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

這句台詞,您是否感到熟悉?如果您是一個軍事曆史電影的愛好者,相信您一定知道這段台詞的出處。沒錯,這就是著名的電影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裡面的主人公——

瓦爾特

深入敵後,與德軍和叛徒鬥智鬥勇的場景,不知感染了多少熒幕前的觀衆。也讓瓦爾特這個名字在國内家喻戶曉。

實際上,瓦爾特的原型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今天就讓我們回到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一起探尋瓦爾特的原型,傳奇遊擊隊員——

瓦爾特·佩裡奇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一、從銀行職員到黨員

1919年的一個冬天,一個叫做

弗拉基米爾·佩裡奇

的年輕人出生了。雖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年輕的弗拉基米爾卻異常刻苦,不僅取得了中學文憑,還以優異的成績就讀于貝爾格萊德的一所商學院。在商學院就讀的時候,弗拉基米爾一邊讀書,一邊到外面打零工來賺取學費和貼補家用。可以說,他的整個求學生涯都是在勤工儉學中度過的。

1938年,弗拉基米爾供職于貝爾格萊德的抵押銀行。在工作中他受到了共産主義的洗禮,決心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1940年他正式入黨,成為了南斯拉夫共産黨的一份子。後來因為工作的調動,弗拉基米爾被安排到薩拉熱窩的分行去工作,從這時起,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即将拉開帷幕。

二、“瓦爾特”的誕生

1941年,德國聯合意大利等軸心國悍然發動了對南斯拉夫的武裝侵略

。由于應對不足和武器落後,原本的皇家南斯拉夫軍隊被納粹擊敗。納粹對占領區的各族人民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和抓捕。同時親納粹的組織還成立了傀儡政府,輔佐納粹進行着侵略活動。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幸存下來的抵抗組織人員,在鐵托等人的上司下,化整為零以遊擊隊的形式,對納粹的士兵、據點和武器裝備進行破壞和襲擾,以達到分割納粹勢力的目的。這其中,位于巴爾幹半島上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薩拉熱窩,就成為了納粹、傀儡政權和遊擊隊三方的必争之地。薩拉熱窩的抵抗運動也在這個時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1941年,22歲的弗拉基米爾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遊擊隊員。随即便和其他的隊員一起開展了地下抵抗任務,他和戰友們暗中呼籲薩拉熱窩的有錢人向城内猶太社群提供金錢和物質上的支援;同時暗中将遊擊隊員護送到薩拉熱窩市内執行暗殺和破壞活動。

為了行動上的友善,弗拉基米爾給自己起了一個的代号——瓦爾特(Valter),從此遊擊隊員“瓦爾特”成了他家喻戶曉的稱号。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1942年,瓦爾特來到重鎮圖茲拉,對當地的德軍和傀儡政府進行了一次成功的破壞行動。行動造成德軍在當地的情報網遭到巨大破壞,對遊擊隊和其他抵抗組織的搜捕也被迫停止。同年,由于他的突出表現,他被高層授予波斯尼亞東部遊擊隊機關的副政委。

1943年,瓦爾特又被遊擊隊地區上司人任命為遊擊隊薩拉熱窩委員會的秘書

。此時,瓦爾特的身份已經晉升為營長,他也被組織賦予了新的戰鬥任務——重組當地被破壞地下抵抗組織。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在瓦爾特的幫助下,當地的抵抗組織紛紛在當地招收年富力強的年輕人。遊擊隊的人數迅速地壯大起來。同時瓦爾特也和其他地區的遊擊隊據點取得聯系,為薩拉熱窩當地的遊擊隊提供資金、武器和情報,以壯大這一隊伍。

1944年6月,已經正式成為薩拉熱窩遊擊隊總指揮的瓦爾特,帶領着遊擊隊員在市中心和郊區組織大規模的罷工、休市、罷課等活動。

抵抗納粹對當地占領。行動中,瓦爾特負責新成員的鑒别和教育訓練等工作。經過瓦爾特和隊員的努力,德軍在薩拉熱窩的經濟和社會秩序遭到了極大沖擊,這對已經是處在戰争潰敗前夕的德軍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犧牲在解放的前夕

到1945年初,南斯拉夫各地的遊擊隊已經控制了絕大部分國土。對全國的解放已經來到了決戰的前夕,作為主要戰場的薩拉熱窩,城市裡的許多重要據點也在瓦爾特的上司下獲得了解放。而納粹并不想就此失敗,他們在暗中組織了一場破壞活動,準備做最後的殊死一搏。一時,多處據點被偷襲,不少遊擊隊員被殺害,一些被收複的地點重新回到的德軍手中。

眼看德軍的破壞活動即将對薩拉熱窩解放造成嚴重不利的影響,作為負責人的瓦爾特此時積極搜集情報,尋找德軍的軟肋和肅清組織内部叛徒的方法,帶領城内的遊擊隊員對德軍進行了反擊。著名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部分情節,此時就在這座城市裡真實地發生着。經過瓦爾特和他的隊員們的努力,德軍的破壞活動很快被打擊了下去,德軍最後一絲努力也化成了泡影。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1945年4月5日

,一個普通的日子,瓦爾特像往常一樣帶領着手下的遊擊隊員來到城内的卷煙廠裡進行檢查。在此之前,城裡的郵局、醫院、工廠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之是以要這麼做,瓦爾特是為了防止德軍在撤退或者投降前對這些設施進行破壞。當一行人正在工廠内進行巡查時,一夥德軍的破壞小隊在暗處發現了他們,德軍士兵不僅攜帶着沖鋒槍等輕武器,而且還攜帶了一門迫擊炮。

當确認沒有被瓦爾特等人發現後,一名德軍士兵将迫擊炮布置好,調整好射擊諸元後,向不遠處的瓦爾特發射了一枚罪惡的迫擊炮彈。一聲巨響之後,身負重傷的瓦爾特倒在了血泊之中,身邊的隊員在短暫地震驚後,迅速反擊将這個德軍小隊全體殲滅。重傷的瓦爾特被送到了醫院進行搶救,

但由于傷勢過重,第二天一早,傳奇的遊擊隊員——瓦爾特·佩裡奇光榮犧牲,年僅25歲。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瓦爾特犧牲的當天,薩拉熱窩正式解放。遊擊隊和全體薩拉熱窩軍民取得了最後勝利,但英勇的瓦爾特卻沒等到勝利的那一天。4月9日,當地軍民為瓦爾特·佩裡奇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和之前犧牲的戰友們一起被埋葬在當地的墓地。參加葬禮的人超過了15000人,人們用各種形式去緬懷這位傳奇的遊擊隊員。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四、永遠的瓦爾特

瓦爾特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戰鬥精神卻一直被南斯拉夫人民所銘記。

1972年,南斯拉夫著名導演哈伊努丁·克爾瓦瓦茨根據瓦爾特生前的事迹,進行藝術加工後,拍攝了著名的戰争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著名演員

巴塔·日沃伊諾維奇飾演了瓦爾特一角

,電影中瓦爾特的沉着冷靜、嫉惡如仇、英勇頑強的精神感動了無數南斯拉夫人民。1973年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時更是引起了國内的巨大轟動。瓦爾特和他的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諾維奇成為了中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并一直延續至今。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1992年波黑戰争爆發前,在薩拉熱窩舉行了一場反戰、反民族主義的遊行活動中,參加的人員戴着“我是瓦爾特”的貼紙宣揚着不要戰争,呼籲和平的心願。這場遊行也被認為是戰争爆發前種族寬容的标志,後來的人們也把瓦爾特·佩裡奇作為薩拉熱窩的城市英雄,每年他的生日到來時,當地都會進行一系列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這位傳奇英雄。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探尋曆史上真實的瓦爾特·佩裡奇

結語

瓦爾特雖然離我們已經遠去,但是他身上代表的堅強、不屈、堅毅的戰鬥精神卻永遠不會被人們所忘記。他和許多二戰期間的傳奇英雄一樣,會被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反對戰争的人們所牢記。他曾經保衛過的薩拉熱窩,如今也是一座安靜、祥和的城市,這座英雄城市也會像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裡,德軍指揮官馮·迪特裡施最後說得那句話一樣: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參考資料:

1.Donia,RobertJ.(2006)。薩拉熱窩:傳記

2.Stojkovic,Zlatko,編輯。(1975年)。“佩裡奇,弗拉基米爾-瓦爾特”。南斯拉夫民族英雄

3.Tomasevich,Jozo(2001年)。《1941年至1945年南斯拉夫的戰争與革命:占領與合作》

4.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傳奇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