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作者:南方都市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你以為在這裡能遇見愛情,其實,這裡全是生意。”目前仍單身的受訪者李先生回想起自己差點掉進婚戀交友平台騙局的經曆,不禁感歎道。

網際網路時代,網絡交友日漸普及,不少單身人士通過網絡尋找良緣,婚戀網站、交友平台應運而生。據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婚戀交友市場規模達72億元,同比增長11.60%。網絡婚戀市場潛力巨大,婚戀交友平台在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以婚戀交友為名的網絡詐騙及色情服務、個人隐私洩露、使用者資訊稽核不嚴、收費服務不兌現等問題突出。

使用者在婚戀交友平台有過哪些遭遇?公衆對婚戀交友平台是否信任?有哪些措施可提高婚戀交友平台可信度?南都民調中心于2021年12月下旬,主要面向婚戀交友平台使用者發起問卷調查,并于近日釋出《婚戀交友平台公衆信任度調查報告(2021)》。

報告顯示:找戀愛或結婚對象是使用者受訪者使用婚戀交友平台的首要目的,占六成半;但五成使用者受訪者表示在平台上遇到過騙局,其中“假裝戀愛,以各種目的索要錢财”的騙術最為常見;四成半使用者受訪者或其身邊人遇到過“殺豬盤”,其中近七成使用者受訪者或其身邊人遭遇财産損失;六成使用者受訪者遇到過色情内容,五成使用者受訪者遇到過色誘裸聊;六成使用者受訪者遇到過個人資訊被洩露,平台過度采集個人資訊、私自提供資訊給第三方等問題突出;七成使用者受訪者在平台消費過,但四成人反映相關承諾效果并未兌現。在全體受訪者中,對平台持信任度态度者不足四成,受訪者最希望平台加強使用者稽核業務,同時建議在微信公衆号、微網誌、抖音等新媒體定期向公衆推送防詐騙資訊。

使用目的:

六成半受訪使用者為了找婚戀對象,90後使用者更想擴大社交圈認識新朋友

大家使用婚戀交友平台的目的是什麼?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5.24%的使用者受訪者表示“找戀愛或結婚對象”是使用婚戀交友平台的首要原因,其次有59.62%表示想“擴大社交圈,認識新朋友”,還有47.02%表示“無聊時想找人聊聊天”。互動年齡段分析發現,80後使用者受訪者更多是“找戀愛或結婚對象”,占61.11%,而90後選擇“擴大社交圈,認識新朋友”的比例更突出,占66.54%。

目前有哪些婚戀交友平台被廣泛使用?調查結果顯示,陌陌(67.27%)、探探(59.62%)位列第一梯隊,其後Soul(32.62%)、伊對(24.86%)、珍愛網(23.96%)、百合佳緣(百合網和世紀佳緣)(21.60%)等平台處于第二梯隊,比例相差不大。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常見陷阱:

受訪男性使用者常碰到色誘裸聊,受訪女性使用者更多遇到戀愛名義騙錢

本次調查中,53.5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身邊的人在婚戀交友平台上遇到過騙局,其中37.46%表示“偶爾遇到”,16.09%表示“經常遇到”,僅36.67%表示“沒遇到過”。

他們都遇到過哪些騙術?調查發現,“假裝戀愛,以各種目的索要錢财”“捏造虛假身份(性别、年齡、職業等)”“已婚人士隐瞞婚姻狀況”是使用者受訪者遇到過較多的騙術,比例依次是55.88%、49.58%、46.64%。從不同性别來看,男性使用者受訪者表示遇到過“色誘裸聊錄屏/截圖,以此進行敲詐勒索”的情況更多,占43.09%,女性使用者受訪者表示遇到過“假裝戀愛,以各種目的索要錢财”,占55.15%。

行騙者的目的是什麼?有54.20%的使用者受訪者認為騙子既想騙财又想騙色,30.88%認為想騙錢,14.71%認為想騙色。進一步問及行騙者的身份,52.52%的受訪者認為是平台使用者,11.34%認為是平台員工,35.50%表示兩者都有。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來自浙江的90後程女士(化名)在平台認識了一位比她年長5歲的男生。兩人都喜歡玩網遊。有了共同話題,雙方很快确定了情侶關系。交往半年後,對方說自己資金出現問題,程女士就為其提供各種生活補助,包括房租、吃飯、車油費等日常開銷。“但我沒想到他竟然已婚,還騙我結婚一個月就離了。”她說對方隐瞞了婚史,且一直沒有提供離婚證和畢業證書。因産生懷疑有過多次争吵,最後對方動手打傷了她。程女士報了警,但警方僅以治安處罰的方式将對方行政拘留了八天,而她因受傷做了手術住院一個多月,“我以後生孩子都成問題,後來還知道他并沒有離婚。”

“殺豬盤”:

四成半受訪使用者或其身邊人遇到過,近七成人蒙受錢财損失

近幾年,網絡交友詐騙花樣百出,尤其是“殺豬盤”問題頻現。據廣州警方去年11月24日通報,近期受理被騙損失超100萬元的“殺豬盤”詐騙案件6宗,事主均是通過網絡聊天與網友确定“情侶”關系後,被對方誘導在虛假投資平台多次轉賬充值受騙。

公衆在婚戀交友平台有沒有遇到過“殺豬盤”?本次調查結果顯示,46.79%的使用者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身邊人在婚戀交友平台上遇到過“殺豬盤”,48.71%表示知道“殺豬盤”,但沒遇到過,還有4.50%表示不知道。細分來看,使用者受訪者表示遇到過博彩盤(59.21%)、投資盤(57.03%)、理财盤(52.67%)的情況較多。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80後受訪者李女士是廣州人,在婚戀交友平台遇到過“操盤手”,但謹慎的她最終沒有掉進“殺豬盤”。“我曾經在平台上認識了一個看起來幹幹淨淨的男生,發現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狀态都很相似,後來也互加了微信。”她說大家會分享日常生活,對方總能發出符合特定場合、特定時間所做事情的照片。“比如晚上睡覺前,他發給我的照片是穿着睡衣,拿着茶杯的。可以做到這麼細節,我當時還沒懷疑他。”直到對方發了幾組理财産品照片過來,并開始誘導她投資理财。“他說投資回報高、不買就虧了。我還發現他出現‘記憶錯亂’,将其他的人情況說成是我,我覺得他應該是一對多人聊天。”她才立即将對方舉報拉黑。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能像李女士一樣避開網絡騙局。本次調查中,有69.1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身邊的人在網絡騙局中損失了财産,55.84%表示情感受到傷害。進一步了解情況時,過半受訪者表示損失了5萬元以下,其中損失了1萬元以下的比例是23.66%,損失了1到5萬元的比例為34.14%;還有近10.00%的受訪者損失金額在20萬元以上。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來自南京的90後受訪者阿玲在平台認識了一位84年生、自稱離異的男士。當時正在與先生鬧離婚,得不到家庭溫暖的她,選擇将情感寄托在網絡交友上。“我們在平台上聊了幾天後就加了微信。他一般下午聯系,平時聊天會充分地肯定我、鼓勵我,讓我對未來充滿憧憬。比如設定買車買房的小目标,冬天去三亞旅遊等等。”

但不到兩個星期,對方開始教她在名叫“聚富盈”的軟體進行投資理财,中途還下載下傳了名叫“泡泡”的聊天軟體,要求在上面聊天。“每次單筆投資轉賬不能超過5萬元,而所謂的‘投資’隻在初期給了點‘甜頭’。”阿玲說,她最初在軟體上成功提現了3000多元,第二次又提了6000多元,有時對方會還在她的賬号上充值以表示“鼓勵”。“後來我才發現他的充值記錄是假的。客服也不斷以‘多地IP位址登入,多人代充’為由要求我繳納保證金來清除違規記錄,而且不能從軟體賬戶上扣除,需繳清後才能提現。”阿玲表示對方和客服都沒有向她提過該“違規事項”。直到投資的錢無法拿出,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2021年10月4日阿玲已向當地警方報案,但截至發稿時止,案件仍未有任何進展,“警察對我說追回錢的希望不大,對方應該是團夥作案且核心人物很可能在境外,加上每次轉賬的銀行賬戶都不同,增加了追捕執法難度。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聚富盈”客服要求受訪者阿玲繳納保證金的聊天記錄截屏(左),以及她的部分轉賬記錄截屏(右)。受訪者供圖

色情問題:

五成受訪使用者遇到過色誘裸聊,受訪男性使用者占比更高

婚戀交友平台除了出現網絡騙局外,還存在色情問題。2019年4月16日,國家網信辦啟動小衆即時通信工具專項整治,首批清理關停“比鄰”“聊聊”“密語”等9款傳播淫穢色情資訊,或為招嫖賣淫、售賣淫穢色情音視訊等提供推廣和平台服務的即時通信工具。

而本次調查也發現,有64.2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身邊的人遇到過色情内容,其中“經常遇到”占23.96%,僅27.33%的受訪者表示“沒遇到過”。從不同性别來看,男性使用者受訪者(72.13%)表示遇到過色情問題的比例高于女性使用者(52.51%)。

使用者在婚戀交友平台上遇到過哪些色情内容?調查結果顯示,58.49%的使用者受訪者反映遇到過部分使用者使用色情昵稱或頭像,51.84%遇到過部分使用者色誘裸聊、截圖或錄屏,還有51.84%收到色情圖檔、語音或文字騷擾等。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90後受訪者李先生從事醫療行業,由于工作繁忙且社交圈子小,他便嘗試在婚戀交友平台認識更多異性朋友,使用過探探、Soul、珍愛網等等。在一次“網絡偶遇”中,他比對到一個頭像好看的女士,後來對方邀請互加QQ。“當時我們關系有點暧昧,我也答應加了她QQ,但她竟然想誘導我裸聊。”李先生回想起來,尴尬地笑了笑說,對方發了一個可以采集手機通訊錄的木馬APP讓他安裝裸聊。他發現不對勁,馬上在騰訊安全中心查了詐騙案例,“沒想到當時排列第一的就是裸聊詐騙,我好像被澆了一盆冷水,頓時清醒了。”

個人資訊洩露:

受訪女性使用者稱更常被電話短信騷擾

國家網信辦官網在2021年6月11日釋出《關于Keep等129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情況的通報》,其中提到婚戀相親類App中的珍愛網(7.18.6版本)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資訊等”的問題。相關資料亦顯示,世紀佳緣(8.19.2版本)存在“私自收集個人資訊;私自共享給第三方;強制使用者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的問題。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國家網信辦官網在2021年6月11日釋出《關于Keep等129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情況的通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2022年1月11日,資料網站顯示世紀佳緣(8.19.2版本)存在一項軟體違規問題。

婚戀交友平台存在過度采集個人資訊、洩露使用者隐私等問題,使用者是否願意在平台上進行個人資訊認證?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使用者受訪者表示進行過手機認證和實名認證的情況較多,分别占70.30%和64.12%,但學曆認證(41.06%)、婚姻認證(37.23%)、視訊認證(28.12%)的比例相對較低。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使用者在婚戀交友平台送出相關個人資料後,是否遇到過個人資訊洩露的情況?調查資料顯示,有62.0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身邊的人遇到過個人資訊洩露,其中42.63%表示“偶爾遇到”,19.46%表示“經常遇到”,27.00%表示“沒遇到過”。

遇到過個人資訊洩露的使用者受訪者中,56.34%反映“平台過度采集使用者個人資訊”,51.99%表示“平台私自提供個人資訊給第三方”,50.54%認為“聊天/浏覽記錄被平台過度查閱”。互動分析發現,男性使用者受訪者表示遇到過“聊天/浏覽記錄被平台過度查閱”的問題較為突出,占53.78%,而女性使用者受訪者在“頻繁收到營銷電話或短信”的比例更高,占45.05%。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受訪者李女士表示,自己在珍愛網注過冊,卻收到我主良緣平台的短信和電話。“該平台紅娘不停打電話叫我去門店看看。”李女士說自己在珍愛網進行了實名認證和手機認證,懷疑個人資訊遭到洩露。是以經曆,她表示不會将學曆證明、财産證明等資料送出給婚戀交友平台。

研究員在2021年12月15日嘗試在世紀佳緣、百合網、探探三個平台注冊,均隻需填寫手機号碼即可注冊登入使用,登入後可自行完善性别、年齡、婚姻狀态、擇偶需求等個人資訊。但研究員并未在優緣婚戀平台注冊,卻收到該平台的動态短信。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南都研究員并未在優緣婚戀平台注冊,卻在2021年12月24日收到該平台的動态短信。

調查還發現,使用者受訪者反映遇到過騙子套取使用者個人資訊公布在色情網站上、個人身份證資訊被盜、銀行賬号被盜的比例依次是43.84%、21.92%、12.50%。

婚戀交友平台在保護使用者隐私方面是否盡責?近四成使用者受訪者認為平台盡責情況一般或不盡責,更有高達六成非使用者受訪者認為平台盡責情況一般或不盡責。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付費服務:

體驗到承諾全部兌現的受訪使用者不足三成

今年1月5日,澎湃新聞報道了多位消費者投訴世紀佳緣平台虛假承諾誘導消費、先交錢再簽合同、合同内容與前期宣傳不符、申請退款要扣服務費等問題。報道中,來自上海的吳女士反映,她在世紀佳緣上海浦東店花費48800元購買的“百合佳緣一對一服務”存在霸王條款,當晚就聯系商家要求退款,但商家拒絕了她的訴求;來自廣州的李女士表示,她在世紀佳緣廣州珠江新城vip中心簽訂了價值68800元的一對一相親服務套餐,要求退款後,被告知退款不僅要承擔違約金,還要扣除“見面費”。

到底有多少使用者在婚戀交友平台消費過?調查資料顯示,72.1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身邊的人在婚戀交友平台有過消費。其中,半數受訪者消費了1000元以下;消費501至1000元的比例最高,占25.59%;消費1001至3000元的比例位列第二,占19.97%。

互動分析發現,消費1001-3000元的男性使用者受訪者占22.44%,而女性僅占15.83%。進一步互動消費金額與消費目的發現,使用者受訪者消費越多,期待擷取平台精準推薦使用者的比例越高,其中消費20001-30000元的使用者受訪者選擇該項的比例占55.56%,而消費301-500元的使用者受訪者在該項僅占43.27%。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使用者在婚戀交友平台消費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使用者受訪者表示想獲得多種交流方式權限(54.60%)、擷取平台精準推薦使用者(50.55%)、享受人工紅娘比對服務(47.89%)、解鎖檢視對方資訊(46.18%)是主要原因。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使用者在婚戀交友平台的付費服務是否達到承諾的效果?調查發現,28.71%的使用者受訪者表示“全部達到”,57.57%表示“部分達到”,10.45%認為“完全達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付費20001-30000元的受訪者中,有近兩成人表示服務效果“全部達不到”。可見在婚戀交友平台付費越多,服務效果不一定越好。

受訪者在調查中還反映了在平台遇到過的消費問題,有43.84%的使用者受訪者表示遇到過“強制充值才能解鎖聊天/查閱等功能”,42.28%表示遇到過“平台誇大宣傳,承諾不兌現”,38.69%表示遇到過“退費難,平台拖延時間”,還有34.01%遇到過“未享受服務卻被扣費”問題。

90後受訪者Jack來自惠州,他說父母頻繁催自己找對象。偶然看到我主良緣在微信公衆号的推送廣告,抱着試試的心态購買了6000元的會員服務。“紅娘推薦前三位是VIP一對一進行,服務态度比較好。但過了三位之後,我基本被‘放養了’。”他表示,後期平台向他推薦的頻率不斷減少,多數需要主動詢問情況。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信任度: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受訪者最希望加強使用者稽核

在婚戀交友平台戀愛交友的成功率如何?調查資料顯示,全體受訪者中,42.14%認為成功率比較大或非常大,32.84%認為成功率一般,25.02%認為成功率比較少或非常小。在使用者受訪者中,有45.57%的人認為成功率比較大或非常大,31.06%認為成功率一般,23.37%認為成功率比較小或非常小;在身邊人有使用者的受訪者中,有39.70%的人認為成功率比較大或非常大,35.68%認為成功率一般,24.63%認為成功率比較小或非常小。

大家對婚戀交友平台的信任度如何?調查發現,全體受訪者中,38.09%的人對婚戀交友平台持信任的态度,61.91%持一般或不信任的态度。細分來看,在使用者受訪者中,41.19%的人持信任的态度,58.81%持一般或不信任的态度;而非使用者受訪者對平台的信任度更低,僅24.00%的人持信任的态度,高達76.00%的人持一般或不信任的态度。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針對婚戀交友平台層出不窮的網絡騙局、隐私洩露、收費服務承諾不兌現等問題,有哪些舉措能提高其可信度?調查中,希望平台加強稽核業務能力(52.42%)、采用科技手段對使用者資訊進行加密(50.54%),強制使用者實名認證及使用(45.20%)、平台及時銷毀已完成或退出服務的使用者賬号(44.41%)、加強對婚戀交友平台的監管力度(40.65%)等訴求位列前五。

除此之外,有哪些途徑能有效提高平台使用者個人防範意識?受訪者建議微信公衆号、微網誌、抖音等新媒體定期推送防詐騙資訊的比例最高,接近70.00%;其次是建議政府或公安部門舉辦反詐專項活動,占66.27%。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結語: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受訪者對網絡婚戀交友有一定需求,超六成受訪使用者希望通過婚戀交友平台找到自己的心儀對象,不少受訪者願意付費獲得平台個性化精準服務。

但另一方面,調查結果也反映出由于行業治理與平台監管不到位,婚戀交友平台在使用者稽核、内容把關、資訊保護、服務保障以及承諾兌現等方面存在各類問題,使得受訪使用者對平台信任度普遍不高。首先是使用者稽核不嚴導緻的網絡騙局“花樣”百出,超五成受訪使用者表示自己或身邊人在婚戀交友平台遇到過騙局,其中假裝戀愛索要錢财最為常見,還有四成半受訪使用者表示自己或身邊人在平台遭遇過“殺豬盤”。其次是内容把關方面,色情内容較常見,超五成受訪使用者表示遇到過平台其他使用者使用色情昵稱或頭像、色誘裸聊、色情資訊騷擾等情況。第三,在個人資訊洩露問題方面,反映平台過度采集個人資訊、私自提供資訊給第三方等問題的受訪使用者占比均超五成。此外,在付費服務方面,僅兩成使用者受訪者認為平台付費承諾服務能全部達到效果,強制充值聊天、誇大宣傳等問題突出。

基于上述問題,課題組希望通過調查推動相關責任主體從行業治理、平台監管、個人防範等方面加強監督與引導。

一是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行業監管與平台治理。近年來,為整治婚戀交友平台亂象,國家層面釋出了多部法律法規。2017年,共青團中央、民政部等部門出台《關于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協調推動工商、工信、公安、網監、機關職能等部門的協同關聯,推動實名認證和實名注冊在婚戀交友平台的嚴格執行。但政策的執行落實仍有改善空間,各職能部門的管理系統應做到資訊互聯互通,并對外公示,真正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對各類婚戀交友平台進行資格認證、違規登記、扣分處罰等。

二是婚戀交友平台應加強自律自治與信用建設。平台應嚴格進行員工資質認證與考核教育訓練,確定使用者稽核、隐私保護、内容把關等方面落實執行。同時可利用科技手段對使用者資訊、認證内容等進行真實性、合規性檢驗排查。

三是加強防騙宣傳引導,提升使用者自我防範意識。對于平台使用者,廣州市警察局提醒大家注意的方面:第一,個人資訊不明确。騙子除了“高富帥”“白富美”的照片之外,涉及的個人具體身份資訊都是模糊甚至空白的,各種理由拒絕與事主見面。第二,過分的體貼關心。騙子往往會表現得主動熱情、貼心乖巧、懂事孝順,很快就“順利”與事主發展為戀愛關系。第三,以各種理由索要錢财。騙子在前期“煽情”鋪墊後,以欠款、看病等理由要求事主轉賬。一旦事主提出質疑,騙子就以分手要挾,事主往往難以分辨。第四,未知連結不點選,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資訊不透露,轉賬彙款要核實。另外,96110為反電信網絡詐騙專号,市民如遇可疑情況,可撥打咨詢求助。

大家還可以利用反詐小程式,識别各種詐騙伎倆。例如騰訊安全中心小程式、廣州反詐中心研發的“穗安防詐”小程式,均設有查詢可疑微信、QQ号、手機号和連結的功能。

婚戀交友平台信任度不足四成,五成半受訪使用者曾遇戀愛陷阱

騰訊安全中心小程式頁面截圖(左)、“穗安防詐”小程式揭秘“殺豬盤”詐騙手法(右)。

調查概述:

南都民調中心于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1月4日開展本項調查,通過線下走訪、電話采訪和網絡問卷調查相結合,共回收有效問卷1011份。其中,男性受訪者占58.95%,女性受訪者占41.05%。從年齡段來看,90後占59.94%,80後占25.12%,00後占8.70%,70後及之前占6.23%;從學曆狀況來看,大學學曆者占50.15%,大專學曆者占27.50%,高中/中專學曆者占11.47%,碩士或以上學曆者占8.51%;從月收入來看,月收入5001-8000元占33.23%,8001-10000元占23.24%,3001-5000元占18.89%,10001-15000元占10.98%。

由于本次調查問卷在婚戀交友平台相關小組或群聊中轉發推廣,是以使用過相關平台的受訪者比例較高。其中,48.2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使用過”婚戀交友平台,19.49%表示“身邊的人使用過”,19.88%表示“自己及身邊的人都使用過”,僅12.36%表示“都沒使用過”。

從使用者性别來看,表示“自己使用過”的受訪者中,男性占67.60%,女性占32.40%。從使用者年齡段來看,90後占61.80%,80後25.40%,00後占7.3%,70後占3.6%。從使用者學曆狀況來看,大學學曆者占53.20%,大專學曆者占28.80%,高中或中專學曆者占10.20%,碩士學曆者占5.90%,國中或以下學曆者占1.60%。

社會調查與公共輿情研究課題

社會群體與公衆心理研究

項目出品:南都民調中心

項目監制:謝斌 張純

項目主持:文轶然

項目執行:南都研究員 麥潔瑩 文轶然 謝小清

實習生 翁婉婷 溫依婷 杜美玉 向子欣

支援平台:南方都市報官方微信公衆号 咩事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