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受各種影視劇的影響,我們腦海裡明朝太監都是一群陰陽怪氣的大壞蛋。

其實,太監和我們生活中的人一樣,真正的壞人很少,多數還都是安安穩穩工作的一群普通人。

而且,明朝太監裡也不乏真正的大愛、大勇、大智之輩,比如救下并養育了太子朱佑樘的張敏,為明朝軍事、财政、外交、航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鄭和,以及在改革失敗中被東林黨弄死的魏忠賢。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要看站在誰的立場上去看問題。

而明朝太監,又是一群具有現代工業前沿思維,暗含現代文明曙光的一個群體。

如果不是文官集團從中阻撓,第一次工業革命很可能在明朝誕生。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一個熱衷于煉鋼的太監

很多人都看過《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明朝的萬曆年間是一個轉折點。

在萬曆年間,有個太監叫陳奉,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現代工業推動者。

當時明朝的火器,在全球來說裝備都是最多的,明朝的神機營将火铳和三線戰術在當時運用到了極緻。

有人反對說,既然明朝軍隊那麼厲害,為何連幾個倭寇也治不了,還苦苦與之打了十幾年呢?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為什麼明朝從朱棣到天啟,還丢失了三分之二的土地呢?能提出這些問題的人也不會明白鄭和下西洋是很賺錢的。

無論是倭寇、劉大夏、鄭芝龍、汪直等人背後都是文官集團和明朝皇室之間就海洋貿易的利益之争。

看似幾個倭寇背後的力量卻是整個文官集團。而這些人手裡的武器可不是幾把破武士刀,而是比明朝火铳更加精良的海外火槍佛郎機。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陳奉在經過研究之後,發現明朝火槍不如西方火槍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鋼不行。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陳奉組織一幫人開始了浩浩蕩蕩地高碳鋼研發事業。

陳奉借自己擔任朝廷礦監之便,制定了一個龐大的高碳鋼研發和生産計劃。

陳奉的期望是通過改善鋼鐵這個工業基礎來改變明朝整個工業體系,并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有人将陳奉比作中國版的貝塞麥,如果陳奉不被人阻礙,說不定他比英國工業革命先驅貝塞麥發明出比轉爐煉鋼更有效的煉鋼工藝來。

但是誰阻礙了陳奉,隔斷了我國萌芽期的工業程序呢?還是文官集團。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我們的晚餐不是來自面包師的恩惠

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的面包和牛肉不是來自面包師和屠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的欲望和貪婪。

是的,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的不是什麼偉大思想,而是工廠主和發明家的自私和貪婪。

他們嫌手工作坊太慢,想賺更多的錢,才投入成本去改進蒸汽機。在人類文明之路上,随處都是血淋淋的曆史。無論是戰争中的屠城還是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創造,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财富。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而*家思想的本質是虛僞和醜惡的,是光鮮遮羞布下更加龌龊的自私和卑鄙。

在明朝士大夫眼裡,陳奉為了開礦建廠做出了很多道德體系裡不能容忍的東西。他破壞民宅,強挖百姓祖墳,毀壞農田,簡直就是罪惡滔天。

但他們不知道,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很多女工經常累暈在工廠中的房間裡被人撿死屍,自己懷了誰的孩子都不知道。

而美國的崛起,不是也有奴隸貿易嗎?

在曆史的程序中,誰敢說自己是一清二白的?而明朝士大夫攻擊和咒罵太監真的是為民着想嗎?這無非就是利益之争。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無論是東廠、西廠,他們所代表的都是皇權的延伸,是隻聽命和服務于皇家的第三方利益集團。

而文官、武将所代表的,除了地方利益,更多的是他們自身的利益。

那個口口聲聲說自己燒了鄭和航海資料的劉大夏,為什麼自己家族後來卻成了最大的走私團夥之一?

誅殺了魏忠賢和皇帝天啟的東林黨,不就是因為天啟想借助魏忠賢來對他們進行稅賦改革嗎?

路線之争也好,道德綁架也罷,背後真正角逐的還是利益之争。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陳奉的鋼鐵之夢就是在文官集團的共同努力之下,如同“土木堡之變”那場驚天陰謀一樣,最終在他們的精心策劃下被清掃幹淨了。

太監裡不僅僅隻有一個陳奉,還有太多像他這樣投身工業事業的先驅。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鄭和下西洋是賺錢的

這個話題我談了不止十遍,但每次評論區依然有很多反對者,認為鄭和下西洋是朱棣的燒錢行為。

看看朱棣的一生,除了打仗還是打仗,他有什麼資本去玩燒錢的遊戲?

相反,通過強大的軍事保護和下西洋計劃,為朱棣的連年戰争提供了大量的經濟貢獻。

下西洋之是以被文官集團罵為勞民傷财,是因為他們自己想做這門生意。正德的死,戚繼光十幾年的抗倭戰争都和海洋貿易有着直接的關系。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在電視劇《大明1566》中有個太監叫楊金水,他不但是朝廷的心腹,還是工廠裡的監工和職業經理人。雖然這個人物是虛構的,

但在明朝,無論是皇莊、官辦工廠、礦業、赈災、情報、維護帝國安穩等方面,太監都為明朝皇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太監和文官集團的沖突看似是道德層面的沖突,士大夫代表着正義的一方,手握史筆對太監大書特書。

但文官集團和大家族自己走私、漏稅、勾結匪徒、殘害皇帝和改革者那些事他們卻從來都不會寫進史書裡。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太監因為不喜歡虛僞,一心隻為皇上辦事,是以雷厲風行,并貫徹到底。而文官集團之間,盤根錯節,包藏禍心,又不敢公然對抗朝廷。于是,他們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咒罵皇權的延伸之太監群體。

如果不是這群人的惡意阻撓和自私自利,我國明朝很有可能通過下西洋的國際貿易和工業化程序,比西方早幾百年開啟工業革命。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無論是陳奉還是楊金水,他們都為明朝的工業化程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們這些人因為損害了文官集團的利益,也注定遺臭萬年。

對于明朝的煉鋼事業和資本主義萌芽,讀者還知道那些案例呢?

為何說明朝宦官是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人?是誰在阻礙工業的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