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從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農民領袖郭子興起,到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稱帝,朱元璋征伐了16年,曆經險惡,其中也遇過貴人相助,在鄱陽湖之戰中還有名大将曾替朱元璋擋了9箭,這才留着條命,建立起了大明朝。

将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而事情要從至正二十年(1360年)說起,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自立為大漢皇帝,年号大義,控制了長江中遊地區,當時陳友諒的實力可不容小觑,僅水軍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是以陳友諒和朱元璋之間遲早有一場惡戰。

1363年,元末位于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張士誠派兵圍攻了小明王最後的據點安豐,小明王害怕,于是向朱元璋告急救援,朱元璋考慮到救安豐就是保應天,于是率兵前往救援,同時陳友諒也帶着大兵趕來。

将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陳友諒60萬水陸大軍趁機圍攻了洪都,占領了吉安、臨江、無為州,此時的局面是朱元璋帶着将士去了應天,主力軍由将士徐達負責,正圍攻廬州,朱元璋得知陳友諒圍攻洪都的消息後,分析了局勢,認為此刻陳友諒雖然兵力充足,但糧草等方面的問題,由于江水幹涸的緣故受阻,正是打擊陳友諒的好時候。

将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同年七月初六,朱元璋親自帶着20萬水軍,前往去救援洪都,先是派兵守住了泾江口,又派出另一支軍隊駐紮在南湖嘴,意圖切斷陳友諒退路,還派兵扼守武陽渡,防止陳軍逃跑,然後朱元璋帶着大軍進入了鄱陽湖。

這是一場生死對決,朱元璋知道,陳友諒也知道,陳友諒的兵力比朱元璋多,戰艦也比朱元璋的好,前期朱元璋的人馬并沒有讨到一點好處,而陳友諒的身邊還有名叫張定邊的生死兄弟,張定邊是元末第一猛将,向來戰無不勝,可謂是朱元璋的勁敵。

将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張定邊看到朱元璋所在的戰船後,就駕着一條小船趁亂靠近,然後沖了上來,連殺了3員大将,朱元璋性命攸關,并想要駕駛另一條船逃走,張定邊的目标就是朱元璋,步步逼近了朱元璋。

危急時刻,一個叫陳德大将力挺而出,為朱元璋擋了九箭,朱元璋又等來了大将常遇春,常遇春與張定邊大戰一番後,陳友諒那邊也已經告急,張定邊隻得撤退,後來陳德又得到最好的治療,又恢複了過來,繼續為朱元璋效力。

将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不過鄱陽湖之戰連續激戰一個月後,陳友諒的軍糧殆盡,後隻得拼盡最後一絲力氣突圍,但未能活着離開,朱元璋早将陳友諒的退路堵得死死的,最終陳友諒中箭而亡,鄱陽湖之戰也是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子。

洪武三年(1370年),陳德封臨江侯,8年後陳德因為舊傷複發,是以去世,朱元璋停朝三日,追封其為杞國公,谥号定襄。

将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不過陳德家為什麼還會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原因是在于胡惟庸案,宰相李善長等人均受牽連,陳德的兒子也被查出與胡惟庸謀反有關,結果被抄家,但朱元璋還是念及到陳德冒死救過自己,并留下了陳德孫子的性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