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王朝的一種刑罰,由犯人自行執行,發明者上過美帝報紙

相信很多對古代刑罰制度有研究的朋友們,都會知道一種刑罰叫做立枷,這種刑罰盛行于大明王朝,要比斬首、車裂、分屍、腰斬、淩遲這些刑罰殘酷得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之前提到的這五種刑罰雖說也很殘酷,但是都是那麼短暫的幾秒鐘,痛苦也隻會出現在那幾秒之内,而立枷呢?立枷的行刑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不用行刑者,完全就是犯人自己将自己慢慢的折磨緻死,這種刑罰還曾經上過美帝的報紙。

文/古史新談

大明王朝的一種刑罰,由犯人自行執行,發明者上過美帝報紙

立枷這種刑罰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從字面意思上通俗來說的話,就是一種長方形的木架子,類似于木籠狀,中間空心,上面可以固定住犯人的腦袋,在《水浒傳》中,林沖曾被用木枷流放過,後面到了明清時期,木枷的重量被加到了近百斤。這樣看上去似乎沒有說得那麼可怕,畢竟還沒直接砍頭呢。但是我們今天說的是立枷,與林沖的木枷就完全不一樣了。

大明王朝的一種刑罰,由犯人自行執行,發明者上過美帝報紙

立枷類似于運送死囚去刑場時所用的那種牢籠,上面可以固定住犯人的頸部,但是與之不同的是,立枷内部的高度是超過犯人的身高的,犯人為了防止被嘞窒息,隻好使勁的踮起腳尖,盡力去給自己的頸部分擔些重量,但是在長時間的行刑過程中,犯人還是會精疲力盡,最後窒息而死。這種刑罰的殘酷之處,就是在于他的行刑時間十分漫長,并且還不用勞煩行刑者,完全是由犯人自行執行。

看到這裡有人想要問了,到底是誰這麼缺德,要發明出這樣一種害人玩意出來?小編查閱了相關古籍資料,發現了這種刑罰的發明者名叫劉瑾,是大明王朝的一名太監。那劉瑾發明這件東西的動機是什麼呢?有這樣一種說法是,劉瑾被朝廷抓去當了太監,受了宮刑非常的委屈,于是劉瑾為了報複,就發明了這樣一種刑具,并且在發明問世之後,馬上就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刑罰之一。

後來到了大明王朝崇祯皇帝執政時期,曾經問起了身邊的大臣,大明王朝這種立枷刑罰具體是怎麼行刑的,聽完大臣們的描述之後,崇祯皇帝發出感慨:“此刑不仁,與明王朝之風不相匹也”。後來,立枷的發明者劉瑾被從家中發現了大量的黃金白銀,數量足以讓人結舌,結果被判處了淩遲3000多刀,以儆效尤。到後來,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也将劉瑾列為了當時中國最有錢的人。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評論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