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近日,位于上海徐彙漕河泾開發區的 “九點水美術館”開館,并呈現開館大展“書畫海上,筆墨文心——明清及近當代名家書畫展”。畫展是近些年來國内少有的年代跨度大、參展畫家多,且彙聚了南北地域諸多名家精品的學術型展覽。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在本次展覽中,展出明清書畫、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精品80餘件/組,不僅邀請了10餘位當代畫壇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參展,更收錄了多件明清古畫及近現代書畫展出。其中包括董其昌、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文徵明、陳淳、陸治、藍瑛、傅山、王铎、八大山人、吳湖帆、朱屺瞻、劉海粟、潘天壽、謝稚柳、黃賓虹、陸俨少等一大批名家精品畫作,内容包涵了中國書法及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等各個門類主題。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展覽以時間為脈絡,呈現中國書畫500餘年發展與變化;以空間為線索,呈現南北區域繪畫風格的特點與聯系;以比較學為方法論,研究同一時期不同地域繪畫風格之差異,是近些年國内少有的年代跨度大、參展畫家多、且彙聚了南北地域諸多名家精品的學術型展覽。

中國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内涵豐富而深刻。早在魏晉時期就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書畫家。書家有鐘元常、陸士衡、王右軍父子等人,東晉南北朝時畫家有顧恺之、陸探微、張僧繇、曹仲達,他們的繪畫風格,面貌獨特,各具千秋,為中國畫史發展奠定了基礎。明清以降,諸人承傳前人之法,開創流派,以吳越之地圍繞太湖區域,形成了明清五百餘年來獨有繪畫之塑造,區域繪事空前繁榮。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中國書畫作為中國文化藝術之精華,體會書畫筆墨之精妙,能觸摸到中國文化之精深,進而能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除了明清書畫作品,展覽還呈現了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作品,完整展現了明清以來中國傳統書畫的文化發展脈絡。當代著名畫家張淵、程大利、龍瑞、徐建融、範揚、朱剛、高多、何士揚、張繼剛、趙躍鵬等諸人應邀參展。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此次展覽把古代的名家名作與當代藝術家作品串聯起來,跨越了地域性的限制。”著名古書畫鑒定家單國霖先生表示,展覽呈現的八大山人、董其昌、王铎、陳道複、藍瑛的名家名作,堪稱精品。“在民間展覽裡,能保證都是真迹的,實屬難得。作為一家民營美術館的首展,這個展覽為上海增添了一個宣傳播揚中國傳統藝術的平台。”

“雖然社會發生變化,美學也發生變化,但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沒有變化。”中國人民大學文獻書畫保護與鑒定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繼剛表示,展覽以學術為先導,參展的當代藝術家的筆墨具有這個時代的精神和内涵,與展覽呈現的中國傳統書畫的發展一脈相承。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展覽呈現了古代的名家名作,也有近現代和當代藝術家的精品力作,這些作品都能在社會上形成流通,形成收藏的熱潮。”中國文化産業協會秘書長金鵬表示,上海民營美術館的展覽大多以西方現當代藝術為主,這樣以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為展覽内容的美術館,還是比較少見的。“在民營美術館的發展過程中,我認為九點水美術館在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和提升海派藝術方面,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此外,展覽現場“文物數字化”的展示應用,以文物大資料為核心,呈現唐宋元明清曆代具有時代藝術代表性的名家名作,以視訊、VR、動畫、語音等多媒體方式诠釋每件文物藝術精品背後的故事,為社會大衆呈獻一場中國書畫藝術的盛宴,讓公衆能在毫厘間細細觀賞中華千年文脈。

與其他民營美術館相比,九點水美術館還有着不少獨到之處。美術館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依靠數字化能力,展示了300餘家美術館的收藏展品。此外,作為各大名家的線下學術論壇聚集地,目前該展館已經與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達成戰略合作,在本着“産教融合、資源功效、優勢互補、互惠共赢”的原則基礎之上,成立高校文化藝術教育實踐基地,共同培養和推動産業青年人才培育。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九點水美術館位于徐彙區宜州路田林路華鑫科技園内,展廳面積近1000平方米。美術館由上海韻文博鑒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創辦,是非營利性專業型民非美術館。此次展覽由徐彙區文旅局擔任主辦機關。徐彙區文旅局局長伍彥心表示,韻文博鑒作為一家科技文化公司,選址于漕河泾開發區的核心園區華鑫科技園内創辦一家專業型美術館,本身就很特别。這樣一家傳統文化特征鮮明的美術館,用公益性的藝術精品展覽和數字化的展示應用為市民群衆帶來高品質的文化體驗,讓觀衆感受到傳統文脈與時代潮流的交融。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九點水美術館補充了漕河泾開發區二三十萬白領人群,工作閑暇之餘的傳統美育普及,展覽結合區域人群特征,有效地進行數字轉化。期待它能為整個徐彙科創秀帶的重要定位,帶來更好的文化賦能。”伍彥心說,借助韻文博鑒的數字化定制能力及文化資源優勢,美術館将通過線上教學的形式,定期為漕河泾開發區的企業、居民進行人文、藝術知識科普,以藝術品交流和公共教育為基礎,促進文化産業化實踐,更好地助力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趣加互娛總裁、韻文博鑒創始人陳玉林表示,作為九點水美術館的創辦者,以及趣加互娛在文創領域的重要布局,韻文博鑒以打造新文化生态圈為核心,将科技與文化相結合,推動中國曆史和文化面向更加廣泛的大衆群體。目前,韻文博鑒圍繞“文物大資料”“非遺傳承人”“當代藝術家”三大文化核心資源,以多元化的管道合作與輸出,進一步加速數字文化IP建設,推動傳統文化面向更加廣泛的大衆群體。

談及韻文博鑒與九點水美術館的未來發展,陳玉林表示,九點水美術館的名字來自“漕河泾”三個字的偏旁,既通過中國文字的解字傳遞了中國文化之美,又暗藏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願望,以及表達了紮根漕河泾交融發展的美好寓意。未來,九點水美術館将通過藝術賦能的形式,助力漕河泾地區的人文、藝術素養提升,助力卓越徐彙15分鐘生活圈建設,同時利用自身優勢資源,積極推動中國文化藝術與數字科技、生活時尚融合,做好文化數字化提升,為徐彙乃至上海構築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高地添磚加瓦。

數字化助力傳統文化 徐彙新增文化新地标

據了解,本次展覽将持續至3月27日。展期内還将陸續推出各類公教和導覽活動。此外,考慮到古畫珍貴異常、價值極高且儲存困難等因素,明清及近現代書畫展品将展覽至2022年1月23日,并将于春節後調整展品内容。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攝像:張凱 編輯:沈佩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