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古代對防治瘟疫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古代雖然醫療條件落後,但是人們也是盡可能地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内對疫情進行控制。

我國周代就對瘟疫有了記載,是世界上明确有文字記載瘟疫最早的國家之一

關于瘟疫在我國史料中很早就有了記載。

比如《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疠疾。”《呂氏春秋·季春紀》中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

我國史料及醫書中記載的瘟疫實際上就是現在官方術語傳染病。

疫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又稱作瘟疫。瘟和疫同義,均指傳染病。顧名思義“瘟”字與氣候升溫有關。

我國古代對防治瘟疫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黃帝内經》

《黃帝内經》之《素問·本能病》篇說:“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對瘟疫也有論述,認為“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

唐朝王冰以後的《素問》遺篇,認為瘟疫與五運六氣變化異常有一定的關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疠”之稱。說明古人已經意識到瘟疫的緻病原因不同于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種疫毒之氣。

可以說我國古代在很早就知道傳染病的危害了,而且對其成因及危害有了非常詳盡的描述,對比中世紀歐洲黑死病泛濫的時候大部分歐洲人認為是上帝的懲罰,高下立判。

古代醫書對瘟疫的治療及預防有詳盡的描述

古代中醫藥學在與瘟疫長期的鬥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與臨床治療方法。

《黃帝内經》支出:“正氣存内,邪不可幹。”意思就是瘟疫雖然可怕,但隻要提升人體免疫力,瘟疫病毒就難以攻破人體防線。同時還指出“避其毒氣”,就是讓我們要避免接觸傳染源。這些現在傳染病的預防大同小異。

我國古代對防治瘟疫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吳有性

明朝醫家吳又可對溫疫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探讨。他所著的《溫疫論》是我國論述溫疫的專著,對溫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吳又可在《溫疫論》中,還創制了不少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溫疫論》是我國醫學文獻中論述急性傳染病的一部劃時代著作,至今仍可用來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其實仔細翻看古代醫書,對瘟疫有不少詳盡的介紹以及方子,中醫和現代醫學是相輔相成,雖然有缺陷但也是不斷進步和改進的。

古代官方及民間對瘟疫的防治手段

古代王朝在穩定階段對于疫情是非常重視的,因為農耕社會,勞動力就是第一生産力,人口是最大的财富。

一、隔離法很早就被我國用于治療瘟疫。中世紀歐洲黑死病泛濫,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歐洲人才想到隔離患者,而我國在很早就用到了隔離法。

我國早在先秦時已出現了将傳染病人隔離的現象,在《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中,秦國便有将麻風病人集中遷移到“疠所”居住的規定。西漢元始二年(2年),不少地方發生旱災,并發蝗災,随之爆發疫情。《漢書·平帝紀》記載,當時朝廷采取的辦法是,“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政府在給災民免費發藥,提供醫療、救治服務的同時,專門騰出空房子來安置患者。

我國古代對防治瘟疫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睡虎地秦墓竹簡

可見早在先秦、兩漢時期,我國就對瘟疫采取了隔離法,可以說領先于當時各國。

二、用藥劑診療。光隔離肯定是不行的,治療瘟疫的藥劑是少不了的,我國古代朝廷在瘟疫之年基本都有給民間免費提供醫書、藥方的做法。比如著名的中醫典籍《聖惠方》、《慶曆善救方》、《簡要濟衆方》、《集驗方》、《四時攝生論》等所載的方子,都是北宋官府推薦的,其中有不少方子現代中醫仍在使用。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臨安出現瘟疫,朝廷推出了“柴胡制藥”,這是一種類似現代中成藥“柴胡飲沖劑”的成藥,相當有療效,史載“活者甚衆”。

再比如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京城爆發“疾疠”,嘉靖皇帝親自檢驗、創制“濟疫小飲子”方,散發給群眾,效果也相當好。

三、将死者填埋,防止瘟疫擴散。在我國古代也很早就認識到死去的瘟疫患者也是傳染源,這些人必須填滿。一般就由當地官府出資,出錢讓人填埋屍體。比如北宋仁宗年間,京城大疫,仁宗趙祯就下诏,掩無主屍,賜給棺材:“一棺給錢六百,幼者半之”;南宋甯宗趙擴,在流行病發生時也曾向貧民及疫死的軍人家屬賜藥、發棺殓費。

我國古代對防治瘟疫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趙祯

四、注意個人衛生,保護水源。黑死病時的歐洲人根本沒有意識到瘟疫和水源污染、肮髒的動物有聯系,而我國古代很早就開始對飲用水源的保護,水井就是中國古人保護飲用水源而發明的,古人還會給井加欄、上蓋,以防止蟲、鼠、人掉入。

五、禁止食用病死、被污染等問題畜禽肉。早在我國東漢時,不食死、病畜肉、魚肉成為民間常識。當時的醫學專家、中國古代“醫聖”張仲景,在其所著《金匮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一章中所記,不少都是飲食禁忌:“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

可見古代中國人是很智慧的,除了沒有現代醫學知識外,對疫情的了解和控制實際上已經達到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水準了。

古代由于醫療技術、科技水準限制,大疫的破壞依然很嚴重,尤其是亂世中瘟疫殺傷力驚人,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科技、醫療水準高度發達,疫情的危害已經大大減少了,而且對疫情的控制也得心應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