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堰戰事:蔣介石得知李先念強渡丹江成功後,立即電令胡宗南…

@秦楚刊号

十堰戰事:蔣介石得知李先念強渡丹江成功後,立即電令胡宗南…

1946年5月,宣化店談判徹底破裂。蔣介石密令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統一指揮第五綏區和武漢行營第六綏區,調集11個軍26個師,30餘萬兵力,妄圖圍殲我中原解放軍。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中原局迅速将嚴峻的态勢電告中央。6月23日,毛澤東主席以黨中央的名義複電中原局:“21日電悉,所見甚是,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今後行動一切由你們自已決定,不要請示,以免延誤時機。望團結戰鬥,預祝你們勝利”。中原局根據複電訓示,立即率所屬部隊兵分南北兩路,突破平漢鐵路封鎖線向西進發,實行戰略大轉移。

南路部隊由第一縱隊、第二旅、第三旅10000多人組成,在王樹聲的率領下,從孝感、花園一帶越過平漢鐵路封鎖線,突出重圍,進入溝壑縱橫的武當山地區。

北路部隊由中原局黨政機關直屬第二縱隊第十三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團和三五九旅、幹部旅近20000人在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中原局代書記鄭位三的率領下,從廣水、信陽一帶撕開平漢鐵路封鎖線,晝夜兼程,先于截擊之敵越過天河口,經倉台地區向陝南西進。

十堰戰事:蔣介石得知李先念強渡丹江成功後,立即電令胡宗南…

劉峙中原作戰的計劃落空後,急令三個整編師跟蹤追擊,又派一個混成旅乘車先期到達内鄉進行攔截,試圖利用丹江天險,阻止我軍前行。蔣介石唯恐此計泡湯,密令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率整編第九十師六十一旅和駐潼關地區整編第一師第一旅布防于荊紫關、鮑魚嶺、南化塘地區,實施伏擊,企圖阻止北路部隊入陝。

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李先念指揮若定,果斷地将北路部隊劃為兩翼,分散突圍。王震率三五九旅、中原軍區警衛團和幹部旅共10000多人為右翼,取道荊紫關、鮑魚嶺、山陽,向鎮安、榨水前進。李先念、鄭位三率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第二縱隊第十三旅、第十五旅四十五團、警衛團共7000餘人為左翼取線南化塘、漫川關向甯陝方向進發。

李先念率領的北路部隊左翼行至河南淅川縣,被縱貫南北的滔滔丹江擋住了去路。在大江橫鎖、前有堵敵、後有追兵的危急時刻,李先念鎮定自若地舉起望遠鏡,在江面上反複觀察,尋找過江的渡口,準備強渡丹江。7月13日19時,渡江開始。夏世厚帶領三十七團,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強行渡到對岸,消滅了設阻的敵人,控制了渡口。繼而,大部隊從馬蹬、李官橋等處成功渡江,把追敵抛在了對岸。

蔣介石得知李先念率部強渡丹江成功的消息後,即于7月14日電令劉峙、胡宗南:“務必于荊紫關以南将李先念部包圍殲滅。”

劉峙、胡宗南将整編第七十六師一四四旅、整編九十師五十一旅部署在漫川關、鮑魚嶺、南化塘一帶,構成三道防線實施伏擊,并令整編第三師、第四十一師作為戰略預備隊,聽候調遣配合行動,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

十堰戰事:蔣介石得知李先念強渡丹江成功後,立即電令胡宗南…

7月17日拂曉,李先念率領北路左翼部隊進入層巒疊嶂的鄖縣南化塘地區。這時,前衛突然來報:“玉皇山及其西南一帶山巒都被胡宗南部占領,我軍已陷入四面包圍之中。”李先念火速趕往前沿陣地,察看地形,分析敵情,制定作戰方案,果斷決定由三十七團擔任主攻,奪取玉皇山主陣地,殺出一條血路,掩護中原局黨政軍機關和主力部隊突出重圍;三十八團、三十九團擔任側翼掩護;警衛一營擔任伴攻,牽制敵人;四十五團擔任右翼掩護及斷後,截擊增援之敵。

三十七團團長夏世厚接到指令後,立即派三營營長陳德志率部插入玉皇山腳下,全力攻山,搶占制高點,奪取主陣地。守衛在玉皇山頂的胡宗南部第一旅加強營發現山下人頭攢動,立即利用有利地形開槍射擊。三營長陳德志當機立斷,集中所有機槍向山頂還擊,把敵人的火力壓了回去。敵人見我軍欲奪陣地,再次集中火力狂轟亂炸,壓得進攻部隊動彈不得,最終因寡不敵衆撤退下來。面對地形優越、裝備精良、數倍于我的敵情,李先念神情嚴肅地說:“老虎要攔武松的去路,武松手裡還拿着一根打虎棒哩!我們要有武松打虎的勇氣,拼命攻下玉皇山,殺開一條血路,突圍出去!”

當日15時,戰鬥再次打響。我軍17挺重機槍、4門迫擊炮同時向玉皇山頂攻擊。三十七團在側翼部隊的掩護下,向玉皇山主陣地發起沖鋒。幾百枚手榴彈密集地投向敵群,随着一陣陣轟隆的爆炸聲,敵人的火力明顯減弱。此時,擔任側翼掩護的三十八團,三十九團抓住戰機從右翼發起攻擊,整個玉皇山子彈雨點般地傾瀉,炮彈流星似地穿過,樹杆炸斷,荒草引燃,岩石飛舞,地皮掀翻,漫山遍野濃煙翻滾,炮聲、号聲、喊殺聲彙成一片,震得群山搖晃大地顫動。

戰鬥打得十分慘烈。三十七團一營沖在前面的戰士,當即倒下十幾個。一營教導員薛國斌腹部中彈,腸子從傷口流出,他一面用手把腸子往裡塞,一面高喊:“同志們,沖啊!不給敵人嘴息的機會”。

玉皇山坡陡林稀,隐蔽攀登極為困難。二營營長李俊山忍着傷痛,指揮戰士們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用刺刀、槍托挖出一串通向山頂的小坎子,即令尖刀班踏着坎子攀爬登項。當尖刀班距離敵陣地隻有十米遠時,戰士們一躍而起,投出數十枚手榴彈,旋即趁着爆炸的濃煙未散,呐喊着沖入陣地,與敵人展開厮殺。

就在ニ營即将奪取主陣地時,左側山垭蹿出一股敵人,他們用機槍狂射,把二營壓得欲攻難進,欲退難守。營長李俊山急率一個班向敵側翼迂回攻擊。他剛沖出幾步,便中彈犧牲,同去的戰士也無一幸存。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李先念、夏世厚率領一營、三營從半山腰殺過來,将敵人擊潰。一營營長錢運炎紅了眼,奪過戰士手中的機槍,對着敵人陣地憤怒地掃射,旋即又率領戰士們撲向樓房溝,殺退了援助之敵,迅速占領了前沿陣地。

黃昏時刻,五皇山頂和兩側山頭的陣地均被我軍拿下。将士們經過浴血奮戰,終于殺開一條2000米寬的突破口。李先念急令三十七團扼守通道阻擊敵人,掩護司令部機關和所屬部隊突圍。三十七團在陣地上頑強堅持了16個小時,擊退了敵軍的數十次反撲,直到我軍全部突圍,戰鬥的火焰才逐漸熄滅。

南化塘戰役雖然不是解放戰争中規模最大、用兵最多、耗時最長的戰鬥,但它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的序幕。它是抗日戰争結束後,國共兩黨展開的第一次軍事對決。這場戰争的勝利,不僅打亂了國民黨發動内戰的軍事部署,挫敗了國民黨在荊紫關、南化塘一帶包圍殲滅中原突圍部隊的陰謀,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全民族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決心和鬥志。

南化塘戰役付出的代價、傷亡人數和物資消耗都不是最多,

但它卻創造了以寡敵衆、以弱勝強的戰例。這場戰鬥的勝利,不僅依靠于全體官兵的浴血奮戰,更依靠指揮員的雄韬偉略、正确指揮。縱觀整個戰鬥,處處凸顯出李先念同志的非凡氣質和軍事指揮才能。

從整個戰鬥的過程,我們不難看到到:

李先念在戰地的選擇上深思熟慮。在南化塘作戰,緻使國民黨軍車輛無法通行,變成瘸子;電台信号中斷,也成為擺設;飛機偵察失靈,變成瞎子,進而形成戰線不能及時收攏,合圍不能及時形成的局面。而我軍兵力少、戰線短,合攏快捷,疏散友善,容易形成拳頭,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加之我軍既有打山地戰。遊擊戰的特長,又可借助山林作掩護,攻可進,退可守,以已之長,擊敵之短,牢牢控制戰争的主動權。

戰略分析高屋建瓴。南化塘戰鬥是在敵兵多處設防且先期到達戰場的情況下展開的,雖然國民黨在南化塘周邊投兵5萬之衆,對我軍形成合圍态勢,但兵力分散,左不能援右,前不能教後。加之盟軍指揮員缺乏互相溝通,對作戰的時間、地點幾乎是心中無數,尚未形成作戰整體。而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交戰的時間、地點因勢而定,敵強我避,敵弱我打。

戰術布置審時度勢。戰前,李先念就選擇敵人自恃居高臨下、防備薄弱的玉皇山作為突破口。他指令部隊集中兵力,神速奪取玉皇山主陣地,控制制高點,劈開一條通道,掩護中原局黨政軍機關和主力部隊突圍西進。這種集中力量,攻其一點的戰術,既适合山地遊擊作戰,又适合平原運動作戰。

作戰方法靈活機動。所有參戰部隊顧大局、識大體,前後照應,左右協作,既有分工負責的戰鬥任務,也有攻防轉換的靈活機動。身為作戰總指揮的李先念,沒有坐在作戰室裡看地圖,聽情況,而是沖殺在第一線,這無疑為全體将士奮勇殺敵、突出重圍作出了表率,鼓舞了士氣。

南化塘戰役的勝利,是中原部隊正确貫徹中央軍事路線的結果,是參戰将士浴血奮戰的結果,也是李先念軍事思想在實戰中應用的結果。在整個戰役中,李先念高瞻遠矚的軍事思想,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英勇果斷的指揮才能,處驚不亂的大将風度和克敵制勝的頑強作風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是以說,南化塘突圍戰就是兩種戰略思想的角逐,李先念強度丹江的成功,已經預示了蔣介石和胡宗南在這場突圍戰的失敗結局!

請加關注

随時了解更多相關内容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