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給年輕人的建議:不要為了成為上司者,而試圖成為上司者!

馬斯克給年輕人的建議:不要為了成為上司者,而試圖成為上司者!

這是馬斯克在一次訪談中所說,“不要為了成為上司者或者其他什麼而試圖成為上司者,很多時候,成為上司者的人卻是不想成為上司者的人。”

衆所周知,所謂少年心事當拿雲,年輕人一直都有“做大事”的想法和追求,比如“先掙個小目标”之類。

但馬斯克認為年輕人不應該是這樣的動機,或者說,如果僅僅是為了發财和當老闆,那是很難成就一番事業的。

馬斯克建議,年輕人要樹立正确的目标,要努力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嘗試做一些有用的事,做對你的同胞、對世界有用的事情。”

除了馬斯克,喬布斯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有些時候人們會過來跟我說我想開個新公司,我就問‘為什麼’,他們說想賺很多錢,我說算了吧,這個理由不夠,大多數情況下,你是不可能成功的——那些被金錢驅動而開創公司的人,成功的例子很少——那些成功的人一開始未必想開創一個公司,他們隻是有一個想法,想要去實作,想要讓世界知道,是以他們經常必須(通過)開辦公司(的方式),不然沒人會搭理他們……”

雖然馬斯克曾表示他讨厭被人稱為“喬布斯第二”,但他的很多了解确實是跟喬布斯相近。也許,在商業和人文的一定高度上,兩人其實是一緻的。

馬斯克年輕的時候曾想要去網景公司找一份工作,但他後來覺得“沒有一家公司要我”,那還不如自己建立一家公司。

現在的馬斯克被視為商業科技創新領域的上司者,但如他所說,這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成為上司者的人卻是不想成為上司者的人”。

之是以說馬斯克和喬布斯這些事,是因為我覺得中國的很多創業者都在出發點想錯了,或許是因為傳統的世俗觀念影響,或許是過去企業界的慣性作用,我們的創業的功利性都太強了。

比如近些年網際網路領域的那幾個負面的案例,有的年輕創業者是為了謀求“上司者”的權威和影響力,有的人則是為了賺好多的錢,大家忙來忙去,說到底都是為了名利而已。

馬斯克給年輕人的建議:不要為了成為上司者,而試圖成為上司者!

其實,通過華為和其他同時代企業的對比,我們應該能意識到不同動機和出發點導緻的企業路線的不同。

如果隻是為了名利,那做企業的格局就小了,因為你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利己主義,是通過大家的努力來實作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這樣就會導緻企業的性質、戰略和決策等方面的功利主義、投機主義,就算你僥幸做“大”了,也是大而不強。

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落後,根本原因就在這裡,我們缺乏喬布斯、馬斯克這種“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情懷。

在很多企業家、老闆看來,不談錢是虛僞的,是很傻的,這就導緻中國企業界很少有任正非那樣由使命感驅動的企業家。

事實上,個人奮鬥必須考慮曆史程序,如果一個創業者想要成就大的事業,那他選擇的方向和創立的事業不跟曆史程序相結合是不行的。

華為的成功就證明了這點,蘋果公司、特斯拉等企業的成功也證明了這點。

是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哪怕你是一個很小的公司,你也應該有家國情懷。這就是發上等願,向高處立。

餘承東說他有個屢試不爽的理念,“定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這點值得中國的老闆們深思。

不要裝樣子,不要自欺欺人,唯大英雄能本色,真英雄一定是發自内心的。

要問一問你的内心想要什麼,你是怎麼個想法,馬斯克說他年輕時候就一直在考慮“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意義是什麼”這類的問題,他一直在想“什麼才是最有可能影響人類未來的因素?”,而不是“什麼是最好的賺錢方法?”

如果馬斯克是後者的思考模式,那他可以去做金融或律師之類的,以他的智力水準,早就發财了。

事實上,馬斯克年輕時候做的網際網路公司就讓他實作了财務自由,但他沒有去享受财富,而是投入到了火箭、電動汽車等創業項目中。因為他想讓人類實作星際生存,為地球找一個“備份”。

馬斯克給年輕人的建議:不要為了成為上司者,而試圖成為上司者!

在馬斯克、喬布斯這樣的人看來,不忠誠于内心的人生才是痛苦的,不值一過的。馬斯克表示,他不得不去特立獨行,不同凡響,“并不是我有多想當CEO,而更多的是:嘿,我覺得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應該去做,如果我不是CEO,我不确定是否會有人去做這些事情。”

對年輕人來說,創業維艱,相比打工,創業實在是不好玩,壓力巨大,非常困難,非常痛苦。

“如果你内心真的渴望做某件事,無論如何,你都應該全力以赴去做它,而不是隻在閑暇時間裡淺嘗辄止。因為隻有當你真正深入了,才會發現,有時事情會變得極其困難。”

或許,我們都應該聽聽馬斯克的建議,要做艱難而正确的事,而不是相反。

要知道,隻有去過那種有用的、有價值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值得過的生活。人生的幸福和意義,就在于利他主義,讓自己的人生融入到民族、國家和人類的命運中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