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宋、元襄樊之戰,講起來篇幅有點長。

戰役成敗事關南宋生死存亡的襄陽保衛戰,自1267年元軍發起進攻、直到1274年襄陽守将呂文煥投降為止;宋、元兩軍激烈攻防持續六年多,見證了三件事。

1:元對天下的志在必得之心。

2:南宋普通軍民的不屈與堅韌,軍中基層士卒的敢戰。

3:繼續執行“文武分道”之策的南宋缺大将,宋朝統治者、士大夫文官階層的短視、懦弱與無能。

大宋不缺戰士,唯獨缺少統率戰士的人。話又說回來,要是真的又出了個擅長統率三軍戰士的嶽飛式大将,那用不着敵人動手,大宋自已會把他除掉的。

北宋聯金滅遼,然後遼滅,金滅北宋。

南宋聯蒙滅金,金滅,然後元滅南宋。

當不識刀兵的純文人們掌握了決策權之後,視武臣如草芥,總是把和平希望依賴并寄托在“别人的善良與守信”之上,然後自己一次又一次成了别人的砧闆上的魚肉。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大将劉整被逼叛宋,向忽必烈獻上奪襄陽之計,為南宋掘好了墳墓。

南宋對武臣的猜忌,使得能戰的大将們死得死、逃得逃。

自從殺嶽飛之後,朝廷對統兵将軍們更是想殺就殺,想貶就貶,随心所欲,全無忌憚。

元軍對宋攻勢稍一緩解,在賈似道主持下,南宋又一次以核查軍費肅貪為名,例行清洗武臣。

将軍趙葵、史岩之、杜庶等是以罷官,還被勒令賠償。

名将向士璧下獄,被逼而死,家族又被拘押償付軍需。

名将高達、曹世雄不滿賈似道所為,一個罷官,一個被羅織罪名逼死。,

在釣魚城之戰時立下了蓋世奇功的王堅,被罷兵權調任文職,不久也抑郁而死。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公元1261年六月。

大宋清洗武臣的刀子,架上了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撫副使劉整的頸脖。

劉整在金末時投宋,隸屬于繼承了嶽家軍遺産的南宋名将孟珙麾下。其人善騎射、有将略,骁勇有謀,屢立奇功,憑着戰績終獲升為鎮撫一方的大将。

正所謂:君之視臣如土芥,臣則視君如寇仇。

世上并非人人都是嶽武穆。當朝廷要卸磨殺驢時,驚恐萬分的劉整走投無路下,隻得叛宋而投了元。

後世有宋史專家認為:“宋元後期戰争的關鍵人物并非元丞相伯顔,而是南宋降将劉整...”

這個結論,是非常有道理的。

劉整獻策與元軍的襄樊布局。

一:

襄樊的地理:北上連通中原、西北;東西接吳越、巴蜀;南據荊楚、利盡南海。自古為兵家必争、用武之地。

劉整入元後,先進勸忽必烈曰:

“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為正統。”

又為其謀劃滅宋方略,指出:

“攻宋,宜先攻取襄樊,再由漢水順流入長江,南宋将可一鼓而平也。”

而事實上,當元軍用六年苦戰攻克襄樊後,南宋國土被攔腰切斷,真的就開始了一潰千裡之勢,直至滅亡。

二:

公元1262年。

早有此意的忽必烈接受了劉整之策,确定了先攻襄樊再行滅宋的戰略,展開了戰前布局。

元軍先用重金賄賂,麻痹了南宋襄陽守将呂文德,取得了在襄陽附近開榷場、築城堡的權利。

當元軍正式展開襄樊攻勢時,這些城堡就成了擋在南宋援軍面前的攔路虎。

文官對武臣的蔑視與不間斷清洗,讓宋朝将領變得越來越愚蠢,由此可見一斑。

元軍攻略襄樊的戰役展開。

公元1267年。

元朝蓄勢待發的滅宋大戰正式發動,第一步就是攻取襄樊。

忽必烈征發了十萬步騎,以速不台之孫、名将阿術為都元帥,劉整為将,又遣樞密副使史天澤、驸馬忽剌出為督師;大軍雲集,直撲襄陽。

元軍騎兵對襄樊周邊的立威式掃蕩。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八月。

元軍都元帥阿術巡視襄陽周邊,上虎頭山,親自探察地形及宋軍布防。

随後,阿術率精騎四出掃蕩,先入南郡,攻取仙人栅、鐵城栅等宋軍營寨。

元軍骁騎馳騁如風,宋軍攔截而不得。

阿術在回兵時,又“立虛寨,設疑火”,布下埋伏,引誘宋軍來攻。然後伏騎突擊,一戰殲宋軍萬餘人。

由此,元軍士氣高昂,而宋軍諸城守将則膽戰心驚。

宋軍的襄樊城防。

襄樊,就是襄陽與樊城,兩座城池夾漢水而立。

南為襄陽、北為樊城,兩城相為犄角、皆是城高而堅厚;而二城之中,積儲豐厚,糧草可供十年之用。

而襄陽與樊城夾水而築的妙處為:就算陸上交通阻斷,仍可憑借宋軍水師之優勢,從漢水運送糧食,軍器,衣甲往援襄樊。

仍可從漢水運送糧食,軍器,衣甲到襄樊,

南宋大将多庸碌,而基層将領官兵卻不乏敢戰者,城内軍民同仇敵忾、兼士卒甲械精良。

使得元軍攻城,屢屢受挫。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鑒于襄樊城防堅固,元軍放棄了速勝,采取了一邊大練水軍,一邊圍城打援的戰術。

襄樊既然非強攻可下,元軍改變了政策,不求速勝,決定以重兵長期圍困。

忽必烈不斷增兵,尤其是調派了大量擅長于山地攻堅與水上作戰的漢軍力量開往襄樊。

為了加強元軍水戰能力,元軍前方都元帥阿術,又奏請朝廷調集工匠大造戰艦,前後計造了大小戰船五千艘,又在襄樊西訓練水軍出七萬人。

這些舉措,不但加強了元軍對漢江的控制,而且為後來南下渡長江、徹底滅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元軍的築壘圍城。

元軍環繞襄陽修築長圍,陸續建造了白河口、鹿門、新城、楚山、百丈、漫河灘等大小城堡。

為切宋軍水師入襄樊,元軍還在漢江兩岸築營寨,并擇江心洲修築堡壘,稱為:“築台漢水中,與夾江堡相應。”

至此,從最大程度上阻斷了宋軍的水陸支援通道,完成了對襄樊的戰略包圍。

元軍的圍城打援。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包圍襄樊的五六年間,元軍屢挫來援的宋軍。

其中較大的戰鬥有:

(1)至元六年新堡之戰、虎尾洲之戰;

(2)至元七年萬山堡、灌子灘之戰,

(3)至元八年的鹿門、百丈山、湍灘之戰

(4)至元九年的櫃門關之戰。

以上日期皆為元朝年号。

這些戰鬥,大多由都元帥阿術親臨指揮,元軍每戰皆勝,重創了南宋的援軍,并嚴重動搖了宋援襄諸軍将領的戰鬥意志,最後達到了徹底孤立襄樊的目的。

“沖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冒死入援襄樊的豪傑張順、張貴兄弟與三千義軍。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公元1272年3月。

此時,已經是襄樊被圍的第5年。襄陽城仍然堅固,但樊城的外城被攻破,宋軍退守内城。

援軍屢被擊滅,外援斷絕,襄樊城中雖有糧食,但嚴重缺乏食鹽、布帛等物資。

南宋權相賈似道仍然認為,元軍的主要戰略進攻方向并非襄陽,援襄前線各路大軍,拖延不進,又缺統一協調指揮。

這時,南宋僅存的名将李庭芝移屯郢州,欲盡力援救襄樊,卻處處受另一大将範文虎掣肘,有心而無力。

于是,李庭芝委任義軍首領、壯士張順、張貴兄弟二人為都統,募集三千敢戰民兵,從水路行舟,滿載物資,伏于襄陽西北百餘裡的團山下,準備找時機突破元軍防線入援襄陽。

當此九死一生之際,三千民兵,人人振奮,毫不畏懼。

五月二十日,半夜。

義軍船隊出發,士卒們皆手持勁弩、突火槍,火炮,備上炭火等水戰攻具,乘風破浪,直駛襄陽。

沿途斬斷元軍所設攔江鐵鍊,沖破層層重圍,浴血轉戰百裡,于黎明時終于到達襄陽,從水道強行突破元軍防線,沖入城内。使城中軍民踴躍歡喜,勇氣倍增。

但是隊伍進城後,卻不見了張順。

數日後,終見其屍體浮出,身中四劍六箭,仍手執弓矢,雖死而不松手。

真乃壯士也!

由此亦可知,大宋真不缺戰士,也不缺錢糧裝備。

義兵入城後,襄陽城内又添可戰之生力軍。于是,又遣人潛水出城,與手握重兵、卻駐于郢州畏敵不前的南宋大将範文虎相約:

夾擊元軍,會師龍尾洲,打通襄陽内外通道。

誰料範文虎嘴上答應,行動上卻反而率部後退了三十裡。

元軍捕獲了宋軍逃兵,得悉了襄陽守軍出擊消息,于是駐兵龍尾洲,并豎起宋軍旗幟。

當張貴率義兵再次軍奮勇沖破重圍,到達龍尾洲,因看到官兵旗幟而未作準備。元軍趁機發起突襲,義軍猝不及防,全軍覆沒,然出其不意向張貴攻打過來,張貴與敵奮戰,負創十餘處,力盡被俘,甯死不降而被殺。

從此後,襄樊與外界徹底隔絕。而城中軍民的鬥志,也開始了逐漸瓦解。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公元1274年。

上年十二月,元軍萬戶、漢将張弘範、水軍總管張禧對樊城水陸夾擊,元軍集中使用“回回砲”猛轟樊城。

樊城被元軍攻破。

宋将都統範天順力戰不屈,自殺殉城。

統制官牛富率領百餘名士卒退守巷戰,渴飲血水,連續與敵激鬥,殺傷元軍衆多。随後,牛富身負重傷,投火自盡。

襄陽守軍在内已無力自守,外又無援兵的境況下,主将呂文煥舉城降元。為時六年襄樊戰役以元軍全勝而告結束。

襄陽守将呂文煥降元後,得到了元朝重用。

次年,元軍由漢水入長江,對南宋發起了勢如破竹般的總攻。

而曾經為宋王朝苦守襄陽的呂文煥率領元水陸聯軍,于蕪湖擊潰了賈似道的南宋水軍,史稱丁家洲之戰。

隔年元軍攻陷臨安,謝太後與宋恭帝投降,南宋基本滅亡!

蒙古大軍對南宋展開的襄樊之戰,是如何展開又是如何結束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