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不争氣,父親誅殺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兩千多年,婦孺皆知

古語雲“養不教父之過”,兒子犯了錯,當爹的不可能不自責。但自責歸自責,誰也不希望兒子受到更嚴厲的處罰,畢竟再怎麼說也是“虎毒不食子”。但是在春秋時期,就有這麼一件事,自己的兒子誤入歧途,老父親毫不猶豫地對他痛下殺手。故事還得從春秋時期的衛國說起,這個衛國便是後來戰國著名改革家商鞅的祖國。公元前757年,衛前莊公姬揚繼位為衛國第第十二任國君,他對兒子的寵溺為衛國的慘劇埋下了伏筆。

兒子不争氣,父親誅殺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兩千多年,婦孺皆知

莊公姬揚所寵愛的這個兒子名叫州籲,是他和小妾所生,子憑母貴也最受他寵愛。州籲從小就是嬌生慣養,莊公也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夫石碏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州籲不是太子,如果給他過多的疼愛日後定會威脅太子的地位和衛國的穩定。是以他就建議莊公早做決策,要麼索性廢長立幼讓州籲當太子,要麼就好好管管他,否則日後必成大患。對于石碏的擔心,莊公點頭稱是,但是一轉身看到州籲的聰明伶俐,他就把石碏的話忘了個一幹二淨。

兒子不争氣,父親誅殺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兩千多年,婦孺皆知

不僅是莊公不聽石碏的,就連兒子石厚也不聽他的。石厚于州籲年齡相仿,是以兩個公子哥在一起鬥雞走狗十分玩得來。公元前735年,莊公姬揚薨,太子姬完繼位為衛桓公。石碏斷言衛國朝堂必定要有大事發生,于是便以自己年邁為由辭官回家了。果不其然,石碏前腳剛走,州籲後腳就搞事情了。因為弟弟尾大不掉,是以衛桓公便将他一撸到底。但州籲脾氣也大,不服哥哥對他的懲罰,一氣之下離開了衛國。州籲在國外結識了各種各樣的人,準備有朝一日弑君奪位。

兒子不争氣,父親誅殺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兩千多年,婦孺皆知

在出逃15年後,州籲終于等到了機會,他帶人造反弑桓公,自己成為了新的國君。州籲自小脾氣暴躁,再加上他弑君奪位,衆人也是敢怒不敢言。在一些人的帶領下,衛國内部開始有了分裂的勢頭,州籲便派石厚回家問他老爹該怎麼辦。石碏告訴州籲,雖然他是弑君奪位,但是隻要他能夠得到周天子的承認,那不合法也成了合法的。事實的确如此,但還有另外一個難題擺在州籲的面前:怎樣才能見到周天子。石碏提出繞道陳國,讓陳桓公為他引薦。

兒子不争氣,父親誅殺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兩千多年,婦孺皆知

州籲不知石碏在給他下套,是以便按照石碏的話去做了。誰曾想州籲和石厚前腳剛走,石碏後腳就和衛桓公的母後取得了聯系并定下了計謀。他們搶先一步派人通知陳桓公,讓他幫助衛國除掉這兩個亂臣賊子,并對陳桓公許以重謝。在當時,弑君篡位之人天下人人得而誅之,更何況還能拿好處。是以當州籲和石厚一到陳國,他們就被陳國給扣押了。消息傳到衛國,石碏派出殺手結束了州籲的生命。至于兒子石厚,有人勸石碏高擡貴手,但石碏卻拒絕了。

兒子不争氣,父親誅殺之,從此誕生一成語流傳兩千多年,婦孺皆知

兩百多年後,魯國史官左丘明在編寫《左傳》時稱石碏:“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石厚的确是石碏的兒子,但他同樣是一個弑君篡位的亂臣賊子,在石碏眼中他就是該死的。石碏殺兒子石厚的故事,便是成語“大義滅親”的由來,即便是骨肉相殘也得到了後世的肯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