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高祖劉邦畫像
史記裡,一段撲朔迷離的記載。
01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二月,劉邦路過趙國,在女婿趙王張敖家遇上了貫高謀刺事件,最終趙王張敖被廢為宣平侯,劉邦的愛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
劉如意當時才七歲,一個小屁孩兒不可能有能力管理好一個封國,劉邦就封陳豨為趙國國相,統一管理趙、代兩國軍隊,相當于把大半個北境邊防都交到了他一個人手上。
《史記·韓(王)信盧绾列傳》:及高祖七年冬,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乃封豨為列侯,以趙相國将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
臨去趙國前,陳豨去和老上司淮陰侯韓信拜别。
韓信拉着陳豨的手,避開左右從人,二人在庭院裡漫步。
忽然,韓信仰天長歎:“你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嗎?我有些話想和你談談。”
陳豨說:“一切聽将軍吩咐。”
韓信說:“你這次要管轄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之處。你是陛下親信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說你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但第二次有人告發你,陛下就會産生懷疑;第三次,陛下一定會親自率兵讨伐你。到了那個時候,我就起兵響應你,可奪天下。”
聽到韓信說這些,作為劉邦寵臣的陳豨卻沒有生氣,而是鄭重的跟韓信說了三個字:“謹奉教!”
《史記·淮陰侯列傳》:陳豨拜為巨鹿守,辭于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與之步于庭,仰天歎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将軍令之。”淮陰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
這就撲朔迷離了。
陳豨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作為劉邦近臣,他為什麼要謀反?
關于陳豨,史記就這麼兩處記載,漢書和其他史料也是寥寥幾句。
從篇幅上,陳豨簡直就是個路人甲。
但這哥們出場就已經很厲害了。
我們還是一點點扒史料吧。
02
關于陳豨出身,《史記·韓信盧绾列傳》裡隻說:
陳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是以從。
翻譯過來就是,不知道他原來是跟着誰的。
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裡卻清清楚楚寫了:
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從起宛朐。至霸上。為侯。以遊擊将軍别定代。
這裡的前元年,是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
那時候,劉邦剛從芒砀山起兵,身邊才有一千多号人馬,就是在沛縣的時候,劉邦也隻有三千人。
但陳豨已經是500人的老大了,這個體量已經夠的上是從龍元臣的老資格了。
然後再看,陳豨的老家在宛朐,這一條無意中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宛朐,在今山東菏澤市西南。
而秦二世元年,劉邦帳下的老兄弟基本都是豐、沛人士,唯一出身山東的大家夥隻有一個。
他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澤。
呂澤家在單父,現如今也屬于山東荷澤。
可以想見,陳豨是呂澤的人,而且還是骨幹!
韓信
03
陳豨去拜會韓信的時候,韓信已經被劉邦從楚王撸成了淮陰侯。
但,虎死不倒架。
雖然被軟禁在長安,但兵仙自有一份傲氣在。
比如,
他對自己被列為和周勃、灌嬰同等的地位的事情感到羞恥。
羞于灌、绛等列。
他自嘲:“我這輩子竟然混到和樊哙為伍的份上了。”
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哙等為伍!”
但這樣的韓信,見到陳豨之後,卻拉着陳豨的小手,推心置腹。
這麼大的反差,代表什麼呢?
我們知道,當時,即漢高祖八年,呂澤死于北方“邊事”。
這時劉邦已經計劃着換掉太子劉盈了,陳豨做為呂澤的老兄弟,他感覺自己恐怕也是早晚要讓人清理掉的。
是以,陳豨對韓信告訴自己的那些話才會深以為然;
而韓信,看中的就是陳豨即将掌控漢帝國北境邊兵的權位。
04
陳豨确實反了。
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趙國的新任國相周昌向劉邦報告,說:
陳豨休假回鄉,動用的陣仗特别大,随行賓客都有一千多輛車子,把邯鄲的官舍全部住滿。而且陳豨對待賓客用,都是謙卑恭敬,屈已待人。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也不知道他想要幹什麼。但賓客衆多,還會籠絡人心,又在外獨掌兵權,恐怕會有變故。
劉邦就命人追查陳豨的賓客違法亂紀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牽連到陳豨。
陳豨害怕了。
不久,劉邦的老爹太上皇劉煓去世了,劉邦便派人召陳豨進京。
但陳豨自稱自己病情嚴重,無法成行。
九月,便反叛了。
豨常告歸過趙,趙相周昌見豨賓客随之者千馀乘,邯鄲官舍皆滿。豨是以待賓客布衣交,皆出客下。豨還之代,周昌乃求入見。見上,具言豨賓客盛甚,擅兵於外數歲,恐有變。上乃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财物諸不法事,多連引豨。豨恐,陰令客通使王黃、曼丘臣所。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豨,豨稱病甚。九月,遂與王黃等反,自立為代王,劫略趙、代。
05
問題來了。
就算陳豨和韓信之前有串謀,但陳豨并不像貫高、韓信、彭越等人的謀反那樣在前期策劃的時候被手下人出賣的。
也就是說,陳豨一開始沒有謀反的舉動。
為什麼在周昌和劉邦嚼了一通舌頭之後,一切都變了。
周昌是誰?
他是劉邦的老鄉,是劉邦真正的心腹。
我們可以把時間往後拉,在劉邦死後,呂後派使者召趙王劉如意進京,周昌說:“高帝生前把趙王囑托給我,趙王年紀小,我聽說太後怨恨戚夫人,想把趙王召回去一起殺掉,我不敢讓趙王前去。而且趙王現在也有病,不能奉诏前往。”
把呂後派來的使者打發回去三波,最後呂後沒辦法,就先派人去召周昌。周昌應召回到長安後,呂後才派人再召劉如意到京,最終殺了劉如意。
一句話,周昌是劉如意的死忠粉。
由他去報告陳豨謀反,就是劉邦做的口袋。
選擇繼續在趙、代地搞事情,這是繼張敖、呂澤之後,劉邦對呂氏集團的又一次進攻。
也是對呂澤勢力的再次清洗。
是以,陳豨,是硬生生被逼反的。
06
為什麼說陳豨是被逼反的呢?
我們再來看看,劉邦為平定陳豨叛亂做的布置。
(以下引原文)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十年秋,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至邯鄲,征兵梁王。
《史記·韓信盧绾列傳》:
漢十年秋,陳豨反代地,高祖如邯鄲擊豨兵,燕王绾亦擊其東北。
《史記·曹相國世家》:
以齊相國擊陳豨将張春軍,破之。
《史記·绛侯周勃世家》:
擊韓信、陳豨、趙利軍於樓煩,破之。
《史記·樊郦滕灌列傳》:
(樊哙)因擊陳豨與曼丘臣軍,戰襄國,破柏人,先登,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縣,殘東垣,遷為左丞相;
(郦商)以右丞相擊陳豨,殘東垣;
(夏侯嬰)以太仆擊陳豨、黥布軍,陷陳卻敵;
(灌嬰)從擊陳豨,受诏别攻豨丞相侯敞軍曲逆下,破之,卒斬敞及特将五人。降曲逆、盧奴、上曲陽、安國、安平。攻下東垣。
《史記·傅靳蒯成列傳》:
四月,(傅寬)擊陳豨,屬太尉勃,以相國代丞相哙擊豨;
(靳歙)遷為車騎将軍,并将梁、趙、齊、燕、楚車騎,别擊陳豨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
我們知道古代打仗需要征兵動員,動員需要時間。
不是劉邦今天想打陳豨,明天軍隊就可以立即出發。
但恰好在陳豨反叛的同時,劉邦就已經拉好了隊伍,并親自去了趙都邯鄲。
是以,說劉邦事先不知道陳豨要反叛,鬼都不信。
是以可以想見,從一開始,劉邦就做好了口袋,等着陳豨往裡跳——
劉邦先借口趙王劉如意還小,派陳豨去北方,讓他主動暴露。
然後以陳豨身兼數職難免照顧不到為理由,指令周昌為趙國國相,撤掉陳豨的趙國國相一職。
周昌的首要任務就是徹查陳豨等呂澤的餘黨勢力。
高祖十年,太上皇劉煓去世,劉邦以此為借口,诏陳豨傳回長安。
在外的這些大老粗回到長安之後,都是拔了牙的老虎,到時候還不是任劉邦拿捏。
韓信怎麼樣?還不是在長安軟禁了快五年。
如果陳豨回到長安,那就免動一場刀兵,是最好的結果。
很顯然,陳豨并不想做另外一個韓信,他反了。
但陳豨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一切計劃,都在劉邦的控制之中。
陳豨剛剛才打出自己的旗幟,劉邦就親自跑到邯鄲進行布局。
然後,就照着事先排練的劇本開始走劇情了:
燕王盧绾從東北部進攻陳豨;
齊國國相曹參從東南部進攻陳豨;
周勃、樊哙的主力部隊和靳歙率領的五國騎兵軍團,相繼從不同方向發起了對于陳豨的進攻。
一個陳豨叛亂,劉邦押上了自己所有能動用的部隊,漢軍名将雲集,精銳盡出,把代地圍的鐵桶般。
可是即便如此,陳豨面對着整個漢廷的輪番進攻,依然堅持了快兩年時間,比劉邦解決各異姓諸侯王的時間都要長。
直到高帝十二年冬(公元前195年),陳豨才被樊哙的軍隊追擊到靈丘所斬殺。
除了項羽,陳豨是劉邦這輩子最難搞定的敵人。
07
随着叛亂的平定,呂家的根據地趙國又被劉邦親自犁了一遍,種上了新韭菜。
周昌取代陳豨,總掌漢廷的北方邊軍。
作為直接競争對手,劉盈又失去了一個可能的臂助,而劉如意卻獲得了一位在開國元勳中地位崇高,并可以掌握所有北境邊軍的國相。
此時劉如意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讓自己長的壯一點。
什麼意思?
陳豨的叛亂被平定之後,異姓諸侯王的問題也被徹底解決,呂家業已式微。
環顧天下,已經沒有人是劉如意的對手了。
即便劉盈仍然坐在太子儲君的位置上,隻要劉邦活着,劉如意就可以以國相周昌的名義,名正言順的掌控漢室幾乎一半以上的軍隊。
憑着手裡的兵權,劉如意就可以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劉邦也不需要費盡心思想着怎麼易儲了。
朝中百官恐怕也不會繼續勸劉邦說廢長立幼不可取,而是會轉過頭來勸劉盈:“你應該考慮顧全大局,讓位于賢了。”
這才是劉邦真正的謀算。