都是非常節儉的,甚至到了“吝啬”的程度。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但是,乾隆卻沒有繼承這個優良的傳統,或許這與他所處的環境也有一定關系。

乾隆即位的時候,父親和爺爺已經為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沒有内憂,沒有外患,隻要他大力發展經濟,便能走向繁榮。

乾隆本身也很聰明,他在即位的時候,就鼓勵百姓開墾田地,清朝的經濟一下子發展起來。連百姓都過上了相對富足的生活,更何況是皇帝的生活呢。

有了好的基礎,吃喝不愁,乾隆很快忘記了節約的祖訓,畢竟,他不用節約也可以讓所有人都過上好日子。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乾隆逐漸從不節約演變成浪費,他不再計算每日的用度,也不再考慮各種活動的費用。

他不僅每頓飯有很多菜,還經常舉辦各種活動,邀請王公大臣前來參加,甚至每年都會下江南。要知道,在古代這樣交通不便利的時代,皇帝出行的開銷是個天文數字。

就這樣,在乾隆不知不覺間,國庫日漸空虛,雖然他在位的時候沒有表現得十分明顯,但很顯然,在他之後,清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其實,乾隆晚年的時候一定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隻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他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改變不了這樣的狀況了。

是以,乾隆是一個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的皇帝,他确實為清朝打下了一片天地,但也确實給清朝增添了很多負擔。他和善的性格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以大臣友好交流,但是也難以斥責大臣的無理要求。

在乾隆的帶領下,大臣也開始鋪張浪費,随手扔掉肘子

因為乾隆喜歡熱鬧,是以經常舉辦一些活動,邀請王公貴族來參加,在他的帶領之下,大家都變得鋪張浪費起來。一些大臣家裡的吃穿用度甚至比皇宮裡還要好,乾隆知道也不生氣,更不會責罵他們。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祭祖也是乾隆很喜歡的活動之一,他本身就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并且清朝在他的統治之下發展得非常好。

通過祭祖活動,一來可以表達對先人的敬畏和惦記,獲得他們的保佑和庇護。

二來還可以彰顯國力,以示自己的豐功偉績,曆任皇帝都會在祭祖活動上下很多功夫。

在祭祖中,有一項傳統活動,那就是殺豬祭祀。因為在古代,生活是相對匮乏的,盡管乾隆時期,百姓的生活條件已經很好了,但是也不能每天都吃上肉。

乾隆賜給大臣們的肘子,大臣為何出了宮門就直接扔掉?原因很現實

是以,殺豬意味着生活條件提高。将豬肉最好的部分先給祖先,然後再給皇帝,最後是參加活動的王公貴族。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豬肉的做法,為了保持完整的形狀,豬肉的烹饪隻能用白水煮,不能添加仁和調料。

可以想象這樣做出來的豬肉多麼難吃,是以分給大臣之後,他們都會扔掉。

但這也表明了他們的浪費做派,豬肉對于普通百姓家可是奢侈之物,不論怎麼做,能吃到就很幸福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