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中國美女的代名詞,曾參與複國計劃,為何功成後下落成謎

文I人文視角

編輯I九歌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她們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她們在自己所在的朝代,都曾像鮮花一般綻放過。西施更是被列為“四大美女之首”,足見西施的魅力有多迷人了。

根據史料記載,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苎蘿山村。西施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極其聰明。放到現如今,西施簡直就是美貌智慧集一身的女強人。

她是中國美女的代名詞,曾參與複國計劃,為何功成後下落成謎

在那個諸侯争霸,大國兼并小國的時代,西施這樣一位美女,原本是不會在曆史上留下多少足迹的。然而,随着越國和吳國之間争端不休,最後越國被打敗了,以此向吳國稱臣。由此才有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最終複國的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雖然越王勾踐複國的故事很勵志,但是勾踐複國,自始至終離不開一個女人的幫助,這個人就是西施。

早在春秋時期,美人計就已經用上了,勾踐複國也用了這一計謀。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

她是中國美女的代名詞,曾參與複國計劃,為何功成後下落成謎

勾踐到了吳國後,仔細觀察了吳王夫差的秉性,深知他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向勾踐獻上滅吳七策,其中最為毒辣的就是美人計。随後,勾踐便和範蠡設計,把充滿氣質的西施以及魅惑的鄭旦獻給吳王。

在實施美人計之前,範蠡特地到全國尋找美女,來到苎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當範蠡看到西施時,就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據說範蠡還向西施表達了愛意,而西施同樣對範蠡也有濃厚的愛意。

等到範蠡把西施和鄭旦帶回會稽後,教習西施跳舞,教育訓練完後正準備送給吳王夫差時,越王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态。西施隻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她是中國美女的代名詞,曾參與複國計劃,為何功成後下落成謎

西施在會稽的這三年,勤奮學習舞蹈,并由一位有經驗的宮女調教,很快西施在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沒多久,西施就送給了吳王夫差,當看到西施後,吳王徹底沉醉在西施的美貌中了。

吳王夫差為了獲得西施的芳心,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除此之外,還為其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

一旦君王沉迷于女色時,這個國家也會離滅亡不遠了。吳王就是這種典型例子,在他擁有西施後,對于朝政不再理睬了。慢慢對勾踐失去了興趣,就把勾踐放回越國,殊不知這是滅亡的前奏。

她是中國美女的代名詞,曾參與複國計劃,為何功成後下落成謎

勾踐回到越國後,看到破敗的故國,開始了“卧薪嘗膽”這一段艱難歲月,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勾踐的一些政令使得越國迅速強大。結果可想而知,越王勾踐一雪前恥,徹底蕩平了吳國,沒有給吳國一絲生存的機會。

吳國滅亡後,西施作為越國第一大功臣,卻不知所蹤了。在春秋時期的一些史料中,有關西施下落的記載,幾乎都沒有。有人曾說西施被勾踐殺害了,他認為西施太過于美麗,是紅顔禍水,不能留在世間。

如果西施沒有死在吳王的手中,很可能就死在勾踐手上。作為越國複國的重要領袖,他怎麼可能被西施這麼一位女子的風頭蓋過去呢?西施不過作為勾踐的利用工具,當她沒有了利用價值,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無疑她是政治上的犧牲品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