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将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

中國是一個

多民族

的國家,擁有56個民族,其實這56個民族其實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人們所統計并劃分的,早在古代的封建社會,

中國的民族動不僅僅隻有56個

,因為戰亂,以及當時政府的腐敗無能導緻很多的民族流離失所。

他們世代生活的領土,以及他們的族人,被其他國家所吞并,然而也有着一些民族他們一直謹記自己是中國的子民,可迫于壓力,隻得屈服于外部勢力,

費雅喀人

就是這樣的一個民族。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自古以來的種族沖突

在古代,中原地區最為富饒,元朝以前,曆代王朝都以

長安、洛陽

兩處為都城,元朝後期才興起了以元大都命名的

幽州大地

作為都城,然而對于這些中原地區的古都,我們耳熟能詳,甚至津津樂道,對于邊疆地區則是一無所知。

邊疆地區一直不為統治者喜歡,因為這些地區

貧窮落後,天寒地凍

,可又不得不重視他們,畢竟邊疆是國家的門戶,每每都要放上

重兵把守

,東北地區也是一樣,在我國古代,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沖突十分嚴重。

他們互相看不起對方,像中原漢族建立的王朝,對這些四方民族遊牧民族稱為

蠻夷

,而這些遊牧民族則對中原政權

虎視眈眈

,沒有一刻不想取而代之,也就是因為這種沖突的存在,才誕生出了諸如

嶽飛、文天祥,狄青等一大批民族英雄。

在中國曆代的王朝中,元朝與清朝是由

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而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則是滿族中的一員。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東北邊疆,的費雅喀族

費雅喀族

一直生活在

黑龍江中下遊,以及庫頁島

上,他們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已有近千年的曆史,以捕魚打獵為生,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多次北征蒙古,而費雅喀人幫助明朝軍隊指引道路,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感激。

于是将他們歸入于努兒幹都司的系統之下,讓他們能夠以合法的身份居住在這兒,成為

大明王朝的一份子

,費爾喀族雖被劃為明朝,然而身為少數民族的他們,與漢族政權的明朝也是互不幹涉,各自過着各自的生活。

而後明朝式微,東北地區的滿族人漸漸崛起,

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

,将東北地區劃為了自己的統治區域,而生活在庫頁島以及黑龍江下遊地區的費雅喀人,也自然而然的

歸順到了滿人的旗下

他們視後金為宗主國,在皇太極改國号為大清之後,更是,年年朝貢來表示感謝,之後,順治皇帝入關,統一了中原地區,國内的富裕生活使身處于關内的貴族們,漸漸地忘記了東北地區,于是他們讓選擇了費雅喀人代為

“托管”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将清朝的公主與費亞喀人通婚,之後便

将東北地區交于了他們鎮守

,于是,費雅喀人就這樣成為了滿族的一員,為着清朝的江山鞠躬盡瘁,

維護着東北地區的太平

中俄交戰

關内的清朝在曆經幾代皇帝的治理下,逐漸穩定,向上發展着,然而,對于邊境接壤的地區,

卻一直和俄國有所沖突

,因為一些領土紛争,兩國經常議論紛紛,甚至兵戈相向,而負責鎮守東北的費爾喀人,就成為了

身先士卒的代表

,無數的費爾喀人客死異鄉,隻為了護衛國家,護衛滿清政權,而後,到了康熙時期,兩國的摩擦越來越嚴重,甚至已經到了

不得不開戰的地步

親政後的康熙便做出了朝東北用兵的指令,他禦駕親征,在東北地區和俄國人展開武裝争鬥,終于平定了東北地區,對于邊防做了一些措施,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暫時穩定了邊防地區

。就這樣,費爾喀人得到了一定時間内的穩定。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他們本就

認為自己是滿族的一員,是中國人的一員

,即便到了清朝末期,也依然不像俄國屈服,而是

選擇給已經腐朽不堪,飽受欺淩的清政府納貢

,這一行為已經足以表明了他們的态度。然而,康熙時期的中俄戰争可以勝利,可到了清朝晚期,懦弱無能又腐朽的青政府早已沒有了同俄國對抗的資本,也為雅爾喀人的被迫離開埋下了伏筆。

用生命捍衛,無奈低頭

晚清後期,中國已經淪為了西方帝國主義的原料市場,八國聯軍侵犯中國,《辛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徹底淪為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而《時局圖》則是對于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的最好寫照。

而代表俄國的棕熊,占據的就是東北地區,那個時候的清政府,已經沒有能力對庫頁島以及烏蘇裡以東的東北地區少數國土進行控制,

俄國大舉侵犯

,可清朝的統治者明知此事,卻也是有心無力。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而當地的少數民族面對外來侵犯時,一直奮起抵抗,維護國土,其中,費爾喀人的抵禦最為激烈,俄國殺入東北之後,他們的

洋槍洋炮

所向披靡,然而即便如此,這些

隻有弓箭、刀、槍冷兵器的費爾人依舊沒有選擇臣服。

他們利用世代熟悉的有利地形,将讓入侵者的損失慘重,然而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們的這些抵抗是那樣的單薄,19世紀末期,俄國已經徹底占據了庫頁島,而當時的費爾喀人因為常年的厮殺,

人口已經不足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二三。

無奈,為了種族的延續,費爾喀人隻得低頭,

選擇歸附俄國

《瑷珲條約》及《北京條約》,使得庫頁島永遠地成為了俄國的領土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天,費爾喀人久久不能接受,可現實如此,他們也沒有辦法,隻得歸順。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而後,

費爾喀人就成為了現代的尼夫赫族

,成為了俄國100多個民族中的一員,那個時候的中國,因為弱小,飽受國外帝國主義國家欺淩,至此骨肉分離,本應是中華民族的費爾喀人,成為了他們與她們刀戈相向的俄國人中的一員。

他們的心情會是怎樣呢?如今,一個世紀的時間過去了,相信依然會有費爾喀人知道曾經的事迹,而他們也一定希望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的一員,如今,我們的祖國已經十分強大,已經沒有了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組偉大祖國的地位,

56個民族相親相愛,

而至此也永遠都不會再出現像清朝末期那樣骨肉分離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