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西方都不待見猶太人,二戰時甚至要趕盡殺絕?看他們都做了啥

說起曆史上,最為坎坷的民族,猶太人自然算作是其中之一,他們的苦難曆史,由來已久,但是這個民族的韌性,也是讓人感到無比佩服,猶太人隻占據全球的0.2%,根據統計,從1901年到2004年,一共有167名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是獲獎總人數的22%。

而愛因斯坦、紮克伯格、娜塔莉波特曼等各行各界的精英,都是來自于猶太。相比之下,曆史上西方對于猶太人,卻抱有十分的偏見,而在二戰的時候,更是要到了趕盡殺絕的地步。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看看過去的猶太人做了啥,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為何西方都不待見猶太人,二戰時甚至要趕盡殺絕?看他們都做了啥

曆史上,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因為不屈服于羅馬人的統治,進而被趕出了他們的聖城,開始了将近2000年的流浪旅程。

然而猶太人和歐洲首先展開沖突的,就是宗教問題,衆所周知,後來的基督教,是猶太教誕生的一個分支,然而兩教教義最為嚴重的分歧在于,猶太人隻相信上帝是唯一的神,是以信奉多神的羅馬人,開始将這些猶太人視為異類。

為何西方都不待見猶太人,二戰時甚至要趕盡殺絕?看他們都做了啥

到了後來基督教成為國教後,基督教更是緻力于抹去猶太教所帶來的影子,他們将猶太教的《聖經》改為《舊約》,自己新加入的部分稱之為《新約》,其中無非想要暗示,目前的上帝,已經和教徒們達成了新的約定,猶太教成為了曆史。

而在另外一方面,猶太人被渲染和暗示成為了有威脅和危害的人,其中陷害耶稣的猶大,被塑造成一個卑鄙無恥的叛徒,正是猶太人血統,這也讓無數基督徒,對于猶太人戴上了有色眼鏡,盡管上帝耶稣,同樣也是猶太出身。

為何西方都不待見猶太人,二戰時甚至要趕盡殺絕?看他們都做了啥

第二點,則是雙方的理念,猶太人是一個十分有經濟頭腦的民族,善于經商,注意節約,這也不可避免的造就了一批投機倒把的商人,以及放高利貸者,盡管猶太人認為,借錢應當支付利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不少基督徒卻将其視為了落井下石的卑鄙行徑,而不少賭徒酒鬼,更是因為無力償還高利貸,而被逼得家破人亡,高利貸者卻從中取利,而外來的不少猶太商人,更是和本土的勢力展開競争,這些多少都讓歐洲居民産生了排外的情緒,猶太人也進一步被描畫成刻闆負面的形象。

為何西方都不待見猶太人,二戰時甚至要趕盡殺絕?看他們都做了啥

就連莎士比亞也不能免俗,在他的筆下,四大吝啬鬼之一,《威尼斯商人》中的猶太人夏洛克,就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形象。

到了15世紀,排猶的情緒愈發的嚴重,比如在1492年,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就公然宣布,驅逐境内的所有猶太人,為此不少人隻能流亡奧斯曼。而在二戰前夕,希特勒上司下的納粹德國,對于猶太人政策愈發苛刻,其他西方國家對此卻是視而不見,而英法等多個國家,對于猶太人的難民申請,也呈現了十分消極的态度,或者是直接拒絕。

為何西方都不待見猶太人,二戰時甚至要趕盡殺絕?看他們都做了啥

在二戰時期,因為希特勒的緣故,對于猶太人的仇視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公然表示:“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而當時的納粹,也有轉移社會沖突的需要,大量的無辜群衆也遭到了迫害。

從如今來看,猶太人的待遇,有着曆史和自身等多重因素,而他們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也确實讓人感到敬佩和驚訝,也希望在将來,無論猶太人也好,還是世界各民族,都能守住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