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一:“活武松“大闹“模范地区“

1942年9月,冀鲁豫根据地在大扫荡下人口锐减,面积急剧缩小,活动在此的敌后抗日部队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吴忠当时是某团的一名作战参谋,写战斗月报是他众多职责之中的一项。但战士们在敌人的重兵合围下很难取得什么战果,吴忠挤牙膏似的只挤出了三百余字。

被旅长王秉璋认为是糊弄差事,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又兼战友们都在前线杀敌,自己却只能操弄着笔杆子,因此产生了一点小情绪。要知道吴忠可是曾在景阳冈以一人牺牲的代价,全歼日军一个小队而被称作“活武松“的一名猛将啊,他怎能受得了后方的单调生活。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少将吴忠

他的挚友李觉因此向教三旅政委曾思玉推荐吴忠,让他带兵打仗而不是只在机关里转悠。曾思玉认真考虑了这个提议,暗地里开始了对吴忠的考察。

吴忠虽然情绪有些低落,但他仍坚持阅读的好习惯,每天爱不释手地捧着毛主席的著作《一个及其重要的政策》。如何打击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呢,毛主席在文章中给了药方:把部队变精干一些,重视小部队的战斗。吴忠在阅读过程中想通了很多事,对抗战胜利的到来也加强了信心。

此外他还搞来一本《浮士德》,这本与战争毫不相关的诗歌也是吴忠的心头肉,每天花时间背诵诗歌段落。团里的同志们都打趣他,说他怕是要去大城市当个诗人了。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十几天后,李觉带来了好消息:“组织让你带部队了,还不多整几个菜来庆祝庆祝。”吴忠连忙追问:“去哪,去哪?”

李觉笑了一下,只吐出两个字:“昆张。”

昆张地区,即昆山、张秋地区,曾是我军的重要根据地,但已被敌人占领了,还被鬼子整成了“模范治安地区“。我党曾一连派了两支部队要去恢复根据地,打击敌寇的嚣张气焰,但都失败了。敌人在那修了碉堡封锁沟,把那变成了龙潭虎穴。现在,吴忠敢去闯一闯这个危险的地方吗?只见他来到曾思玉面前,缓缓伸出两根手指:

“可以是可以,但我有两个提议。”

“第一,领导们不能给我太多限制。尤其是活动范围,虽然我们最终目的要恢复昆张根据地,但不能在那块弹丸之地死磕,要以它为重点,同时在别的地方旁敲侧击,这也有利于调虎离山。”

曾思玉同意了这个提议,吴忠接着说:“我们想要恢复根据地的话,以三个连的兵力为宜,但不能一次性全投入进去。我想先带一个连进去刺探刺探敌情,顺便再扩大扩大群众间的影响力。为后续部队的到来打下基础。”

“完全赞同,你小子工作作了不少嘛。”曾思玉很满意吴忠的表现,就这样,在11月的一个傍晚。初雪骤至,天地苍茫,鲁西平原上寒风阵阵。吴忠带着一中队快速穿过黄河故道,越过了封锁沟,然而一个危机就此埋下伏笔。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日寇在抗日根据地设置的封锁沟

在部队到达了预定的宿营地点——赵坝村后,大批伪军就跟狗一样围了上来。敌人总兵力有五六百人,吴忠虽然不知道是哪里走漏了消息但他依然保持着镇定,他略一思索,便有了打败敌人的妙计。没错,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合围,吴忠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撤退而是进攻。

只见他先率部从敌人的结合处跳出包围圈,紧接着在向马营村奔去的路上埋下两个排的伏兵。敌人见我军人少,个个都想抢头功,而八路军战士埋伏的地点又偏僻又刁钻,伪军经过根本发现不了异常。

吴忠见敌人在追击过程中部队不断拉长,便撕下了狼狈逃命的伪装,端起一挺机关枪“哒哒哒”往伪军扫去。

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的伪军哪遭过老八路的枪子,顿时惊慌失措哭爹喊娘起来。敌人指挥官还想收拢被打散的阵型,提前埋伏下的战士趁势杀出,将伪军拦腰截断。

而且吴忠将伪军的坟墓特意选在了一片洼地,伪军想冲出来立刻遭到了八路军战士自上而下的打击,仅剩的十几人最后只好乖乖投降。

吴忠知道许多人也是迫不得已才帮鬼子卖命,大度地放了他们一马。伪军临走时,吴忠大笑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人,活武松吴忠、八路军战士又打回昆张了,再做坏事的话,老子要给你们记上一笔。“

“明白!“伪军回答得特别整齐,像在军训时给教官打报告。

同时吴忠也从伪军口中得知了他们暴露的原因:原来过封锁沟时,铁锹挖落脚点留下的痕迹没有及时清理,这才露了马脚。后来吸取教训的吴忠每次带部队过封锁沟和封锁墙时,总要带上一架特制的梯子。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敌后战场上我军奋勇拼杀

抗战胜利后,吴忠所在的团开始鸟枪换炮,不但总兵力达到了2100余人,还有了重机枪排,每个排有两挺马克沁重机枪。吴忠本人则成了这支主力团的团长,在红军时期就指挥过大阵仗的吴忠这下可乐开了花,他的部队终于不会被人讥笑成只会小打小闹的土八路了。

二:解放战场惊遇“鬼子兵”

在解放战场上,吴忠不再像抗战中那样受限于兵力与装备只能打打游击,但是在金乡之战中,他的部队却遇到了抗战中的老对手——“鬼子兵”。

1947年1月7日,抗战名将方先觉率部向吴忠所属部队的阵地发起进攻。国民党部队的火力很猛,枪炮声震耳欲聋,吴忠一个箭步跨出指挥所,站在高地上眺望敌人的进攻队列。望远镜里是一副奇怪的景象:

敌人瞄准作得有模有样,枪法也很准,貌似是些老兵。可行军队列却稀稀拉拉的像捆烂稻草,而且一旦我军组织反冲锋,他们就丢下武器纷纷往回跑,而且根本不找掩护就这么把后背暴露在解放军的枪口下,表现得像刚上战场的新兵蛋子。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行军中的我军战士

不应该啊。吴忠心里直犯嘀咕,他又定神看了一会,之后回指挥所抄起电话机打给了另一处阵地的团长:“喂喂喂,还顶得住吧,我看敌人火力很猛,莫非老将的美援给到了他们?”

友邻部队的团长回答道:“老伙计,顶得住,他们火力却是很猛但好像打仗没带精气神,老兄,这伙敌人很怪啊,我看他们不是寻常国民党士兵。”

“哎,要不咱抓几个俘虏过来问问不就什么都清楚了。”

“就这么干,到底要看看他们是哪路神仙。”

预定的抓俘虏活动本来是在夜间展开的,可敌人实在不争气,刚过下午三点就士气低落消极防守了,五十八团和五十九团战士们见到敌人这副衰样个个像猛虎下山似地冲下阵地,结果本来只想抓几个俘虏,到后来却直接拿下了敌人的阵地。吴忠是又好气又好笑,早知道敌人这么不经打,战斗哪还能拖到现在啊。

战斗结束后吴忠让人抬了敌人丢下的装备过来亲自检视,好家伙,这伙敌人手上拿的是清一色的日式装备,什么99式步枪,92式重机枪看的吴忠直流口水。虽然日式装备赶不上美式装备,可到底也比解放军手上拿的家伙什强。吴忠在感慨自己发了笔小财时,手下的营长却带了一个令指挥部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消息:“团长,跟我们打到现在的可全是小日本鬼子啊!”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92式重机枪

“不可能,小日本完蛋两年了,这会又从地里冒出来了?”吴忠先是一惊,随后很快冷静下来,“再说了,小鬼子的战斗力怎么这么差,我们能这么轻易拿下阵地?”

“团长,我说的是千真万确啊,你看看这枪,不都是日本造?还有那些俘虏,一句中国话不会讲,我喊一声八嘎又全都吓得缩成一团。不是鬼子还能是谁?”营长说的言之凿凿就差赌咒发誓了,半信半疑之下,吴忠决定在向上级报告之前,先自己去看下情况。

到了俘虏营里,吴忠发现这批俘虏确实个子不高,很像抗战时见过的日本矮冬瓜,再仔细听听他们的谈话,果然叽里呱啦地听不懂。但有一点吴忠十分确信,他们讲的绝对不是日语。跟鬼子打了这么多年,吴忠虽然不会日语,但对日式发音相当熟悉。而俘虏的语音语调很像闽南那一带的话。

队伍里没有那一带的人,吴忠拖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后,从俘虏里挑了一个看上去认识几个大字的“文化人“出来。

你是哪里人?

吴忠在一张纸片上写道。

俘虏赶忙亮明身份:我不是日本鬼子,我是台湾人。

原来如此,吴忠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他虽然没去过台湾,但在部队里了解到日本人自甲午战争占领台湾后,就一直在那推行奴化教育,台湾的年轻人大多听得懂日本话,就是不会讲中国话。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日本占领下的台湾

确认了俘虏的身份后,吴忠假装生气地对“谎报军情“的手下说:“你啊你,搞了个大乌龙,把中国人当成了日本人。差点让首长都见了笑话。“

在接下来的笔谈中,吴忠了解到这批俘虏来自整编七十师140旅,拿着的日本货都是日本战败后留在台湾的。解放战场上国民党军一退再退,局势不利的国民党当局迫切需要补充兵员,壮丁都抓到台湾去了。

这些来自台湾的年轻人什么训练都没经过,刚下完轮船又被装进了火车,再次见到太阳时已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真是可怜可叹。吴忠一边叹气一边让管理人员好好对待这些俘虏,与吴忠交谈的这位台湾人十分感动,自愿帮吴忠当了翻译,向俘虏解释解放军的宽大政策。在之后的鱼台战斗中,更是在阴法唐的带领下向敌人喊话,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解放军。

这一政治攻势果然奏效,一整个台湾旅共两千多人在旅长谢懋权的带领下打了白旗,走出了工事。

三:为刘伯承“护法”,刘总司令差点“自投罗网”

1947年12月份,一项及其光荣的任务落在了吴忠的二十旅上,杨勇司令将刘伯承总司令以及中原局机关和野战军后指都托付给了吴忠他们。

吴忠需要保护机关单位挺进至淮西地区,从外线打击包围大别山的敌人。听完任务后,吴忠脑子一热,拍着胸脯说道:“保证完成护送刘“老先生”的任务。”

杨勇深知吴忠的脾性,瞧了他一眼,问:“怎么个保证法?说来听听,你准备走哪条路,与友邻部队怎么配合。”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杨勇上将

“这……”吴忠一时语塞,杨勇摇了摇头:“你啊,你啊,怎么当旅长了还是这么容易上头,这项任务很要紧,不是你拍个胸脯就能担待得起的,你一定要改改你的臭脾气。”他要来了地图,细致地给吴忠作了安排:“你们打前卫,走这条路时绝不能恋战……”

杨勇本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人,但这次他却一而再地向吴忠叮嘱细枝末节,可见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讲到最后,杨勇说:“这次行动及其特殊,你啊遇到问题就直接请教刘伯承总司令吧,他精密的指挥风格够你学一辈子了。”

“是,要是刘总司令掉了一根毫毛我就提头来见。”吴忠挺直了腰板。

部队出发后不久天上便下起了小雨,下了半夜后雨停了。踩着雨点脚后跟而至的是一场罕见的浓雾,能见度急速下降,已不到10米。吴忠在浓雾里默默祈祷:希望这场大雾能隐去自己这支部队的行踪。

突然浓雾里响起一阵枪响,吴忠心头一紧连忙带着几个文职人员赶到了现场。战斗早已结束,侦察参谋带着两个俘虏走了过来,可惜这两人官职太小,吴忠没审问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只知道他们是整编十一师的。倒是有一个连长,可惜没抓住让他跑了。

吴忠心砰砰地跳,直觉告诉他一个无形的危险在悄然逼近后方首长。于是他赶忙下令展开地毯式搜索,挖地三尺也要把那个逃跑的连长抓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连长其实也没跑多远,一直藏在一个老乡家里,最终被从床底下揪了出来,被拉到了吴忠面前。

那个连长支支吾吾地,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吴忠将目光转到了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公文包上。打开后发现了一张地图,吴忠看了一眼后,冷汗直接从脑门上流了下来——一整个整编十一师的兵力将露营地点跟吴忠的二十旅和后方机关预先选定的宿营地重叠到了一起!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解放战争

“给我接后方指挥部队。”吴忠立刻作了部署,可是没想到电台根本连接不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这场大雾中刘伯承总指挥和后方机关的所有同志很可能发现不了敌情,会自投罗网……

不能再指望电台了,吴忠先是让作战科长去通知刘伯承计划有变,紧接着又将警卫班班长张合林派了出去,还给了他全旅的驳壳枪。

黎明时分两拨人马都没带消息回来,而刘伯承和指挥机关预定的宿营地小寨村,又传来了不小的枪声。

吴忠几乎要急得昏了过去,好在作战科长陈雷先赶了回来。吴忠刚松了一口气,却发现陈雷身后没有刘伯承的踪迹,心转瞬又提到了嗓子眼。

陈雷慌慌张张地说:“没找到刘司令员,雾太大了。“吴忠急得大骂,而后跨上马鞍准备亲自去小寨,杨勇一把拉住他的马鞍:“你冷静点,你的职责是指挥全局。“

正当吴忠按捺不住时,一个关键的电话打到了指挥所:刘总司令员十分安全,在六十二团的团部。

原来刘伯承和后方指挥所因为雾气浓厚,跟着他的部队几次擦肩而过,到了小寨后或许是上天保佑,迎面走来了一个农民。刘司令员随口一问:“你们村有当兵的来了吧。“

“早来了,都砍了一夜的大树,真搅得人不得安宁,老总你可要为我们说道说道。“

不对劲,刘伯承心一紧,虽然没收到消息,但我军士兵绝不可能损害老百姓的财产,而且只是宿营天亮就走,我军战士没必要原地修工事。

“王参谋你带点人去看看情况,其余人不要休息,随时准备转移。“王参谋走到村子附近时惊动了敌人的哨兵,顿时枪声大作,这也是吴忠听到的枪声。而后吴忠派出的第二拨人马顺着枪声及时赶到,帮助刘伯承和后方机关与六十二团会合。

“马克思恩格斯在天有灵。“听完汇报后,吴忠和杨勇都长舒了一口气。

“活武松”吴忠:智闯昆张,解放战场惊遇“鬼子”,掩护刘帅突围

刘伯承元帅

在一个多月的护送过程中,吴忠从刘伯承身上学到了很多值得研究一辈子的东西,而他镇定自若的大将风范也给全旅将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吴忠回忆道:当刘伯承总司令员在村口的朝阳下渐行渐远时,灿烂的阳光铺满了生机勃勃的中原大地,我想不久之后,整个中国都将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