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武松“大鬧“模範地區“
1942年9月,冀魯豫根據地在大掃蕩下人口銳減,面積急劇縮小,活動在此的敵後抗日部隊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吳忠當時是某團的一名作戰參謀,寫戰鬥月報是他衆多職責之中的一項。但戰士們在敵人的重兵合圍下很難取得什麼戰果,吳忠擠牙膏似的隻擠出了三百餘字。
被旅長王秉璋認為是糊弄差事,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又兼戰友們都在前線殺敵,自己卻隻能操弄着筆杆子,是以産生了一點小情緒。要知道吳忠可是曾在景陽岡以一人犧牲的代價,全殲日軍一個小隊而被稱作“活武松“的一名猛将啊,他怎能受得了後方的單調生活。

少将吳忠
他的摯友李覺是以向教三旅政委曾思玉推薦吳忠,讓他帶兵打仗而不是隻在機關裡轉悠。曾思玉認真考慮了這個提議,暗地裡開始了對吳忠的考察。
吳忠雖然情緒有些低落,但他仍堅持閱讀的好習慣,每天愛不釋手地捧着毛主席的著作《一個及其重要的政策》。如何打擊占據絕對優勢的敵人呢,毛主席在文章中給了藥方:把部隊變精幹一些,重視小部隊的戰鬥。吳忠在閱讀過程中想通了很多事,對抗戰勝利的到來也加強了信心。
此外他還搞來一本《浮士德》,這本與戰争毫不相關的詩歌也是吳忠的心頭肉,每天花時間背誦詩歌段落。團裡的同志們都打趣他,說他怕是要去大城市當個詩人了。
十幾天後,李覺帶來了好消息:“組織讓你帶部隊了,還不多整幾個菜來慶祝慶祝。”吳忠連忙追問:“去哪,去哪?”
李覺笑了一下,隻吐出兩個字:“昆張。”
昆張地區,即昆山、張秋地區,曾是我軍的重要根據地,但已被敵人占領了,還被鬼子整成了“模範治安地區“。我黨曾一連派了兩支部隊要去恢複根據地,打擊敵寇的嚣張氣焰,但都失敗了。敵人在那修了碉堡封鎖溝,把那變成了龍潭虎穴。現在,吳忠敢去闖一闖這個危險的地方嗎?隻見他來到曾思玉面前,緩緩伸出兩根手指:
“可以是可以,但我有兩個提議。”
“第一,上司們不能給我太多限制。尤其是活動範圍,雖然我們最終目的要恢複昆張根據地,但不能在那塊彈丸之地死磕,要以它為重點,同時在别的地方旁敲側擊,這也有利于調虎離山。”
曾思玉同意了這個提議,吳忠接着說:“我們想要恢複根據地的話,以三個連的兵力為宜,但不能一次性全投入進去。我想先帶一個連進去刺探刺探敵情,順便再擴大擴大群衆間的影響力。為後續部隊的到來打下基礎。”
“完全贊同,你小子工作作了不少嘛。”曾思玉很滿意吳忠的表現,就這樣,在11月的一個傍晚。初雪驟至,天地蒼茫,魯西平原上寒風陣陣。吳忠帶着一中隊快速穿過黃河故道,越過了封鎖溝,然而一個危機就此埋下伏筆。
日寇在抗日根據地設定的封鎖溝
在部隊到達了預定的宿營地點——趙壩村後,大批僞軍就跟狗一樣圍了上來。敵人總兵力有五六百人,吳忠雖然不知道是哪裡走漏了消息但他依然保持着鎮定,他略一思索,便有了打敗敵人的妙計。沒錯,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的合圍,吳忠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撤退而是進攻。
隻見他先率部從敵人的結合處跳出包圍圈,緊接着在向馬營村奔去的路上埋下兩個排的伏兵。敵人見我軍人少,個個都想搶頭功,而八路軍戰士埋伏的地點又偏僻又刁鑽,僞軍經過根本發現不了異常。
吳忠見敵人在追擊過程中部隊不斷拉長,便撕下了狼狽逃命的僞裝,端起一挺機關槍“哒哒哒”往僞軍掃去。
平日裡作威作福慣了的僞軍哪遭過老八路的槍子,頓時驚慌失措哭爹喊娘起來。敵人指揮官還想收攏被打散的陣型,提前埋伏下的戰士趁勢殺出,将僞軍攔腰截斷。
而且吳忠将僞軍的墳墓特意選在了一片窪地,僞軍想沖出來立刻遭到了八路軍戰士自上而下的打擊,僅剩的十幾人最後隻好乖乖投降。
吳忠知道許多人也是迫不得已才幫鬼子賣命,大度地放了他們一馬。僞軍臨走時,吳忠大笑道:“回去告訴你們的人,活武松吳忠、八路軍戰士又打回昆張了,再做壞事的話,老子要給你們記上一筆。“
“明白!“僞軍回答得特别整齊,像在軍訓時給教官打報告。
同時吳忠也從僞軍口中得知了他們暴露的原因:原來過封鎖溝時,鐵鍬挖落腳點留下的痕迹沒有及時清理,這才露了馬腳。後來吸取教訓的吳忠每次帶部隊過封鎖溝和封鎖牆時,總要帶上一架特制的梯子。
敵後戰場上我軍奮勇拼殺
抗戰勝利後,吳忠所在的團開始鳥槍換炮,不但總兵力達到了2100餘人,還有了重機槍排,每個排有兩挺馬克沁重機槍。吳忠本人則成了這支主力團的團長,在紅軍時期就指揮過大陣仗的吳忠這下可樂開了花,他的部隊終于不會被人譏笑成隻會小打小鬧的土八路了。
二:解放戰場驚遇“鬼子兵”
在解放戰場上,吳忠不再像抗戰中那樣受限于兵力與裝備隻能打打遊擊,但是在金鄉之戰中,他的部隊卻遇到了抗戰中的老對手——“鬼子兵”。
1947年1月7日,抗戰名将方先覺率部向吳忠所屬部隊的陣地發起進攻。國民黨部隊的火力很猛,槍炮聲震耳欲聾,吳忠一個箭步跨出指揮所,站在高地上眺望敵人的進攻隊列。望遠鏡裡是一副奇怪的景象:
敵人瞄準作得有模有樣,槍法也很準,貌似是些老兵。可行軍隊列卻稀稀拉拉的像捆爛稻草,而且一旦我軍組織反沖鋒,他們就丢下武器紛紛往回跑,而且根本不找掩護就這麼把後背暴露在解放軍的槍口下,表現得像剛上戰場的新兵蛋子。
行軍中的我軍戰士
不應該啊。吳忠心裡直犯嘀咕,他又定神看了一會,之後回指揮所抄起電話機打給了另一處陣地的團長:“喂喂喂,還頂得住吧,我看敵人火力很猛,莫非老将的美援給到了他們?”
友鄰部隊的團長回答道:“老夥計,頂得住,他們火力卻是很猛但好像打仗沒帶精氣神,老兄,這夥敵人很怪啊,我看他們不是尋常國民黨士兵。”
“哎,要不咱抓幾個俘虜過來問問不就什麼都清楚了。”
“就這麼幹,到底要看看他們是哪路神仙。”
預定的抓俘虜活動本來是在夜間展開的,可敵人實在不争氣,剛過下午三點就士氣低落消極防守了,五十八團和五十九團戰士們見到敵人這副衰樣個個像猛虎下山似地沖下陣地,結果本來隻想抓幾個俘虜,到後來卻直接拿下了敵人的陣地。吳忠是又好氣又好笑,早知道敵人這麼不經打,戰鬥哪還能拖到現在啊。
戰鬥結束後吳忠讓人擡了敵人丢下的裝備過來親自檢視,好家夥,這夥敵人手上拿的是清一色的日式裝備,什麼99式步槍,92式重機槍看的吳忠直流口水。雖然日式裝備趕不上美式裝備,可到底也比解放軍手上拿的家夥什強。吳忠在感慨自己發了筆小财時,手下的營長卻帶了一個令指揮部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消息:“團長,跟我們打到現在的可全是小日本鬼子啊!”
92式重機槍
“不可能,小日本完蛋兩年了,這會又從地裡冒出來了?”吳忠先是一驚,随後很快冷靜下來,“再說了,小鬼子的戰鬥力怎麼這麼差,我們能這麼輕易拿下陣地?”
“團長,我說的是千真萬确啊,你看看這槍,不都是日本造?還有那些俘虜,一句中國話不會講,我喊一聲八嘎又全都吓得縮成一團。不是鬼子還能是誰?”營長說的言之鑿鑿就差賭咒發誓了,半信半疑之下,吳忠決定在向上級報告之前,先自己去看下情況。
到了俘虜營裡,吳忠發現這批俘虜确實個子不高,很像抗戰時見過的日本矮冬瓜,再仔細聽聽他們的談話,果然叽裡呱啦地聽不懂。但有一點吳忠十分确信,他們講的絕對不是日語。跟鬼子打了這麼多年,吳忠雖然不會日語,但對日式發音相當熟悉。而俘虜的語音語調很像閩南那一帶的話。
隊伍裡沒有那一帶的人,吳忠拖着下巴想了一會兒後,從俘虜裡挑了一個看上去認識幾個大字的“文化人“出來。
你是哪裡人?
吳忠在一張紙片上寫道。
俘虜趕忙亮明身份:我不是日本鬼子,我是台灣人。
原來如此,吳忠解開了心中的疑惑,他雖然沒去過台灣,但在部隊裡了解到日本人自甲午戰争占領台灣後,就一直在那推行奴化教育,台灣的年輕人大多聽得懂日本話,就是不會講中國話。
日本占領下的台灣
确認了俘虜的身份後,吳忠假裝生氣地對“謊報軍情“的手下說:“你啊你,搞了個大烏龍,把中國人當成了日本人。差點讓首長都見了笑話。“
在接下來的筆談中,吳忠了解到這批俘虜來自整編七十師140旅,拿着的日本貨都是日本戰敗後留在台灣的。解放戰場上國民黨軍一退再退,局勢不利的國民黨當局迫切需要補充兵員,壯丁都抓到台灣去了。
這些來自台灣的年輕人什麼訓練都沒經過,剛下完輪船又被裝進了火車,再次見到太陽時已是在炮火連天的戰場,真是可憐可歎。吳忠一邊歎氣一邊讓管理人員好好對待這些俘虜,與吳忠交談的這位台灣人十分感動,自願幫吳忠當了翻譯,向俘虜解釋解放軍的寬大政策。在之後的魚台戰鬥中,更是在陰法唐的帶領下向敵人喊話,讓他們放下武器投降解放軍。
這一政治攻勢果然奏效,一整個台灣旅共兩千多人在旅長謝懋權的帶領下打了白旗,走出了工事。
三:為劉伯承“護法”,劉總司令差點“自投羅網”
1947年12月份,一項及其光榮的任務落在了吳忠的二十旅上,楊勇司令将劉伯承總司令以及中原局機關和野戰軍後指都托付給了吳忠他們。
吳忠需要保護機關機關挺進至淮西地區,從外線打擊包圍大别山的敵人。聽完任務後,吳忠腦子一熱,拍着胸脯說道:“保證完成護送劉“老先生”的任務。”
楊勇深知吳忠的脾性,瞧了他一眼,問:“怎麼個保證法?說來聽聽,你準備走哪條路,與友鄰部隊怎麼配合。”
楊勇上将
“這……”吳忠一時語塞,楊勇搖了搖頭:“你啊,你啊,怎麼當旅長了還是這麼容易上頭,這項任務很要緊,不是你拍個胸脯就能擔待得起的,你一定要改改你的臭脾氣。”他要來了地圖,細緻地給吳忠作了安排:“你們打前衛,走這條路時絕不能戀戰……”
楊勇本不是個婆婆媽媽的人,但這次他卻一而再地向吳忠叮囑細枝末節,可見此次任務的重要性。講到最後,楊勇說:“這次行動及其特殊,你啊遇到問題就直接請教劉伯承總司令吧,他精密的指揮風格夠你學一輩子了。”
“是,要是劉總司令掉了一根毫毛我就提頭來見。”吳忠挺直了腰闆。
部隊出發後不久天上便下起了小雨,下了半夜後雨停了。踩着雨點腳後跟而至的是一場罕見的濃霧,能見度急速下降,已不到10米。吳忠在濃霧裡默默祈禱:希望這場大霧能隐去自己這支部隊的行蹤。
突然濃霧裡響起一陣槍響,吳忠心頭一緊連忙帶着幾個文職人員趕到了現場。戰鬥早已結束,偵察參謀帶着兩個俘虜走了過來,可惜這兩人官職太小,吳忠沒審問出什麼有用的消息,隻知道他們是整編十一師的。倒是有一個連長,可惜沒抓住讓他跑了。
吳忠心砰砰地跳,直覺告訴他一個無形的危險在悄然逼近後方首長。于是他趕忙下令展開地毯式搜尋,挖地三尺也要把那個逃跑的連長抓回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個連長其實也沒跑多遠,一直藏在一個老鄉家裡,最終被從床底下揪了出來,被拉到了吳忠面前。
那個連長支支吾吾地,半天說不到點子上,吳忠将目光轉到了他随身攜帶的一個公文包上。打開後發現了一張地圖,吳忠看了一眼後,冷汗直接從腦門上流了下來——一整個整編十一師的兵力将露營地點跟吳忠的二十旅和後方機關預先標明的宿營地重疊到了一起!
解放戰争
“給我接後方指揮部隊。”吳忠立刻作了部署,可是沒想到電台根本連接配接不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在這場大霧中劉伯承總指揮和後方機關的所有同志很可能發現不了敵情,會自投羅網……
不能再指望電台了,吳忠先是讓作戰科長去通知劉伯承計劃有變,緊接着又将警衛班班長張合林派了出去,還給了他全旅的駁殼槍。
黎明時分兩撥人馬都沒帶消息回來,而劉伯承和指揮機關預定的宿營地小寨村,又傳來了不小的槍聲。
吳忠幾乎要急得昏了過去,好在作戰科長陳雷先趕了回來。吳忠剛松了一口氣,卻發現陳雷身後沒有劉伯承的蹤迹,心轉瞬又提到了嗓子眼。
陳雷慌慌張張地說:“沒找到劉司令員,霧太大了。“吳忠急得大罵,而後跨上馬鞍準備親自去小寨,楊勇一把拉住他的馬鞍:“你冷靜點,你的職責是指揮全局。“
正當吳忠按捺不住時,一個關鍵的電話打到了指揮所:劉總司令員十分安全,在六十二團的團部。
原來劉伯承和後方指揮所因為霧氣濃厚,跟着他的部隊幾次擦肩而過,到了小寨後或許是上天保佑,迎面走來了一個農民。劉司令員随口一問:“你們村有當兵的來了吧。“
“早來了,都砍了一夜的大樹,真攪得人不得安甯,老總你可要為我們說道說道。“
不對勁,劉伯承心一緊,雖然沒收到消息,但我軍士兵絕不可能損害老百姓的财産,而且隻是宿營天亮就走,我軍戰士沒必要原地修工事。
“王參謀你帶點人去看看情況,其餘人不要休息,随時準備轉移。“王參謀走到村子附近時驚動了敵人的哨兵,頓時槍聲大作,這也是吳忠聽到的槍聲。而後吳忠派出的第二撥人馬順着槍聲及時趕到,幫助劉伯承和後方機關與六十二團會合。
“馬克思恩格斯在天有靈。“聽完彙報後,吳忠和楊勇都長舒了一口氣。
劉伯承元帥
在一個多月的護送過程中,吳忠從劉伯承身上學到了很多值得研究一輩子的東西,而他鎮定自若的大将風範也給全旅将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吳忠回憶道:當劉伯承總司令員在村口的朝陽下漸行漸遠時,燦爛的陽光鋪滿了生機勃勃的中原大地,我想不久之後,整個中國都将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