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圖/文 蘇天 房德華 朱虹 劉宗武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臨沂市郯城縣勝利鎮沙沃村村民在晾曬省級“非遺”木版年畫。(房德華攝)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非遺”傳承人張乃蒼在展示制作的挂門箋。(劉宗武攝)

“進入臘月,實在是忙啊,俺們制作的挂門箋不僅在當地供不應求,現在已經‘長翅膀’飛到國外喽……”郯城挂門箋第七代傳承人張乃蒼一邊同客商興緻勃勃地聊着,一邊不停地忙着手裡的活,還不時給孫子、孫女講要領,做示範。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郯城縣馬頭鎮萬高冊村村民在制作省級“非遺”挂門箋。(朱虹攝)

郯城挂門箋,又稱過門箋、門吊子,因春節張貼于門楣之上而得名。挂門箋起源于明末年間的郯城縣馬頭鎮小馬頭村,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運用“繪、剪、鑿、套、鑲、貼”等工藝制作而成的一門綜合性剪紙藝術,它通過豔麗的色彩、吉祥的寓意、喜慶的圖案和複雜的工藝,表現了人民對傳統春節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福。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萬高冊村村民在制作省級“非遺”挂門箋。(房德華攝)

張乃蒼家的牆壁上貼滿了各色各樣的挂門箋,圖案古樸精美、色彩豔麗喜慶、内容豐富健康。據他介紹,2016年,郯城挂門箋被列入山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它與木闆年畫、春聯等一起成為魯南蘇北地區傳統春節的文化标志。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勝利鎮沙沃村民間藝人在加工省級“非遺”木版年畫。(蘇天攝)

郯城木版年畫的集中産地主要在郯城縣馬頭鎮以及勝利鎮的沙沃村,分為四大系列,有近百個品種。郯城木版年畫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和原汁原味的審美藝術性。作為一種從門神演化而來的藝術,其原始的表現主題主要是那些有避邪禳災功能的神祗,後逐漸演拓到曆史故事、戲劇人物、民間傳說等主題。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臨沂市郯城縣勝利鎮沙沃村民間藝人在加工省級“非遺”木版年畫。(杜明涵攝)

郯城木版年畫用色考究,色彩絢麗,對比強烈,富有極強的視覺效果。圖案造型誇張奇特,線條粗犷飛揚,野趣橫生,表現出民間純正質樸的氣質和渾厚的氣度,充分反應了北方民族的審美取向。2013年,郯城木版年畫被列入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勝利鎮沙沃村民間藝人在加工省級“非遺”木版年畫。(房德華攝)

春節前夕,郯城挂門箋和郯城木闆年畫市場火爆,民間藝人們在題材創作上與時俱進、緊跟時代,又創作出了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主旋律作品,這些“非遺年貨”已成為郯城乃至山東深厚文化底蘊的獨特“符号”,深受廣大消費者和收藏家喜愛。

郯城“非遺年貨”美如畫

1月2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勝利鎮沙沃村民間藝人在加工省級“非遺”木版年畫。(杜明涵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