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銅爵存亡話名實

銅爵存亡話名實

讓文物“活起來”

讓文化傳下去

銅爵存亡話名實

銅爵存亡話名實

提起青銅器,大家第一個會想起哪件文物呢?是司母戊大方鼎?還是四羊方尊?其實,在滄州博物館二樓曆史展廳中,同樣展出着一件商代的青銅器——素面爵。此爵長寬流,翹短尾,深腹素面,下有三棱錐狀底足,腹部一側有把手,兩個菌狀的爵柱駐于流的根部,雖曆經3000餘年曆史,滄桑而厚重之感不減。

爵是酒器,也是商代最重要的禮器之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祭祀鬼神的禮器中,商代最重“爵”“觚”這兩種酒器。雖然因為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青銅器類型、數量均有不同,但隻要有青銅器,大多有爵。以滄縣倪楊屯商代遺址為例,我們從中僅出土三件青銅器:鼎、爵、觚。鼎是食器,爵與觚均為酒器。爵的重要性和“殷人重酒”的祭祀特點可見一斑。

銅爵存亡話名實

商朝青銅爵盛行,而自西周成王後便逐漸消失,後世雖然仍有制作,但大多屬于仿古之作。這是什麼原因呢?古籍記載,“殷商亡于酗酒”。《尚書·微子》記微子語曰“我用沉酗于酒,用亂敗厥德于下”,記殷太師語則說“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沉酗于酒”。《大盂鼎》銘曰“我聞殷墜命,惟殷邊侯甸服越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喪師”。也正是吸取殷商亡國的教訓,後繼的周朝制定的中國第一部禁酒令——《酒诰》雲,“無彜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将無醉”。通過考古挖掘,我們可以看出,周朝時期,祭祀禮器以“鼎”“簋”為主,後人總結這種變化為“殷人重酒,周人重食”。

青銅爵實物到了漢代已十分罕見,但東周以來的文獻典籍,卻常常說當時以爵飲酒,如《禮儀》在七八個篇章中反複說飲酒用爵,《禮記》《左傳》等也屢言用爵飲酒,即使秦漢文獻中也不乏其例。這是什麼原因呢?《十三經注疏》鄭玄注曰,“然則飲酒之器,其名有五,而總稱為爵”。《韓詩外傳》雲: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在這裡,商代的爵、觚等酒器已經變成酒器容量機關。《禮記·禮器》: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觯,卑者舉角。可以看出,在祭祀之時身份地位越高的人,所拿酒器越小,喝的越少,充分彰顯“以小為貴”的周禮。至此青銅爵已從過去的具體、實在的酒器,變為一種酒器總稱,一種計量機關,正所謂“名雖存而實已亡”。

商人因酒而亡國,周人作禮而避之。任丘人韓嬰所著《韓詩外傳》中甚至對五種酒器進行了聲訓拓展,雖有牽強附會之嫌,但頗引人深思:爵,盡也,足也。觚,寡也,飲當寡少。觯,适也,飲當自适也。角,觸也,不能自适,觸罪過也。散,讪也,飲不能自節,為人所謗讪也。

春節将近,親朋聚會難免多喝兩杯,希望大家學古追賢,“金樽對月需适量,莫學殷人有前轍”。

作者 呂慶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