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市值超過三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個踏入三萬億市值的公司。三萬億是什麼概念?相當于5.4個騰訊,約等于7.5個茅台。按照經濟體量來看,3萬億美元,超越了英國,排在世界第5位。一個英國,沒幹過美國一家公司。這蘋果,竟然在“後喬布斯時代”,上演了新的傳奇。
現在,蘋果的CEO叫做庫克。因為市值突破了3萬億美元,這庫克是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根據蘋果的檔案顯示,庫克的去年年薪是9873萬美元,與2020财年的1480萬美元相比,增長了570%。我查了下,9873萬美元,相當于6.3億左右。一年掙“6個小目标”。
從2011年接替喬布斯開始,庫克竟然把蘋果帶上了新的輝煌。蘋果從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公司營收增長33%,銷售額超過3650億美元。除了CEO老大,蘋果普通員工的平均收入為68254美元。庫克當然比這些員工要掙的多得多。
是以,去年,對于蘋果和蘋果的掌門人庫克來說,都是大有收獲的一年。
自首次突破萬億美元關口後,蘋果的市值不到4年時間翻了三倍。2018年突破萬億。2020年突破2萬億美元。一年以後的今天,就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了。
蘋果為何這麼猛?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當初很多人猜測,喬布斯逝世後,蘋果會隕落。因為,蘋果是一個上司人氣質太重的企業。換個企業帶頭人,這個企業的光環就褪去了。就相當于沒有了郭德綱的德雲社,會讓人感覺變了味道。但沒想到,出乎人們預料,這蘋果還越來越好。現在的股票,可謂一騎絕塵,創下曆史新高。

蘋果是一家擅長後發制人的企業。就是很多創新産品,它先看人家搞的差不多了,差不多有個眉目了,再自己推出産品。來一個集大成者,直接收割市場。因為蘋果出産的産品品質一直有保障,是以資本市場對蘋果期待非常高。這些期待,都化成了蘋果的股價。外加美聯儲寬松的貨币政策,讓蘋果的市值創下了新高。再加疫情這兩年,大家夥兒都宅在家裡。對電子産品的需求增加。線上辦公啊,宅家遊戲啊,都需要電子産品。是以,電子産業也迎來了它的紅利期。
有一點值得說一下,就是蘋果推出的iPhone 13,連續倆月拿下中國手機銷量冠軍。2021年的10月份,蘋果也重返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11月份,蟬聯中國市場第一,份額達到了23.6%。
咱們看一下去年的國内手機市場佔有率。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資料顯示,2021年1-11月,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3.17億部,同比增長12.8%。
蘋果在當中呢,基本拿走了大部分高端市場,年底成功登頂。為啥去年蘋果逆襲回第一的位置呢?歸根結底,是因為本土手機企業在搶占市場時,還是沒有推出一款現象級産品。是以,雖然國産手機競争的挺厲害,但對蘋果的沖擊其實不大。導緻了iPhone 13系列發售時蘋果輕松登頂。
根據資料顯示,2021年1-8月,中國市場5000元以上高端智能手機,蘋果份額達67%。9月份,蘋果釋出了iPhone 13系列,銷量環比增長32.5%。10月份,蘋果iPhone銷量為650萬台,同比增長了155%。在華為留白的高端市場,蘋果成為了最大的獲益者。
如果說蘋果早期的傳奇由喬布斯創造,那麼這3萬億美元的市值,離不開庫克的營運。相比于喬布斯,庫克總是被人诟病說“缺乏創新”“沒有想象力”。但其實,作為一個守城之人,恰恰需要庫克這樣的性格。咱們想象,如果庫克也是一個特别有主意的主,也想到處創新。要“去喬布斯”化,彰顯自己的上司位置。那蘋果就得被他一通折騰,下場肯定好不到哪去。這個道理,中國古代有個成語特别适合形容,叫“蕭規曹随”。意思就是,如果前任是一個特别有能力的人,接任者隻要追随前任的步伐就行,千萬别自己瞎折騰。正如業内人士所言:“喬布斯是天才藝術家,庫克是成功的商人”。庫克自己也說過,自己從未想成為下一個喬布斯。
每次釋出會後,果粉習慣吐槽庫克帶來的擠牙膏式的産品改進。他沒有喬布斯的魅力,沒有對産品有自己的想象力。但大家要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這種擠牙膏式産品改進,也可以叫一步一個腳印。他一直主張“願做最好、不做最早”,這種後發制人的産品釋出規則,讓蘋果是嘗盡了甜頭。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庫克做的真的很出色。喬布斯酷愛禅宗佛教,但從未踏入中國。庫克則恰恰相反,對中國市場格外重視。這也讓蘋果這幾年,在中國表現很好。他不僅經常來中國,偶爾還會參加中國的商業活動。中國不光是蘋果很重要的市場,也是蘋果供應鍊的重要支撐。
其實,疫情之前,庫克是打算将部分産業鍊搬出中國的。這個咱們也能了解,甭管是因為國際形勢還是人力成本,庫克肯定不想把蘋果的未來攥在中國手裡。當時,他選擇接替中國的國家,是越南、印度、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用來降低蘋果的營運風險。
可是,一場疫情,把庫克的計劃全給打亂了。出水才見兩腿泥。誰行誰不行,一目了然。中國的供應鍊在疫情考驗下,更具穩定性。一下子,蘋果想轉移生産鍊也出不去了。沒轍,又将生産重任挪回中國。客觀事實上,美國雖然和中國的關系越來越不咋地,但美國的巨頭企業蘋果,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卻進一步提高。這個局面,非常有趣了。估計這是中美雙方都想不到的。蘋果需要中國市場,也離不開中國,蘋果突破三萬億市值的今天,也有中國一份功勞。
剛才我們聊到,蘋果現在還是占據高端手機市場的主要份額。今年,我們國産手機高端市場也沒有拿出啥出圈兒的産品。接下來,我聊幾句國産高端手機未來該咋辦?蘋果确實是一頭巨獸,但咱不能認慫躺平吧。
首先,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晶片問題。咱們目前國産手機還是高度依賴國外的晶片。更好的晶片人家也不賣給咱們。咱們隻能進口品質相對一般的晶片。看人家蘋果,蘋果的晶片就隻供自己使用,人家用的晶片就是頂級的。很多消費者花高價,買一個高端國産手機,然後因為晶片問題,産生手機發熱等問題。大家會普遍覺得:這是國産手機品質差的原因。其實,還真不是。是我們自己無法選擇最好的晶片。哪怕咱們再努力,把各種環節做到最好,這晶片不給力,我們也沒辦法。
國産手機現在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内卷太嚴重。大家大同小異,導緻品質趨同。華為本來想自己研發晶片,但是被美國卡了脖子。這樣子,大家全部像堵在高速公路似的,堵在了去往高端的半路上。華為是被美國卡住了,其他品牌是自己也沒有能力研發更高端的手機。這就全堵死了。那麼,誰收獲漁翁之利,就是今天的主角,蘋果。一年下來,國産手機沒有出台足以與蘋果相競争的産品,那就隻能等着蘋果收割了。
那麼,國産手機未來應該怎麼做高端市場呢?目前國産品牌手機存在的通病是,太過依賴國外。接下來,咱們要做的就是做自己的硬體、軟體。因為美國的存在,其實反倒逼着咱們隻能自主研發。我們要打磨出更高端的精品,消費者才願意為你的高溢價買單。高價格哪裡來?是從品牌來,從體驗感來,這種東西不是光做産品就行的。就像那些風靡世界的奢侈品,一個皮質的包包,成本沒幾個錢。為啥賣那麼貴?全世界女性為之瘋狂?因為這背後的溢價,沉澱的是文化,是曆史,是體驗感。
是以,從螢幕到晶片,我們都需要慢慢突破。尤其在高端晶片設計方面,必須走自主發展之路。這事兒現在确實挺困難,但沒辦法。沒有晶片,沒有好的體驗感,你做的再用心,消費者還是用腳投票的。現在,蘋果确實是一家獨大,我們短時間内很難跟人家相提并論。但美國之是以卡我們脖子,就是顧忌咱們的實力。我們如果對美國毫無威脅,人家不會這麼卡我們脖子。從這個角度講,咱也不用妄自菲薄。我們就保持希望,咬緊牙關吧,相信,總會等到國産高端手機品牌,崛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