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諸多的神童,他們年紀雖小,但卻聰慧過人,就連大人都比不上他們。而曹沖就是其中之一。曹沖乃曹操的環夫人為其所生的第七子,他生來便智力超群,思維靈活,''曹沖稱象''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可見其的聰穎。
而識才善用的曹操為十分喜愛自己的這個兒子,甚至有傳言稱他已經暗定曹沖為自己的繼位者。但世事難料,這樣的一位天才少年,卻在年僅十三歲時便離奇去世了。
那麼曹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呢?為何其年僅十三歲就離奇去世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據史料記載,曹沖是因病而死的。
在正史《三國志》中,關于曹沖的死,也僅僅記載了一句話:''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而如果單純的從史書記載來看,曹沖或許也隻是簡單的死于疾病。況且在《三國志·華佗傳》中,也曾記載:''太祖歎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由此可見,或許曹沖是患了什麼疑難雜症,難以醫治,唯有華佗才有治愈的可能。但可惜華佗已被曹操所殺,是以曹操才會後悔不已。況且在曹操雖然一生有過二十幾個兒子,但是也有很多早早便夭折的,我們并不能排除曹沖就是這其中之一。況且曹操本身就患有痛風的毛病,或許曹沖生來就帶有某些基因病呢?
況且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因為醫療水準的限制,早夭的現象十分普遍,大部分的疑難雜症,即便是有醫生來治療,也并不一定能治愈。就算曹沖生于曹家,衣食無憂,生活水準算得上很高了,但由于當時的社會條件的限制,也不能保證曹沖一定會被治愈。是以,十三歲的曹沖或許是死于某些疾病。
第二、有些人認為,曹丕有殺害曹沖的動機。
據《三國志》記載:''沖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而當時年僅六歲的曹沖,更是曾利用實體原理,簡簡單單的解決了許多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難題。可見曹沖之聰慧。而知人善任的曹操對于自己這個聰慧至極的兒子也是極為喜愛的。
據史料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曹操更是不止一次在衆人面前誇贊曹沖,并流露出了想将位子傳給曹沖的想法。而這樣一來,曹丕也就自然有動機殺害曹沖了。因為曹丕本來就對那個位子虎視眈眈,若無曹沖,那麼自己就将會是最有可能登上那個位子的人。
而曹操對曹沖的過度疼愛以及重視,讓曹丕感到了威脅。本身自己是嫡長子,按理說曹沖并沒有很大的可能性繼承王位,但誰又能猜到曹操到底在想什麼呢?或許正思及于此,曹丕才對曹沖痛下殺手。而在曹沖死後,曹操傷心不已,曹丕趁機去安慰曹操。但曹操卻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更可見曹丕殺害曹沖的可能性。
第三、還有有人認為是另一位神童周不疑複仇殺了曹沖,但個人認為此觀點并無意義。
在三國時期,除了有曹沖一位神童之外。還有另一位神童,他便是周不疑。在曹操攻占荊州後,知道了周不疑這個人,便将其收入麾下。但周不疑的家人卻都死于曹操之手,僅從這點來看,周不疑與曹操确實是有血海深仇的。
于是就有人據此猜測,曹沖或許是被周不疑所殺的,目的就是為了報複曹操,還言之鑿鑿,說不然曹操為何會在曹沖死後不久就殺了周不疑呢?但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并不可靠。因為據史料記載,周不疑這個人與曹沖的關系十分要好,兩個都是天賦異禀,自然會惺惺相惜。即便是與曹操有血海深仇,也不會拿曹沖開刀。
況且若周不疑擁有殺害曹沖的能力,那麼如果拼死一搏的話,曹操怎麼着也得受些傷。既然如此,周不疑為什麼還要費盡力氣,并搭上自己的性命去殺害自己的至交好友,而不是直接向曹操報仇呢?可見這樣的觀點并不正确。至于曹操為何要在曹沖死後殺害周不疑,或許也隻是因為其甯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多疑性格而已。
由此可知,聰慧至極的曹沖年僅十三歲便去世,或許是因為某些難以治愈的頑疾。但也不完全排除有他人謀害的可能。
你是如何看待曹沖之死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