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十一月,項羽晨朝上将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籍誅之!”當是時,諸将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軍家也;今将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将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于懷王。懷王因使羽為上将軍。

《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曆代帝王将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争讀不止。它已成為為官從政者案頭必備的教科書,被奉為金科玉律,無上寶典。古往今來,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計可數,今天鴻儒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解讀《資治通鑒》。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宋義:“因為多說了一句話,把自己送上了前線”

巨鹿之戰宋義畏縮不前,被項羽斬殺,兩千多年來談到這場戰争,宋義似乎都是以一種畏戰懦弱的負面形象出現在曆史教科書中的,宋義在曆史中的知名度很低,剛剛出場就被項羽殺了,他的出現似乎隻是為了襯托項羽的神勇威武,與後來的西楚霸王項羽相比,宋義黯然失色,然而真實曆史上的宋義并非如此軟弱無能,後人誤解了他兩千多年。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秦末,天下大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各地起義烽火以燎原之勢,将秦王朝推進了曆史的焚屍爐,其中楚地勢力最大的莫過于項梁,項梁是楚國大将項燕後人,項燕在楚人心中堪比天神,尤其是其壯烈殉國後,楚國人更是咬牙切齒,找尋時機報仇雪恨,是以在楚地一直流傳着一句民謠: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以楚地反秦的聲勢最為浩大,然而統治已岌岌可危的秦王朝也湧現出了一批末代名将,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章邯,章邯是秦王朝最後一位名将。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章邯大敗項梁,此一戰對楚地起義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章邯是以認為楚地勢力不堪一擊,可一一擊破,随即北上渡過黃河,攻打趙國,連戰連勝,大破趙軍,不久便打到了趙國都城邯鄲,将邯鄲夷為平地,趙軍不敵,趙王逃到巨鹿,又被秦将王離包圍,陷入被動挨打的尴尬局面,趙王無奈,隻好求援楚國,楚國對于是否出戰也比較猶豫,畢竟章邯太猛,剛剛擊敗項梁,又滅了趙國,萬一再打不勝,恐怕楚國也朝不保夕,此時齊國的使者高陵君正在楚國,趙國離齊國相當近,萬一章邯來了興緻,捎帶着把齊國滅掉,估計自己就回不去了,是以高陵君極力動員楚國出兵救趙,還給楚王推薦了一位最佳人選——宋義。

宋義就這樣被推向了曆史台前,高陵君為啥推薦宋義呢?因為宋義和高陵君唠嗑的時候捎帶着說了一句:項梁與章邯作戰必敗!高陵君便在楚懷王面前把宋義好一頓誇,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楚懷王當即任命宋義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項羽:“懷王都是我立的,你憑啥上司我?還敢諷刺我頭腦簡單!”

對于如此人事安排,項羽相當不滿意,因為連楚懷王都是項家立的,項羽本以為楚懷王會讓自己為主将前去救援,沒想到因為别人一句話就把兵權交給了人家。幾個月之後,宋義率軍抵達安陽,然而在安陽,宋義竟然停滞不前,一直逗留了46天,看着宋義整天慢慢悠悠的樣子,項羽就氣不打一處來,在他看來宋義應該趕緊帶兵進攻,他氣沖沖的找到宋義,要求宋義與趙軍裡應外合,打敗秦軍,這時宋義也說出了他的想法: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宋義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秦圍趙急,宜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内,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疲,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

秦趙互鬥,猶如二虎相争,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滅秦,而非救趙,秦國即使滅掉趙國,也必然元氣大傷,到時我們可以一勞永逸,滅掉秦軍,之是以逗留46天,主要是為了養精蓄銳,如果能打敗秦軍固然更好,如果打不赢那就趁秦趙開戰之際,向西挺進,直取鹹陽。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為項羽詳細講了自己的戰争思路之後,千不該萬不該,宋義對項羽說了這樣一句話:

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義。”

身披铠甲、手持銳利的武器在戰場上拼殺,我不如你,但是運籌帷幄、謀略政策,你卻不如我,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項羽的神經,宋義這番話就差笑話自己打仗沒腦子了,本來就對你沒什麼好印象,現在還敢出言嘲笑,項羽對宋義的怨恨越來越多。結果,項羽認為宋義畏戰不前,便沖進大帳,斬掉宋義,率領楚軍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最終取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鴻儒君:項羽私心緻使宋義冤死,被後人誤解2000年!

那麼宋義的軍事觀點是否正确呢?這其實是非常正确的一種思路,項羽的最大願望是恢複楚國,但是宋義的眼光卻更加長遠,在他看來,這場戰争收拾的不僅僅是虎狼般的秦軍還有如蒼蠅般的趙國,他的目标也很明确:統統滅掉!統一各國!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不得不說宋義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天才,還是一個城府很深的政治家,在這場戰争中,其實宋義暗中謀劃了很多,他派出兒子宋襄到齊國擔任宰相,希望在關鍵時刻,齊國能出兵助一臂之力。然而此舉卻被項羽污蔑為私通齊國,陰謀反楚。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其實這僅僅是一條借口而已,項羽之是以如此着急進攻秦軍,是因為當時楚懷王當着劉邦和項羽的面親口承諾:先入關中滅秦者,為關中王。此時的劉邦已經是進展迅速,馬上快要打到鹹陽了,而宋義在安陽逗留46天徹底打亂了自己搶先進關中稱王的計劃,是以才殺掉宋義,帶楚軍破釜沉舟。然而這種行為非常冒險,章邯當時尚有二十萬大軍,趙軍自顧不暇,等到楚軍前來,估計也想儲存實力,避免把家底打光,楚軍已經破釜沉舟,一旦不勝,便容易陷入絕境,這是楚國最後的一支生力軍,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此戰僥幸勝利,讓項羽威名大振,但卻賭上了楚國所有的希望。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宋義之死,其實是項羽的私心所緻,和劉邦也有間接的關系,本來可在秦末大放異彩的宋義就這樣以一種意想不到的結局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号,還被後人誤解了兩千多年,實在是千古奇冤。

巨鹿之戰上将軍宋義冤死兩千年,項羽:别怪我,怪你那張嘴和劉邦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