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人的一生,每個階段都有響應的事要做, 在以升學為目的學生時代,當然是以學業為重,即便到了高中談個戀愛,家長和老師都會棒打鴛鴦,更别說中國小時期的早戀會被杜絕。

人都說女人心海底針,如今的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操勞心,更是像雨像霧更像風,永遠捉摸不定。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孩子在聯考前,父母都把戀愛看成洪水猛獸,生怕孩子一旦沾上就自毀前程;可孩子前腳剛跨進大學的校門,家長的态度就發生180度原地調頭,各種催逼着孩子找對象。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生到了讀博士研究所學生的年齡,少說也26、7歲。正是結婚、生育的黃金時期,對于還沒有對象的姑娘們來說,即便自己能做到氣定心閑,七大姑八大姨也早就忙成一鍋粥,各種幫忙物色和張羅。

上海一女博士從小就獨立自主,在個人情感和婚姻上,更顯得淡定、長遠、大格局,一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的大智慧。

她不顧世俗眼光,不在乎别人說長道短,非常别具一格地将自己的擇偶标準公平出來,衆人看後情不自禁地唏噓:太高處不勝寒,叫普信男都望而生畏了。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在談正事前,很有必要解釋一下“普信男”這個新名詞。所謂普信男,就是相貌(外在地)和能力(内在地)極為普普通通,卻格外迷之自信(自戀)的男人。

上海女博士的擇偶标準在網絡上迅速傳開,引來一陣又一陣熱議:

有人說這位女博士擇偶标準這麼詳細、周全,不愧是“喝足墨水”的文化人,思維缜密、考慮周全,從相貌到學曆,再到實力,簡直面面俱到,果真是精明的上海女人。

也有人說,男方的經濟條件都這麼好了,女博士此後人生都無需奮鬥了,一張高學曆文憑換張長期飯票,由此看來“吃過讀書的苦,不用吃生活的苦”是句至理名言。

更有人說,女博士對男方都這麼高标準了,自己除了高學曆,還有什麼看家本領呢?成功男人娶老婆不一定要看學曆,但一定要秀外慧中,與自己情投意合。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更有人說,女博士這擇偶條件太苛刻了,此人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博士”學曆,對女生來說并不是優勢,很可能是劣勢。因為男主外女主内的傳統觀念裡,女博士很難平衡家庭和事業。

要說女博士堅持自己的觀點,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咬住自己的标準和要求甯缺毋濫,說不定這世上就有這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發生。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他釣的可不是小魚小蝦米,而是“王與侯”類的大魚。其實仔細斟酌起來,女博士與姜太公很有異曲同工之處,到底是巧合還是效仿,我們就不必深究了。

女博士這樣做,肯定有她自己的道理。在如今學曆被貶值的市場上,“專科生讓一下,大學生等一下,研究所學生請留步,博士生坐下來”的現象比比皆是。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女生能有一張博士研究所學生學曆在手,至少在智商、知識方面是高人一等的。常言道:好馬配好鞍,人家本身學曆很高,對配偶提高要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位女博士的擇偶标準确實與衆不同,不僅要求對方高富帥,還對其出身和家庭背景都有一定的要求。要是男生真有這麼好的條件,人家娶一個白富美的年輕女子,豈不更有成就感、新鮮感?

那個對身份證号碼有要求的标準,估計要傷害不少普信男的心了。男生多錢、一表人才還不行,還必須是土著的上海人。這個......,不知要激起多少人對上海人獨特的感覺了。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上海人的優越感

阿拉上海銀,侬從哪個鄉下來的?在上海人眼裡,除了北京,其它的地方統統為鄉下。

為此,上海人拉起仇恨被大家群起而攻之:“小氣”、“吝啬”、“自私”、“膽小”。不過,上海男女平等方面,确實是全國人們的楷模:上海男人會買菜、做飯、洗衣服,這在社會地位提升的女生面前,就是最大的優勢。

不忘初心,堅持做自己

我們都知道,正确的時間裡做正确的事情。女博士到了女大當嫁的年紀,明知這樣的擇偶标準會引起争議,但她堅持自己的觀點,也沒有什麼不對。

人的一生,每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事要做,學生時代以學業為重;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如果錯過了黃金期,很有可以砸在自己的手裡成為剩女一枚。

看到女博士的擇偶标準,普信男恨不得鑽地縫:這條件, 注定單身

身為高學曆的女博士,本來就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畢竟學曆相當的男生未必肯娶同等學曆的女生。因為一山不容兩虎,要是兩個人都以事業為重,那麼如何經營幸福的家庭、照顧好孩子,就是很大的問題。

高智商高學曆的人才,未必有健全的人格,經營幸福的能力。婚姻不是做買賣,并不是一定要拿到天平上稱出個誰輕誰重,或者在秤上争斤論兩斤斤計較。

是以,我們在選擇另一半時,雖然要保持理智、客觀,但不要過于拘泥外在條件。畢竟内在的情感、三觀、幸福力等需要在互相接觸、了解、熟悉的基礎上逐漸流露出來,如果把物質條件卡得太死,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你如何看待女博士的擇偶條件?歡迎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