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綜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能人輩出風雲疊起的三國時代,有這樣一位将軍。劉備評價他“當得其魁,用此何為也”,郭淮評價他“國家名将,非将軍不能安也”,陳群評價他是“國所依也”。魏明帝曹睿對他愛不釋手,史書還記載諸葛亮對他“深憚之”。

他能力超群,卻從公元200年歸順曹操開始,做了26年的副将。他能力不差,名氣卻不大。他生于亂世,久經戰陣,卻死亡成謎。他就是張郃,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位五子良将之一張郃将軍的故事。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出身行伍

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張郃是河間鄭縣人,鄭縣位于冀州的西北方向記住與幽州涿郡相鄰,涿郡就是劉歇業結義的地方,冀州最早是屬于冀州牧韓馥的,是以在漢末爆發黃巾之亂之時。

張郃就近從軍投奔了韓馥,做的是軍司馬這一官職,這個官職放在全國不算大,但放在韓馥的部隊當中也不算小官了。

曹操征讨黃巾時,都不過是個都尉。僅僅比軍司馬高一級,夏侯惇作為曹操的親信,在讨伐董卓的時候才做到軍司馬。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公元191年,韓馥的部下謀反,在袁紹的威脅下,是韓馥把冀州送給了袁紹,韓馥原來的部隊統統歸屬了袁紹,張郃被提拔為校尉。

校尉的級别又比都尉高一級,曹操的愛将夏侯淵直到官渡之戰時才被晉升為校尉。史書中并未記載張郃的家世是否顯赫,但從張郃的從軍起點和晉升速度來看,他的才能是顯而易見的。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後來袁紹在打敗公孫瓒後,張郃被晉升為甯國中郎将,三國志中記載“瓒破,郃功多”,也就是說張郃被晉升的原因是因為在戰争中功勞頗多,以此處記載推斷張郃之前的高起點和高官職,應該也是因其在戰争中展現出的傑出才能。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棄袁投曹

就在張郃在袁紹軍中春風得意之時,次年公元200年,曹袁官渡之戰爆發,官渡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是曹袁勢力的轉折點,也是張郃一生的轉折點。曹操憑借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和完善的謀略擊敗了糧多兵多的袁紹。

在此次戰役中,作為袁紹麾下戰将的張郃,很早就歸勸袁紹提防曹操,但袁紹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反而聽從了謀士郭圖的讒言疏遠了張郃,最終張鄰在悲憤與無奈中投降了曹操,曹操得到了張郃高興的說道,這不就是韓信歸漢嗎?拜張郃為偏将軍。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随後張郃便跟着曹魏各将南征北戰。據三國志記載,張郃降曹後,先是跟随曹操争讨袁紹舊部,在公元204年攻破邺城後,又随曹純攻打南皮,接着随樂禁攻打雍奴,在平定烏桓之後,張郃因功升為平狄将軍。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公元211年,馬超在關中起兵反曹,張郃跟随夏侯淵平定了馬超以及西涼各部的叛亂。公元215年,漢中張魯投降,漢中之地歸曹操所有,曹操傳回冀州時,派張郃鎮守漢中,漢中自古以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讓張郃鎮守漢中,是對其能力的肯定和信任。

同年張郃進軍巴西,當時駐守巴西的蜀漢将領正是張飛,張鄰在于張飛交戰的五十多天内把巴東和巴西的萬餘群眾遷往了魏境,雖然最終以失敗收軍,但是能與猛将張飛交戰拉扯,并且帶回數萬人口和勞力,張郃才能與功勞不言而喻。張郃也是以被晉升為蕩寇将軍。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勇阻劉備

公元217年,劉備命張飛馬超等将領進攻漢中以西地區。進而形成對漢中的包圍之勢,但先後被曹洪,曹休,曹真所擊敗。

于是公元218年,劉備親率大軍直接正面攻取漢中,圍攻由張郃駐守的廣石地區。三國志中對于此段的記載相當精彩“備以精兵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博戰,備不能克。”

意思就是劉備率領數萬精兵攻打張郃,張郃親自帶兵上陣禦敵,使得劉備短時間内擊破廣石的計劃破滅。據記載劉備當時兵力十倍于張郃,卻始終不能打敗張郃。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史書記載的内容有限,我們已經無從得知,這是不是劉備與張郃的第一次交鋒,因為衆所周知劉備早期投靠公孫瓒,而張郃在打敗公孫戰的戰役中立功無數,很有可能劉備與張郃在之前就已經相識。

在之後的漢中之戰中。劉備好像和張郃杠上了,多次作戰的對象都是張郃,有一種一定要跟張郃決一勝負的感覺。

作為統帥的夏侯淵擔心張郃被劉備擊破,于是分了一半部隊前去支援,結果中計全軍覆沒,主師戰死,全軍震動。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在軍心即将崩散的時刻,司馬郭淮力薦張郃統帥為主帥,張郃重振旗鼓,堅持率殘部抵禦劉備,一直堅持到了曹操援軍的到來。

可以說張郃是劉備奪取漢中的最大阻礙,劉備當時軍力強于張郃,麾下猛将如雲,又有謀士諸葛亮的幫助,卻遲遲不能打敗張郃,足見張郃實乃超群将才。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力克諸葛

公元226年,張郃已經在曹營整整待了26年,這26年當中,大多數情況下均是以副将的身份參加各個戰役。

但時間終歸不會辜負努力的人,公元226年,曹魏新皇曹叡登基,蜀漢的諸葛亮看準時機,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蜀軍一路勢如破竹,涼州多地望風而降,在這個危機存亡之時,曹叡想到了張郃,這位20多年前就一直跟随祖父南征北戰立功無數的沙場老将。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張郃被拜為右将軍,率軍進攻蜀軍戰略要地街亭。大家都知道“馬谡大意失街亭,諸葛亮含淚斬馬谡”,是的,張郃大敗馬谡攻下街亭,并迅速繞過街亭,繼續進軍平定收複了反魏降蜀的南安,天水等地。

張郃攻取街亭的勝利以及之後的反攻,直接導緻了諸葛亮首次北伐的失敗。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是離勝利最近的一次,同時也是曹魏政權覆滅危險最近的一次,張郃在此戰中的力挽狂瀾使得他迅速獲得了新皇曹叡的愛重,公元229年諸葛亮二度北伐,張郃再度領軍出征。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此次,張郃精準判斷出諸葛亮不會攻破陳倉,果然,張郃軍還未到達,諸葛亮已然撤退,曹叡更加看重張郃,封其為征西車騎将軍,曹叡封張郃的這個官職是為了差別于其他的車騎将軍,是對張郃的額外恩寵。

可以說張郃是諸葛亮前兩次北伐的夢魇,無情斬斷了這位為蜀漢社稷鞠躬盡瘁的漢丞相的複興大夢。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死亡之謎

公元231年,諸葛亮又次北伐。曹叡原本打算讓張郃統領部将迎擊諸葛亮,但後來又臨時改任司馬懿為都督,這裡很奇怪,為何曹叡要臨時改換統帥的人選呢?

筆者認為一是司馬家族在朝勢力強,二是司馬懿官職比張郃大,反正總之這次抵禦諸葛亮的北伐張郃又成了副手,但他本人大概不會預料到,這次副手竟然成了他人生的終點。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張郃之死一直是一個謎團,有一種觀點認為司馬懿為了排除異己,故意害死了張郃,頗有一種陰謀論的感覺,三國志中記載張郃是為了追擊諸葛亮,膝蓋中了一箭,然後傷重而亡,也就是正常戰死。

而《魏略》記載,張郃告訴司馬懿不能追擊,司馬懿沒有聽從張郃建議,執意讓他帶兵追擊,而後張郃遭到埋伏,傷重而亡。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這兩個版本的共同點在于張郃确實是在追擊諸葛亮的過程中受傷去世的,不同點在于後者記載是司馬懿一意孤行讓張郃前去追擊,張郃為遵軍令被迫追擊然後身亡的,再結合後期司馬奪權來看,就出現了陰謀論這個觀點了。

其實結合當時的情況,張郃之死應該不是司馬懿刻意為之。當時才公元231年,司馬家族的勢力并沒有強到能與皇權抗衡,況且當時的皇帝曹睿隻有二十幾歲,而司馬懿已經年近暮年,他并不能料到皇帝早逝,也不能料到自己可以一直活到最後。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而且當時擁護皇帝和司馬懿不是一條心的大臣将領還是有很多的,司馬懿沒有必要非要弄死張郃一人。

但是張郃追擊諸葛亮,司馬懿也是有責任的,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當時是司馬懿首次對抗諸葛亮,經驗尚且不足,再加上曹叡原本是打算讓張郃做統帥的,是以司馬懿為了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立功心切才急于追擊,結果導緻了張郃的陣亡。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後記

這時有些人就要問了,不對呀,這次北伐怎麼能是司馬懿首次抵禦諸葛亮呢?司馬懿不是一直在與諸葛亮鬥智鬥勇嗎?

其實真實的曆史是,諸葛亮的六次北伐六次中盡頭最盛的前四次均是與曹真交鋒對抗,與司馬懿幾乎沒有關系,後世小說為了凸顯司馬懿不次于諸葛亮的才能,強行給司馬懿增加了不少戲份,把曹真張郃等将領的功績加在了司馬懿身上。

史學家王歆的評價很有意思,他說,抵禦諸葛亮,曹真張郃為首功,而司馬懿的戰功遠不及張郃,更不要說與曹真相比了。

他是五子良将之一,劉備諸葛亮都是他的手下敗将,最後卻死亡成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